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古诗词群文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围绕议题、焦点,甄选两篇甚至两篇以上的古诗词,师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教学活动,已达成共同的多首诗词的教学过程。初中生初中古诗词群文教学,要依据议题分类整合古诗词,正确确定“群”;对群古诗词深度解读,努力探究“群”;增强古诗词“群”意识,让“群”延伸生长。通过古诗词“群”文探究,提高语言使用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继承、发展好中华优良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2.
“群文教学热”的背后需要一些冷思考。本文立足是否所有的“文”都需要“群”、“群”得以成立的逻辑起点在哪里、“文”与“文”之间如何成“群”等问题,尝试廓清群文教学的逻辑起点,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开发群文的组元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菊香 《学周刊C版》2019,(23):127-127
新课改提倡“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群文阅读”以其内容丰富,联系广泛,对中小学生学习语文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注重选择正确的阅读材料,注重提高教师引导学生们“群文阅读”的意识,不断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4.
以学习任务群为指导,合理地将多个文本有机整合,更有利于学生在真实语文生活情境中进行跨文本、跨文体、跨介质的创新性阅读。本文以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群文阅读为例,具体探讨了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可行性、目标设定、议题设计及教学流程,旨在进一步促进高中群文阅读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面对海量阅读信息,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素养?“群文阅读”势在必行.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多元化的角色,迎接多重挑战:“文”的选编需“精心”,“群”的建构需“匠心”,“读”的训练需“用心”.  相似文献   

6.
房韵 《江苏教育》2022,(19):70-71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重组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形态与结构体系“,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比较阅读”等新理念为语文教学带来了变革。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有着“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笔者结合具体教学设计,谈谈关于群文阅读的几点教学体会。1.“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形态不等同于“群文阅读”。自2017年版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以来,群文阅读教学就成为当下语文教师的新宠。  相似文献   

7.
通过“自我学习”激发学生内生学习动力,“探究学习”培养专业读者意识、“任务群学习”丰富阅读视角、“多维一体学习”感知人文精神、“过程性评价学习”展示阅读成果等方式聚集《史记》群文阅读。借助小组互动、情境体验、成果展示等教学实践活动,形成“体系化、序列化、人格化”的群文阅读课程,将“人文精神和文化自信”根植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李楚恒 《文教资料》2020,(7):61-62,12
在解决语文阅读“教”与“学”矛盾的过程中,群文阅读对实现课标有关阅读量目标、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显著价值.在初中边塞诗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创设议题、选建文本群、设计问题三方面构建群文,推动群文阅读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情和易于操作的实施取向,以教材单元为内容基础,以“目标导向”“阅读与表达联结”“单篇与群文互补”为逻辑框架,构建“六步三态”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即通过“目标制订”“情境创设”“课文定型”“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拓展实践”六个步骤对单元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再根据单元内容的特点,灵活调整“单篇阅读”和“群文阅读”的实施比例,形成“精讲一篇,余下群学”“群学所有,精讲一篇”“篇篇精讲,群学总结”三种阅读教学形态。  相似文献   

10.
把深度学习理论和群文阅读理论运用于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探讨出“内牵外引,四四并举”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以“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三个学习任务群为例探究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面对不同于传统单篇阅读的群文阅读,不少教师对其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在文体上的适用性等存在诸多困惑。教学实践中,教师受要素主义教育理论、单篇阅读教学惯性以及对群文阅读特点缺乏认知等的影响,群文阅读教学常常采用课文机械叠加的模式。梳理群文阅读的核心概念,可知群文之“文”当理解为跨媒介、跨学科的多“文本”,群文之“群”意指群文阅读的本质为结构性读解文本,议题之“议”指群文阅读为紧扣议题的个体性探究。鉴于群文阅读的特点,可从四个方面来构建教学实践路径:设置生成性目标为主的教学目标,设计可议性和系统性强的议题,践行为学生提供学科核心概括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的课前引导,构建侧重过程性和互动性的多维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2.
李祖文 《新教师》2023,(12):23-25
群文阅读,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新课标实施后体现“学习任务群”的重要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从读写结合角度实施群文阅读,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案例,阐述读写结合的意义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任务型学习为载体,在整合古诗文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任务群渗透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变简单线性排列的学习方式为任务驱动下的古诗文群文阅读复合式学习,变封闭的课内单点学习为不同维度相互融通的古诗文群文阅读协作学习,变单篇阅读评价为多元化的古诗文群文阅读评价体系,实现“言”“文”合一与“古”“今”融合。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高年级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整合教学资源,立足于教学内容拓展知识,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打好基础。“学习任务群”的构建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之中事半功倍。本文结合群文阅读开展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习任务群”展开深入分析,明确现存的问题,并进一步从采取适当方式开展阅读教学、实施比较策略提升阅读兴趣、加强“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通过迁移策略促进学生阅读四个方面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够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促使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有关争论都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要厘清哲学基本问题的问题,关键在于弄清楚“意识”在哲学中所处的本体论地位。本文认为,由于对“意识”的本体论承诺不同,哲学基本问题不仅在不同的哲学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具有不同的性质,即有真假哲学基本问题之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由于意识具有“依附性、二阶性”的本体论地位,哲学基本问题就表现为作为属性的意识与作为实体的物质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群文阅读”作为新课程的亮点将成为课堂教学的聚焦点之一,在此,我以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为例,尝试探讨群文阅读的“实处”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同时期待方家指正。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是既传统又颇具新意的一个单元,按课程标准安排,9个课时完成。  相似文献   

17.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提出,要“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群文阅读正是在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积极探索。与传统的单篇阅读相比,它特别强调以某一议题或核心问题统领下的学习任务为驱动,精心选择相互关联的多个文本进行阅读。实践证明,群文阅读有利于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比较、  相似文献   

18.
群文阅读教学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一种趋势。在展开群文教学时,教师要有关联意识,以单一课文为点,以单元内相似的文本为线,以相同的认知基础为面,通过以点连线、用线构面、由面到点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对文本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思维认知,提高他们的群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群文阅读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全新模式,会以选择特定的文章为前提,围绕一个或多个问题共同构建阅读方式,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桎梏,让阅读更加有趣,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参与度,强化了学生的阅读意识,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阅读教学也有极强的实用性。随着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盛行,更为细致的、基于不同方向或角度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方法被提出,例如“统整”法、“迁移巩固”法、“冲突”法、“1+X”法等。本文从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1+X”法的现状和价值,并提出可行的策略,以期推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群文阅读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议题过大、阅读量过多、阅读周期过长、文本选择不恰当、教学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基于以上的教学问题,文章从“群文阅读的意义”“群文阅读的特点”“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策略”“群文阅读的教学结构”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