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的书信藏品中,有一幅精致的贺卡,印有<达摩东渡>写意画和<风骨堂>的钤记.还有表达美好祝愿的出色的书法,这是四川画家戴卫寄赠给我的.这件融高雅画作和精美设计于一体的信物,使我常想起这位巴蜀才子的不凡经历……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按照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的要求,我有意识地强化了对民生稿件的调研,先后和同事合作采写了三篇"民生类"的新华社"新华视点"稿件:<浙江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扬令人关注>(公开稿)、<浙江家政服务业调查>(参考调研稿)、<谁抢走了我的修车摊?--小人物的"饭碗"官司背后>(公开稿).这三篇稿件刊用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一定的反响,也给了我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3.
2000年<湖南档案>第一期给我总的印象是思想性强,版面活泼,内容丰富.作为<湖南档案)的忠实读者,我特别青睐这一期刊物.我认为: 在这一期刊物的新年献辞中突出了新的一年的办刊指导思想,表明了编辑部要把刊物办好的决心.这对档案界的读者、作者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希望刊物按照自己的设想,不断推陈出新,在新的一年让这朵兰台花开得更好.  相似文献   

4.
庄电一 《今传媒》2007,(2):54-55
2006年11月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马铃薯博士"的马铃薯"情结">.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并不认为,这篇通讯就算写得好了;这篇通讯,也不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一篇.  相似文献   

5.
2003年1月6日,北海市清除银滩公园的最后三幢建筑物并将向世人免费开放,我和<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的两位记者一起被邀前去采访.后来<人民日报>发了300多字的简讯<北海银滩回归自然>,<经济日报>发了500多字的消息<北海:还银滩本来面目>,我在<光明日报>发了2000字的报道<北海还滩于大海的思考>(经<光明日报>广西记者站刘昆站长修改).我的这篇报道被报社评为好稿,北海市有关领导也认为有深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采写中逆向思维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为抢救新闻学历史资料的工作,我有幸承担了<红星>报课题.我曾住在中央档案馆仔细查阅馆内珍藏的150期<红星>报原件,和从美国拍摄的<红星>报部分胶卷.继而寻访了多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和曾在<红星>报工作过的四位老前辈.特别是收到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5月17日的亲笔复信,就我向他老人家请教的关于研究<红星>报遇到的九个疑难问题,一一作了明确的批复回答.这使我对<红星>报的情况,有更真实、更准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工作岗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是我获奖的主要原因,我本人并没觉得做了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事."2002年10月30日,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颁奖会暨优秀新闻工作者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与大多数获奖者一样,接过范长江新闻奖奖杯的<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米博华很珍视这份殊荣.他说,是<人民日报>的声望与舞台,给了他事业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时近岁尾,照例要整理书稿.我从书柜中翻出一叠书信,翻检中,发觉一封落款<收获>的来信.这是谁的来信?因尘封较久,我已不记得与<收获>杂志有过联系.打开信封一看,原来是文坛前辈、著名作家吴强同志给我的来信.  相似文献   

9.
郭良玉 《出版参考》2006,(29):38-39
辍学之后,安心家居.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读了许多书:<水浒传>、<荡寇志>、<镜花缘>、<老残游记>、<天雨花>……  相似文献   

10.
开篇的话 本人自1997年开始关注档案学术评论,并对此作了些许研究,先后在<中国档案>、<湖南档案>、<档案>、<档案学探索>等档案专业刊物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对档案学术评论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近年来我对档案学术评论又作了较为全面和尽可能深入的研究,并将其作为科研项目立项进行专门研究,现将初步研究成果呈现给广大读者,以求得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卖书     
郭沫若 《出版参考》2004,(29):32-32
我平生受苦了文学的纠缠,我想丢掉它也不知道有过多少次了.小的时候便喜欢读<楚辞>、<庄子>、<史记>、<唐诗>,但在一九一三年出省的时候,我便全盘把它们丢了.一九一四年正月我初到日本来的时候,只带着一部<文选>.这是一三年的年底在北京琉璃厂的旧书店里买的.走的时候本来也想丢掉它,是我大哥劝我,没有把它丢掉.但我在日本的起初一两年,它被丢在我的箱里,没有取出来过.  相似文献   

12.
在<方志敏文集>里,我们看到方志敏的早期作品<呕血>、<我的心>、<同情心>以及白话小说<谋事>分别发表在上海<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上面.其实在<觉悟>副刊上还发表了一首方志敏的散文诗<哭声>,这首诗比上述作品发表的还早.  相似文献   

13.
亚马逊历险     
2004年8月到9月,作为<今晚报>的一名记者,我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和<今晚报>联合发起主办的亚马逊科学探险考察,在这一个月里,我把自己对新闻的热情转化成了面对凶险时的坦然和力量.  相似文献   

14.
我于2002年至2003年在西藏拍摄了<中国本教孜珠寺>、<盐井>、<嘎玛.唐卡>.这三部片子先后获得了各种奖项,其中<盐井>获得了2008年中国青海首届国际山地纪录片节的最佳摄影奖和纪录片大奖的提名奖.<嘎玛.唐卡>获得了中国电视金帆奖的二等奖,金帆奖是国家设立的电视节目的录制技术质量的奖项.我想就拍摄中如何保证录制的技术指标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石峰同志给我来信,说他很关注<中国出版通史>的质量,对于<中国出版通史>的协调工作感到压力很大.我认为这种压力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高度的责任.从石峰同志刚才的讲话,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他是尽职尽责的编委会主任,他对<中国出版通史>关注的程度,很多,很深;他思考的问题很全面,能够抓到要点;他对于各位专家六年来所付出的劳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六年来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很充分的肯定;对于<中国出版通史>的各种问题和今后的编撰工作,提出了很中肯的、正确的、可以为我们大家接受的意见.我完全赞同石峰同志的讲话.这是一个很好的讲话,他已经把压力变成了动力,把压力感变成了责任感,并且付之于行动了.  相似文献   

16.
本刊特约记者:肖老师,您好.2005年7月8日,"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论坛发表了<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在图书馆界引起了较大反响.作为<宣言>诞生的见证者,您能给我讲讲<宣言>的核心理念吗?  相似文献   

17.
与<环球经典名曲导读>一见钟情 2004年年底,我是从昔日的学长,当时任环球唱片公司中国首席代表周瑞康先生那里见到了<理查·施特劳斯>,那是第一本英文版环球系列唱片.唱片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那本厚重的说明书,和里面图文并茂的解说,特别引人人胜,也就从那时起我对这个选题一见钟情了.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收到了陈兆祦老师给我寄来的<现代档案工作实务>一书,这正是我早就向往能够买到的一部书.认真读起这部书来,真是受益匪浅.我认为,这部书具有全面、新颖、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前年我写了一篇<书太多了>,登在<读书>1988年第7期上,里边摘录两位英国作家的文章.其中第二人是G. C. Squire.最近在旧书堆里翻出他的一本随笔选集<美人鱼酒店里的生活>,重读了一遍.里边有不少篇谈到与书有关的事情,现在挑出三篇来给<读书>的读者做个介绍.  相似文献   

20.
又到了订阅报刊杂志的时节.我再次豪不犹豫地选择了<新闻与写作>.这是我从1986年以来,第20次自费订阅这本被业内人士喻为"正经人为的正经刊物".20年来,我能顺利走过从通讯员,到市电台记者、新闻节目责任编辑的历程,离不开她的引领:八十年代,孙世恺的<新闻写作语言技巧>、胡文龙的<新闻小言论写作得失谈>等系列专栏文章,教会我如何把握各种全裁稿件的写作;九十年代,艾丰的<新闻写作方法谈>、商恺的<乔木颐园话新闻>等栏目,告诉我如何研究新闻业务;至于当今的<名师教案>、<采编提示>等栏目,则给予我新闻前沿理论和前沿信息,使我在新闻实践中有了努力的标抽向. 了<新闻与写作>.这是我从1986年以来,第20次自费订阅这本被业内人十喻为"正经人为的正经刊物".20年来,我能顺利走过从通讯员,到市电台记者、新闻节目责任编辑的历程,离不开她的引领:八十年代,孙世恺的<新闻写作语言技巧>、胡文龙的<新闻小言论写作得失谈>等系列专栏文章,教会我如何把握各种全裁稿件的写作;九十年代,艾丰的<新闻写作方法谈>、商恺的<乔木颐园话新闻>等栏目,告诉我如何研究新闻业务;至于当今的<名师教案>、<采编提示>等栏目,则给予我新闻前沿 论和前沿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