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先秦儒家著作《论语》和道家著作《庄子》中都记载了楚狂接舆行孔子车前而歌的故事,后世许多文本亦对此事有所记载。本文先对接舆其人进行考证,后对以《论语》和《庄子》为代表的两个关于楚狂接舆过孔子车前行歌的不同版本进行分析,揭示接舆当时的心境及其在面临道德困境时所作出的选择,最后略述以接舆为代表的先秦隐士群体。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学界,《论语》是公认的儒家经典。近年来,随着对孔子和儒学思想研究的深入,《论语》的文学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学者们就《论语》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和论述,认为它是先秦文学的典范,是文学史的重要研究资料,笔者对此时有拜读和领悟。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就《论语》的文体特征、人物描写、语言艺术等几方面的内容作一浅析,略述管见,以期更好地从文学的视角欣赏和感悟《论语》。  相似文献   

3.
《论语》中直接涉及语言和文学的语词、语句以及引述、论说诗乐舞、《尚书》、《周易》等材料反映了《论语》的语言观和文学观。《论语》对语言与人的关系高度关注,提出了语言使用的原则及功能。《论语》的文学观则是书面表达意义上的文学观、文化意义上的文学观和美善合一的文学观。《论语》中所蕴含的孔子或孔门语言观和文学观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语》是公认的儒家经典,学者们就《论语》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和论述,认为它是先秦文学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论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场景描写等几方面进行粗略分析,以期更好地从文学的视角欣赏和感悟《论语》。  相似文献   

5.
论语派杂志的共通性是在自我定位和他者刺激之下才得以完整形成的,也是一次文学、政治与都市文化中商业出版的共谋。在《论语》《人间世》和《宇宙风》中,论语派反复对小品文进行言说,又因为左翼文学团体与官方的在场,论语派杂志才从一个以自说自话为目的和有着经济考量的刊物,转变成了以性灵幽默文学观为根基并指向功利主义文学工具论的阵地。得益于20世纪30年代上海商业出版的繁荣,论语派杂志利用一系列的编辑、发行策略形成庞大的认同群体,维持其共通体的运行。独立的经济能力使论语派杂志得以自主运营,然而,消费文化也使其产生了媚俗倾向。  相似文献   

6.
《论语》的哲学文本,不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而且具有文学的审美性。历史、文学两种文化特质的融汇,同样体现在《论语》的人物品评之中。与此相应的是,《论语》人物品评的标准、体例及真实程度等体现出史学的范式,人物品评的语气、修辞等则体现出一种文学的范式,二者构成《论语》人物品评的双重范式,并最大限度地彰显出文本巨大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探讨陶潜作品中接受和运用《论语》的情况,其间表现出陶潜对孔子的虔诚崇拜、人生准则的效仿表达和隐士身份的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8.
《论语》一书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影响颇巨。《论语》的题材选择、体裁形式、文本结构、语言风格,对《语林》一书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儒学的独尊地位被打破。随着孔子以及儒学思想研究的深入,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和散文艺术成就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综观百年《论语》文学研究,就散文艺术而言,研究者就其语言艺术、人物描写、文体特征、艺术风格及其《论语》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著名学者曹之升在其《四书摭余说》中指出:“(《论语》所记隐士,皆以其事名之。门者谓之‘晨门’,杖者谓之‘丈人’,津者谓之‘沮’‘溺’,接孔子之舆者谓之‘接舆’,非名亦非字也。”曹氏认为《论语》中许多隐士都是以所从事的职业及形象命名的。他这种说法,在宋人金履祥的《论语集注考证》及清人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中都曾经出现过,所不同的只是曹氏在中间加了一句:“接孔子之舆者谓之接舆”。而错误恰好就出在这一句里。因为接舆是一位有姓、有名、有字的楚国隐者,《战国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辜鸿铭所译《论语》进行评析,揭示出辜鸿铭在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下是如何进行适应与选择,并体现译者在翻译环境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上古汉语被动句极少见,被动句式仅现一二,但意念型的被动句已出现,在经典语录体《论语》著作中有较集中体现。论文具体诠释《论语》中每例“可谓”“可”和“可以”具有表被动的语义功能,并且从深层次上分析说明“可”表被动的原因所在,是由“可”语义决定,并受上古汉语特定语法发展阶段以及语录体语用功能影响。从历时角度分析“可”“可以”的语义演变过程,列举的英文词汇仅以说明“可”表“被动”的语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东汉大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避开一般意义上的解读,而是从深层内涵的角度来现照,深入剖析其中所表现的隐士情怀和所蕴含的隐士文化,从而阐明陶渊明的人格魅力与其文学创作(尤其是田园诗)的典型意义的真正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备的一项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论语》中的孝道观,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生活习惯、心理素质和民族精神,对于当今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语》最真实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世界东方文化的源头活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包括和平发展、导德齐礼、见利思义、教育均等、顺天应命等几个方面,对世界文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学经典的时尚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易中天品三国》和《于丹〈论语〉心得》为例,分析了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经典被时尚解读的原因及意义,对文学经典的当下命运究竟能走多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学而篇》因为在《论语》中的特殊地位,历来倍受关注,然而学术界对其中不少章节字句的理解,却不能尽如人意。兹选取较为难解或分歧较多之处,试作重新诠释,以期为论语学研究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语·泰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也已矣。”其中“武王曰子有乱臣十人”一句,被认为是(《尚书·太誓》中的句子。此处引文,其语境意义是离心离德者必败亡,同心同德者必胜兴;意在说明同心的重要性。孔子的解说与此意义一致。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论语》中的助动词作了穷尽式的统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将其分为表能可、表意愿两类,从中总结出了先秦时代,尤其是孔子时代助动词的规律和特点,为研究助动词的演变和发展提供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孟浩然二题     
孟浩然的《春晓》主旨,是通过爱春、惜春的感情,表现了自己作为隐士的自由自在。而不是通常理解的就是写对春天的热爱或留恋。孟浩然作为一个隐士,是一个淡泊于功名的真隐士,而不是充满愤懑的不得已的隐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