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敬媛 《今传媒》2006,(4X):60-61
1996年年初,“新闻调查”栏目开始组建;在中央电视台晚间九点时段节目竞标中,“新闻调查”以排名第一的实绩脱颖而出,夺得周五黄金时段。当年5月17日,“新闻调查”播出第一期节目《宏志班》,从形式到内容都呈现出独特的形貌。  相似文献   

2.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继“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之后推出的一个以记者的调查采访为主要形式,对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或现象进行多侧面、多角度、深层次剖析的电视深度报道节目。经过7年发展,“新闻调查”已经成为倍受观众欢迎的名牌栏目。在央视新闻频道开播,新闻节目不断创新的情况下,“新闻调查”的节目形态成了电视深度报道节目发展的一个重要借鉴。 运用调查方式推进深度报道 “新闻调查”的成功,就是在关注“正在发生的历史”和“新闻背后  相似文献   

3.
记者型主持人是高度融人了节目的报道意识,以采访、主持见长,集采、编、播于一体的主持人。国外的所谓“记者型主持人”大多出现在新闻报道节目或是访谈节目中,他们是资深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并有着丰厚的记者从业经验。从一名记者到一名主持人,或者是从一名主持人到一名记者,不能说这是一个转换过程,而只能说这是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记者型主持人的产生和发展正是适应了这个相互融合过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亦杰 《今传媒》2006,(8):25
我爱看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记者王志、董倩、杨春、柴静等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赞同《中国青年报》“冰点”主编李大同的评价:“新闻调查”的记者显现出职业化特征,这表现在对采访现场的控制和采访对象的交流上。在提问的水平上,“新闻调查”的记者越来越表现出个性,这会让观众对他产生出信任。”《调查“新闻调查”》一书对“新闻调查”的记者们作了专门介绍。书中说,这个栏目对记者有特别要求:第一,质疑的精神;第二,平衡的意识;第三,平等的视角;第四,平静的心态。据我观察,“新闻调查”的记者们达到了这个要求。这方面是值得…  相似文献   

5.
胡涛 《声屏世界》2007,(8):42-43
在“记者型主持人”这一词语中,“主持人”是中心词,“记者型”是定语,也就是说,记者型主持人是能高度融入节目报道意识,以采访、主持见长,集采、编、播于一体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越来越多的记者(或编辑)逐渐向“记者—主持人”型转化.转型的标志之一就是从过去只会单一的采访式编辑,发展成为当今集“采、编、播”于一身的全能型新闻从业人员.人们常常称之为记者型主持人.记者型主持人大多活跃于新闻性专题节目中,如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中脱颖而出的水均益、岩松等记者在节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型主持人不是靠声音、外形的魅力打动受众,他们更多地倾注于采访对象,着眼于报告事实,通过事实本身的逻辑力量去影响受众.武汉电台在《白云彩虹873》专题节目中特设《记者视点》子栏目,让记者以自己独特的视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报道,发表看法,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7.
丰吉 《新闻世界》2004,(7):23-24
目前,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已被新闻界公认为中国电视调查节目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王志,作为这一节目的记和主持人,其“音容笑貌”早已家喻户晓。其工作效率之高,工作地点变化之变,作为同行,笔是完全可以想象到的。笔对他的采访.几乎是在“断续”中进行完的:今天谈半小时.明天又电话聊二十分钟……在电视  相似文献   

8.
目前,个性化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频频出现并因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毋庸置疑,传统的编导写稿,主持人背稿或念稿的所谓“主持”形式已经得到极大改变,主持人积极参与到节目的策划采访等前后期制作过程中.在节目中越来越发挥其主动性,成为节目  相似文献   

9.
《新闻调查》经过几年的磨砺.品质日渐鲜明,一些节目已经达到了记者、节目、栏目品质的完美统一。在颇具个性和深度的调查中,记者的提问像一把亮光四射的解剖刀,将一个个社会问题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观众,为议论提供了现场感强烈的事实依据和论证基础。笔者在此以99年播出的《新闻调查》节目为例,对记者的提问艺术进行分析。一、语言得体,针对性强《新闻调查》的采访对象各种各样,记者能因人而异,使用恰当的语言,“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使采访顺利进行。这个栏目正是靠对话推动调查逐渐深入,开掘节目主题的。记…  相似文献   

10.
陈媛媛 《记者摇篮》2005,(3):49-49,34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新闻评论栏目.其栏目定位为“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属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中央电视台众多栏目中,《新闻调查》是首个标榜以记者的调查行为和采访活动来完成节目的栏目。《新闻调查》节目中记者的采访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调查者辛辣尖锐。又张弛有度的提问成为该栏目的特色和标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新闻评论性栏目,其栏目定位为“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属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中央电视台众多栏目中,《新闻调查》是首个标榜以记者的调查行为和采访活动来完成节目的栏目。《新闻调查》节目中记者的采访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调查者辛辣尖锐,又张弛有度的提问成为该栏目的特色和标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最早出现于美国。它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电视新闻节目由播音员播报的形式.由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的新闻节目增大了新闻信息量,注重深度报道。新闻背景介绍,贴近生活,贴近观众,深受观众欢迎。目前在一些电视事业发达的国家里都普遍采用“电视新闻主持人”这一模式。在我国,也出现了具有很大影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新闻节目中开始由记者自己来担任的节目主持人,表明我国电视新闻正在走向世界,意味着中国电视传播形式顺应了世界潮流,这是电视新闻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电…  相似文献   

13.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新闻评论性栏目,其栏目定位为“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属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中央电视台众多栏目中。《新闻调查》节目中记者的采访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调查者辛辣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离不开新闻采访这一重要的表达方式,而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采访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此,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记者型主持人专业素质的高低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为了获取新闻事件中的真实信息材料,更为深刻地了解事实的真相,记者型主持人应该更为全面地包装自我,掌握新闻采访中的技巧,合理运用采访方式,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有价值的新闻材料,  相似文献   

15.
要成为一个集采、编、播于一体的记者型主持人,以下三条必不可少。一、参与节目制作全过程。主持人在节目制作前期,要充分了解节目的定位,参与内容构思、策划;在现场出镜中,充分调动观众情绪,控制节奏,体现主题;在新闻采访中,独立或协同其他记者完成采访;在后期剪辑中,以对新闻事件的亲  相似文献   

16.
在非典肆虐的日子,一位新闻工作者——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主持人王志声名雀起,这不仅因为他冒着危险,多次率领摄制组深入重症监护室,制作出多期令人难忘的访谈节目,更是因为他在节目中那种“质疑的目光,探询的身姿”,以极强的公众意识,对高官平视,对新闻本质锲而不舍地采访和挖掘,从而满足人们知悉重要新闻人物和重大新闻的深度渴求。他因此被人称誉为“中国调查节目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 王志,硕士。1989年开始干电视新闻,1994年加盟央视,主持《东方之子》、后任《新闻调查》的出镜记者,今年初开始担纲央视新推出的长篇人物访谈节目《面对面》的主持人、制片人。职业理念:“要成为优秀的,首先必须是职业的。”  相似文献   

17.
温柔的力量     
<正>一般而言,名牌栏目与明星主持人是同步流动的。名牌栏目之所以成为名牌,是因为有明星主持人在主持。同理,设置主持人的名牌栏目,倘若没有明星主持人来支撑,也就很难称其为名牌了[1]。敬一丹于《焦点访谈》,孟非于《非诚勿扰》,何炅于《快乐大本营》,相辅相成,一同成长。而在新闻界也有一个汇聚众多名嘴的节目《新闻调查》。在这个节目的历史中,柴静、董倩、王志等记者因不同的采访风格被观众们熟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柴静与她的《新闻调查》进行论述。一、创新还是失败在百度搜索"新闻调查"四个字,会立即弹出"双城的创伤"这五个字。的确,这一期  相似文献   

18.
冯杰 《今传媒》2011,(9):120-121
作为一种新兴的主持人类型,记者型主持人集记者、主持人角色于一身,拉近了新闻采访与受众的距离,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喜爱。他们在节目中的表现直接影响到大部分受众对社会事件的认知,因此必须加强其舆论引导能力建设。本文以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为线索,从议程设置、镜头真实、报道方式、权威性和理性解读等五个方面入手,尝试探析记者型电视主持人如何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孙娟娟 《今传媒》2011,(4):128-129
随着《新闻调查》节目的出现,国内涌现了一大批记者型主持人,他们身上既有记者的职能同时又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真实客观真相,这是他们作为媒体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所有媒体的最终诉求。  相似文献   

20.
三、把握记者型主持人及其节目采制、播出中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实现电视媒体功能的保障,其“和谐美”既是形式的需要更是内容的需要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在探求美的实现过程时指出:“艺术在创造着美,这美不在艺术家劳动过程中,而是在读者受到感动时产生出来的”。①同样,我以为对于记者型主持人及其节目,审美活动存在于主持人与媒体、媒体与受众、主持人与其节目之间的关系之中。这三种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审美能否实现。首先,主持人与媒体的关系体现在主持人的个性与媒体的整体性之中。作为媒介人物,他们的内在和外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