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沈文钦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3):92-104,125,126
通识教育的传统可以追溯至古希腊的古罗马的博雅教育。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典博雅教育概念转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自由教育概念和通识教育概念。在实现这一转型之后,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概念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美国重新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二战"后,通识教育被视为推动民主政治的工具而得到重视,在外部力量的推动下向德国和日本扩散。20世纪80年代之后,为了回应知识社会对跨学科人才和通识性人才的需求,通识教育模式在中国和欧洲各国进行了第二次扩散。未来全球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和通识性将进一步凸显,但以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不可能也不应该复制美国的模式,而应该是在有所借鉴的基础上发展出适应自身国情和文化传统的通识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历史发展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历史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孕育期(19世纪中期前)——学徒制阶段,萌芽期(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20年代前)——工读主义与半工半读阶段,发展探索期(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末)——半工半读教育制度阶段,大力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阶段。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类型可依据实践操作的特点,教育提供者和教育场所标准,以及年代发展、办学体制、培养过程等标准来划分。  相似文献   

3.
为配合中国教育技术史的研究,真实、全面地反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根据历史资料编撰了本年表。年表是按照李龙先生提出的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期)、奠基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期至70年代中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而分段的。尽管我们详尽地查阅了能够找到的第一手资料,更正了现有书籍、文献中的一些错误、纰漏,但限于资料的缺乏,仍然感到史实不够完整,有些重要的事件未能收录在案。本年表的发表旨在与全国电化教育(教育…  相似文献   

4.
为配合中国教育技术史的研究,真实、全面地反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根据历史资料编撰了本年表。年表是按照李龙先生提出的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期)、奠基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期至70年代中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而分段的。尽管我们详尽地查阅了能够找到的第一手资料,更正了现有书籍、文献中的一些错误、纰漏,但限于资料的缺乏,仍然感到史实不够完整,有些重要的事件未能收录在案。本年表的发表旨在与全国电化教育(教育…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扫盲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领导作用,成立60年来,在其指导下的世界扫盲教育经历了激情澎湃的扫盲主义运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末)、经济实用的功能主义扫盲(20世纪70年代初—90年代末)和理性务实的现实主义扫盲(21世纪初—现在)三个阶段,深刻展现了与时俱进的扫盲教育理念和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际理解教育在各国也蓬勃发展.澳大利亚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多方面力量推动的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从多元文化理解到全球视野与全球公民的形成期,21世纪初至今强调跨学科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高速发展期.澳大利亚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与走向特点:强调实践层面的国际理解教育、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建立了完整的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这些都可为中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比较教育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蓬勃发展。在此期间,我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我国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刚刚起步,比较教育研究处于对外国教育的描述和介绍阶段;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比较教育研究已经进入了国别研究和专题研究阶段;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这时我国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比较教育研究也更为广泛和深入。通过对各个时期学科建设情况的回顾和对所发表著作、论文以及承担的课题情况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30年中国比较教育的发展脉络,从而认识并了解中国比较教育对中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国际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意识形态导向下的国际学校崛起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市场机制驱动下的国际学校繁荣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学校的新发展阶段。文章重点介绍"二战"后国际学校的发展态势及其特征,期望通过对国际学校发展脉络的系统梳理,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迄今为止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演变,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制度体系。表现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初创时期);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民主政治制度的概括到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大学教师的资格检定与聘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大学教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近代大学教师的资格检定与聘任制度既是保证大学教师朝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外部强制性力量,同时也是其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中国近代大学从创办之时起,其教师任职资格的检定与聘任制度经历了清末的教师资格检定制度之缺失与聘任的随意性时期,民初的教师资格检定与聘任中的"大学自治"与校长集权时期,20世纪20年代末至抗战前的逐渐"规范化"时期,30年代末至40年代末的"制度化"时期的几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政府、学术团体、大学自身都曾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是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世界性课题。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省的经济、社会、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基础教育的主要指标已处国内先进水平。因此,应科学规划浙江省的师范教育发展目标,最终构建起一个高水平的、充满活力的,本科化、开放化、终身化、一体化、专业化的教师教育体系,以更好地满足浙江省经济、社会、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师范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世界教育与社会的结合愈益密切且同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教育50年,也是大改革和大发展的50年,已经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和社会主义教育的理论体系,而素质教育则是21世纪世界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逻辑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了我国新世纪以来基础教育问题的理论及实证研究。从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教育公平这三项基础教育的重大问题入手,剖析、归纳这段时期内基础教育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反思整个研究进程发展的概况、趋势、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新时代爱国主义有新的内涵。在新时代,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是和谐统一的、和爱中国共产党是密不可分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知行合一的,就是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只有这样,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  相似文献   

15.
Since humanity entered the 20th century, diversity has become a key feature that manifests itself in all aspects of society. As a venue for people and ideas to meet, universities face ever-increasing challenges in fulfilling their cultural mission. With unprecedented human connectivity, cultural competence is more than a goal. It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skill for students and a key concern for policymakers and practitioners across the world. Considering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current approaches to cultural competence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elucidat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otion of cultural self-awareness proposed by Fei Xiaotong, China’s premier social anthropologist. It explores how Fei’s insights can facilitate universities to rethink their conception and delivery of cultural competence education. By challenging the tendency for cultural competence education to be segregated among a range of disciplines and moving it to the core of the university’s curricular offerings, the article promises an approach whereby all students, regardless of their disciplinary backgrounds, can benefit from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their cultural capability, as can the institution, wider community, and society as a whole.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中美两国由于社会制度、文化历史状况的不同,在高校德育目标的设置及其实现途径的选择上有相异之处。但由于德育是人类最基本的教育活动,再加之中美两国今天所处的时代背景比较相似,这促使中美两国德育途径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考察中美两国德育途径的异同,有助于我国以“美”为鉴,更好地开展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教育民营化的凸显及对我国民办教育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民营化风靡英美,在短短的20多年里便传遍了全球。教育民营化是通过竞争来打破政府对教育供给和生产的垄断地位,达到满足公众对不同品质教育的需求,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的过程。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有限政府理论为教育民营化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教育危机的现状直接催生了教育民营化。民营化不等同于市场化,教育民营化必须保持适当的限度。在教育民营化中,必须对政府、教育组织和教育市场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8.
针对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为主题实施"质量工程"的问题,运用苏联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和20世纪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提出的"有效教学理论",并结合本校教学实例,对"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构建"进行研究和论证,力图探求一条"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资格证书框架体系在二十世纪后期的欧洲发端发展,日臻走向成熟。它向人们描绘出新世纪义务教育后教育的发展方向,即政府通过政策和投资,强力介入教育;资格标准实现全社会统一;注重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职教普教彼此互通;学习成果学分化和证书化,学分和证书实行累积并互认互换等。本文拟通过简要回顾该体系建构的过程,对其实质内容进行剖析,从而揭示其背后所展现的这种教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后半叶流行于西方社会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涉及范围广泛,对当今西方社会文化,教育,艺术等各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当前我国正从前工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减少现代化带来的破坏性,无疑是对我们是有益的。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以一种批判性的,建设性的态度对待“现代主义”,提出了“整体有机论”,给我们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特别是对于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论研究,可以用“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整体有机论”的观点来研究我国教育领域的问题,从而发展我国的教育理论,指导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