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巨朋 《内江科技》2023,(12):121-123
<正>高校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培养高层次体育人才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深化体教融合,探索体教融合的创新路径对推进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高校深化体教融合路径探索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梳理贵州省高校开展体教融合发展现状,提出贵州省高校深化体教融合过程中面临高校不重视、高水平运动员生源少、缺乏专业背景教练、竞赛机制不完善等困境。针对面临困境提出贵州省高校深化体教融合的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15)
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应结合并考虑当下的镜像,进行高职体育课程的探索设计,建立理想课程模型的雏形,完善相应教学层面的赛事体系,对推进一体化设计的进行,促进体教融合的快速发展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就体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方向做了论述,就构建一个怎样的课程模式进行了初试探索。  相似文献   

3.
谭罗义 《内江科技》2011,32(6):150-150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市体育发展状况,阐述了当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性;接着阐述了"体教结合"模式的现实内涵;最后详细的提出了对加强体教结合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体教结合、教体融合"一段时间内成了学校体育工作的热门话题,开展实践、探索的各级各类学校也比比皆是。大多数学校多是以竞技成绩为目的,意在通过学校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5.
康继超  张萍 《内江科技》2023,(2):114-115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24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个政策不仅发挥学校的主要阵地作用,秉承合理安排学生的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不被降低和课后作业的合理安排、对课后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学生可以通过“双减”政策的实施,缓解学习和考试的压力,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学校体育应通过“双减”助力补齐学生体质健康短板,建设体教融合相关特色学校,实现体育课程“教会、勤练、常赛”,促进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德智体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0,(22)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产教融合",要实现产教融合,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科研水平高、能服务企业的师资队伍是关键。文章分析了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几个在实际建设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填鸭式"等教学模式,较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丧失发散性思维及创新意识等问题,为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中的需要,提出了一种"教研一体化"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教学为基础、科研为支撑、寓教于研、教研融合,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模式,俱乐部形式的教学模式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对目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剖析,找出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并提出新的"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及其可行的依据,为我国大、中、小学新课标目标的设置提出新的设想和可实施的依据,对新的俱乐部教学模式给予新的定义和设想,为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找出新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9.
陈剑  梁若雯 《内江科技》2014,35(10):84-85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整合教育、体育资源,培养高素质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举措。我国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非常宝贵的经验,总结经验、梳理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体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本研究在对"体教结合"、"教体结合"的内涵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教体结合"的因素,以期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体结合"模式的推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国外城乡关系演变的历程和国内城乡关系演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已由城乡一体化演变为城乡融合发展。而体育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表现为体育是提升城乡居民体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方式;体育公共服务是发展城乡居民健身事业,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体育交往是促进城乡居民文化交流,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的粘合剂;体育产业是发展城乡经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以湛江市10所中小学"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湛江市中小学"教体结合"的教练员有多年执教经验相对比较年轻,学习和创新能力强,教练员的科研能力薄弱,教练员的训练补助较低;湛江市中小学"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运动员男运动员略多于女运动员,运动员的生源大多来自县城特别是遂溪县,年龄大多集中在15岁至17岁间其中16岁最多,高中生相对较多,运动员训练年限在1年到3年内的运动员最多;运动员的每周训练次数大部分在6次,每次训练时间多在2~3小时;湛江市中小学"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运动员家长对子女在学校进行"教体结合"的文化和体育训练绝大多数是支持的,其父母的学历较低,父亲的总体学历要高于母亲,其父母大多从事经商(个体户)同时母亲无业比例较高。同时提出对策:提高湛江市中小学"教体结合"的教练员待遇和科研水平;湛江市中小学校"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要注重训练和学习的关系;湛江市中小学校"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要提高运动员待遇和良好的训练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方法。本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现状与问题,总结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的意义,针对建设滞后、产教融合深度不够、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提出构建“1+X”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升级校内实训基地,创建校外实训基地和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实地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体育专业短期支教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认为为积极推动体教融合、实现学校体育健康发展,还须在健全各方资源促进机制、树立正确的短期支教观念、完善短期支教的选拔机制和培训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和创新开展支教后续发展活动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4.
白金柯 《科技风》2024,(3):143-145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地区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制造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元素,对本区域制造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域产教融合成为提升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制造业区域竞争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从河南省市域产教融合角度出发,结合河南省产教融合发展现状,基于政策实施、联合体构建、师资建设、评价体构建等方面提供产教融合工作实践建议,为新工业背景下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市域产教融合发展提供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体育、艺术"2+1项目"工作的实施,为师生的体艺活动搭建一个平台,建立更加和谐的校园环境,提升了学校文化品质,创建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特色学校。本文通过对当前各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将项目开展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加以总结;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对"体育、艺术2+1项目"的推进起到借鉴作用,让学生、教师、家长真正在"2+1项目"活动中受益。  相似文献   

16.
薛冰 《科技风》2022,(9):166-168
"体医融合"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但"体医融合"在我国地方的推进较为缓慢.为了探索可借鉴、可操作的城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模式,基于我国地方体医融合实践经验,对许昌市城区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以及体医融合障碍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以社区为中心的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模式,并分别从组织管理、实施流程、运行...  相似文献   

17.
李静 《内江科技》2022,(2):56-57,53
随着传统建筑行业在新兴智能建造的助推下进入转型与快速发展阶段,在"双高"建设背景下,传统高职院校亟需融合现有传统专业,组建专业群,积极对接产业链,精准服务产业链.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变化,从智能建造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与举措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打造产教融合基地、创新服务平台等方面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8.
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相结合,以学校为依托,既遵循教育规律又保证系统的运动训练,使青少年运动员接受系统文化教育的新型培养方法来培养体育人才的标准形式或可以使人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体教结合有效地解决了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对我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研究体教结合创新模式探寻现阶段体教结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此来提出相关意见更好地推动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高职导游专业技能大赛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从竞赛对导游专业教育教学理念的导向作用、"以赛促教"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对实施"课—岗—证—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动、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改革教学、推进校企合作、加快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论述了"以赛促教"与高职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融合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激励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在梳理黔东南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旅游资源基础上,探讨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推动力,并提出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主要为民族体育赛事主题游、节庆体育游、体育内涵创意游等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