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1999,(6)
在某种意义上说,照相主要是照脸面。没有脸面也就不成其为照相了。然而,我们的新闻摄影工作者却以独特的新闻敏感和新闻摄影技巧,将“没脸”的新闻摄影作品表现得异常的生动、有趣。1999年6月8日《工人日报》一版刊登的《“没脸”见人》就是这样一幅新闻摄影作品。从图片说明得知,桂林市海莱夜总会的一群“服务”小姐,以少量饮料和水果威逼一位客人支付3000元人民币,导致客人跳窗逃跑摔成重伤。警方闻讯后,迅速采取行动,依法将其拘留。记者当即拍下了“服务”小姐被拘留离开夜总会大厅时的情景。画面上,两位“服务”小姐…  相似文献   

2.
《光明日报》湖北记者站的“记者夫妻店”的主人公樊云芳、丁炳昌二位主任记者,在第3期《新闻战线》上以《时代呼唤“全息摄影”》为题。阐述了对新闻样式的看法,他们借用摄影术语,把中国新闻文坛上两种迥然不同的新闻文体比喻为“平面照相”和“全息摄影”。所谓“平面照相”,即喻“那种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传统报道模式;“全息摄影”,就是“‘立体’地而不是‘平面’地反映事物,既  相似文献   

3.
《新婚诀别》是我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7年来印象最为深刻的摄影作品之一。这幅新闻照片以现场抓拍的手法,记录了新婚45天的巡警妻子曹秀仪,同因勇斗歹徒而光荣牺牲的丈夫杨冠生遗体告别时的感人场面。它首先在《广东公安报》上刊登,随后被《羊城晚报》、《人民摄影》报、《陕西日报》这和《岭南新闻探索》等报刊先后刊用。曾获得“万和杯”全国晚报新闻摄影大赛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省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新闻奖”一等奖、第十五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金牌奖、以  相似文献   

4.
2001年河北省新闻奖摄影作品评选上作已经结束。全省30家日报、都市报、晚报、行业报送评和推荐了180幅(组)作品,经过评委会先后三轮的认真评议,《莫让假货在烈火中“永生”》等15幅作品获奖。其中《一个人的考场》、《撕开暴风雪》、《“3·16”爆炸案元凶靳如超伏法》三幅作品在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复评暨2001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年赛中获奖。 宏观审视送评作品,从题材  相似文献   

5.
《新疆日报》1985年举办的《美好的瞬间》和今年正在举办的《“七五”第一春新闻摄影大奖赛》,对增强报纸的宣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引起各族读者的关注。今年初,在总结《美好的瞬间》摄影比赛的会上,新华社新疆分社的一位摄影行家说:“在报纸上采用新闻摄影比赛形式和不惜篇幅的版面处理,恢复了图片新闻在报纸上的新闻地位,发挥了图片在报纸上应有的独立新闻作用,激励了摄影界的创作热情。”他的话对报纸编辑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扪心自问:图片新闻在报纸编辑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究竟怎样?从我及周围同志来说,和那位摄影行家的认识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6.
新春佳节之际,一个喜讯传遍了中国摄影界:山东画报社《新闻图片周报》摄影记者李楠,以一幅题名为《聊城少儿杂技学校》的作品,摘取了荷兰第3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艺术类(单幅)一等奖的桂冠。这是继1987年杨绍明的《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系列摄影)在第31届“荷赛”上获得新闻人物系列三等奖。实现中国摄影记者在“荷赛”零的突破以后,又一位中国摄影记者获取的最高奖次。  相似文献   

7.
上推十年,如果新闻摄影学会召开新闻摄影研讨会,报名参加的总编辑恐怕很难超过10人;而现在,几十位报纸总编辑云集银川,同新闻摄影工作者一起研讨新闻摄影问题。这件事的本身就反映了报纸总编辑观念的变化。1985年8月,当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委会首次把“慧眼奖”授给中国日报总编辑冯锡良时,许多报纸的总编辑对新闻摄影工作还比较生疏;如今,《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首都报纸的总编辑直接组织和指挥摄影报道,从这些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令人感奋的好照片。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纸和一些专业报  相似文献   

8.
一一切比喻都是蹩脚的。因此,用“平面照相”和“全息摄影”来比喻中国新闻文坛上两种迥然不同的新闻文体,也定有不尽确切之处。近两年来,中国新闻文坛上一种崭新的“全息摄影”式的新闻样式正在崛起,并逐渐汇成一股锐不可当的趋势。与以往充塞报纸版面的那种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平面照相”式的传统模式相比较,它显示  相似文献   

9.
一一切比喻都是蹩脚的。因此,用“平面照相”①和“全息摄影”②来比喻中国新闻文坛上两种迥然不同的新闻文体,也定有不尽确切之处。近两年来,中国新闻文坛上一种崭新的“全息摄影”式的新闻样式正在崛起,并逐渐汇成一股锐不可当的趋势。与以往充塞报纸版面的那种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平面照相”式的传统模式相比较,它显示  相似文献   

10.
2002年5月15日,《人民摄影报》一版刊登了《组照的困境》一文,提出新闻摄影目前出现的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好的深度报道越来越少了”。文中以刚刚结束的2001年新闻摄影评选为例,《人民摄影报》第十届新闻摄影作品评选空缺的9个单项奖,无一例外是组照,第十二届中国新闻摄影作品复评暨2001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年赛的8个金奖全是单幅。 另外,中国第一家开辟专题摄影  相似文献   

11.
新春佳节之际,一个喜讯传遍了中国摄影界:山东画报社《新闻图片周报》摄影记者李楠,以一幅题名为“聊城少儿杂技学校”的作品,摘取了荷兰第3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艺术类(单幅)一等奖的桂冠。这是继1987年杨绍明的《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系列摄影)在第31届“荷赛”上获得新闻人物系列三等奖,实现中国摄影记者在“荷赛”零的突破以后,又一位中国摄影记者获取的最高奖次。  相似文献   

12.
从西法石印到铜锌制版,再到照相印刷技术,走出《点石斋画报》,历经《真相画报》《北洋画报》《良友》画报,及至《晋察冀画报》等,中国近现代图像新闻实践经历了从手绘到摄影的形式转向、商业画报勃兴与新闻摄影专业化探索,及救亡话语下叙事内容从人文地理到战地影像的纪实流变。晚清民国大变局历史时期的图像新闻生产实践中,摄影艺术家、新闻摄影家等在技术更迭、救亡图存等框架下,围绕视觉形式,依托媒体和叙事内容等,对美术新闻性、新闻摄影“主象”“典型”、记录“活的历史”等进行了深入探索。他们在新闻摄影审美性、证史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生产,围绕陈述对象、陈述主体、核心概念及陈述策略等话语生成规则,构建了近现代中国新闻摄影话语。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年,也是《晋察冀画报》创刊50年及其创建者沙飞诞辰80年。届时,我国新闻摄影界将举行大型学术研讨活动,总结革命摄影工作优良传统与宝贵经验,探究新时期新闻摄影的改革与发展,使新闻摄影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我国摄影史上,沙飞是自觉地提出并实践“摄影即武器论”,以摄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服务的第一位革命摄影家,又是最早深入敌后,成为八路军第一名新闻摄影记者及敌后我国人民革命摄影事业的主要开拓者。是他和他的战友罗光达以及其他同志在1942年,在中国敌后抗战最艰苦的年月,创办了我党  相似文献   

14.
照片新闻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它以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它通过新闻形象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和内容。西方新闻界有句名言,叫做“一图胜千言”。我国报界也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可见,新闻图片相对于报纸来说是何等重要。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他的作品《父与子》中说: “一张照片表现出来的东西,如果用书本来说,可能需要一百页的篇幅。”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穆青在《论新闻摄影》一文中也指出: “新闻照片能使读者了解到新闻内容,又能享受视觉上的美。”因此,新闻照片比文字报道简洁、生动。  相似文献   

15.
四、风格形式上坚持真切自然新闻摄影的抓拍原则,是新闻照片画面形象真切的前提条件。而一幅新闻摄影作品,唯有“真切自然”,毫无矫揉造作,才能让读者感到可信可亲,欣然接受。无论是我国新闻摄影的代表作品,还是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获奖之作,都离不开真切自然的品格。像大家非常熟悉的作品《斗地主》(齐观山摄)、《在结婚登记处》(李仲魁摄)、《欢送志愿军归国》(吕厚民摄)、《深圳股票风潮》(张新民摄)、《渎职者的窘境》(乔天富摄)等等脍炙人口的优秀新闻摄影佳作,无一不是新闻现场拍摄的对象情感心态的真切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6.
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一名新闻摄影人员,怎样在竞争中取胜?笔者认为,必须强化三种意识,即强化新闻意识、主题意识、审美意识。 强化新闻意识是新闻摄影之基 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品种,一种体裁,它与“两翼齐飞”中的另一翼文字新闻一样,同属新闻,都姓“新”,都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强化新闻意识是对新闻摄影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 新闻不是简单的“照相”,不是机械的“录像”,而是根据新闻的基本要求生产新闻作品。首先,它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不是夏天穿着棉衣干活,也不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为新闻摄影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摄影记者已脱颖而出。从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对新闻摄影改革的深沉思考。经济日报邓维的《在窗口前思考》,新华社李锦的《贫穷落后,令人不安》,中国青年报郑鸣的《生者与死者》,中国妇女报陈炼的《沈阳——试点中的热点》等摄影报道,触及到改革中的“难点”、“热点”,产生了不同凡响的效果,受到新闻摄影界的普通关注。新闻摄影的创新之风也已吹到边疆。新疆日报  相似文献   

18.
偶翻《中国摄影家大辞典》,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第89医院资料室主管技师庞昌金。看后令人振奋,也不免有些惊讶,这个被人们称作只会在医学摄影上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竟然也怀有一个新闻梦。他入伍门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倾放军报》等报纸、杂志发表摄影、文字作品500余篇(幅),其中力幅摄影作品在全国全军获奖。他先后被5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通讯员、特约记者,被中国摄影协会山东省分会、全国卫生摄影家协会等5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其事迹编入《中国自学成才荟萃》。军队医院的宗旨就是为兵服务。为充分体现这个宗旨,他经常苦苦…  相似文献   

19.
新闻组照《黄石村民在印尼客机坠毁中遇难》继荣获第十二届(2005年度)福建新闻奖(新闻摄影部分)二等奖之后,最近又荣获2005年中国地市报优秀新闻摄影作品金奖。这也是本人继2003年度新闻摄影《放鞭炮岂能驱邪保平安?》和2004年度新闻摄影《日夜守着电话机,祈盼儿子平安归》分别荣获第十届(2003年度)和第十一届(2004年度)福建新闻奖(新闻摄影部分)一等奖之后的第三次获省级以上新闻摄影的一等奖。这在莆田当地新闻史上属少见,也是本人始料不及的。但细想起来,这近三年“偶然”的新闻摄影“三连冠”蕴含着一定的必然,也包含着《湄洲日报》老总的良苦用心和甜酸苦辣。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三昧》2006,(9):F0004-F0004
这是获得突发性新闻类组照铜奖的作品《成功解救人质》之一:2005年12月19日下午2时左右,云南昆明,一名男子与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上班的女友发生感情纠纷,用匕首顶在女友脖子上劫持为人质,并将其拖到距该医院100米远的金碧路中央与警察对峙。大批警察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成功制服凶徒,安全解救出人质。今年3月24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评选结果在深圳揭晓。从77个国家和地区的2.7万多幅新闻摄影作品中挑选出的128幅(组)作品获奖,这是获得经济与科技类单幅金奖的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中国国际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