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心脏病发作后,梗死的心肌本来是无法再生的。而最新的研究结果令人鼓舞,科学家发现,心脏病患者受损的心肌可能会自我更新。心脏再生的前景,让那些本来没有康复希望的病人看到了光明。  相似文献   

2.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因心脏病发作病逝,终年72岁。马季的突然离去,给老年心脏病患者敲响了警钟。心脏病夺命真的不打招呼?  相似文献   

3.
生成式AI迎来爆发式增长,逐渐走进日常生活场景和媒介实践中,其伦理问题也倍受关注。除了从理论层面构筑生成式AI发展所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之外,实践层面中观察到的用户对伦理的关切也值得研究。本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尊严、真实、自主和福祉是生成式AI用户较为关注的四个维度,而公正、责任、隐私和透明度四个维度同样存在伦理风险却难以被用户察觉。基于此,本研究从用户作为伦理受益者和风险受害者的角度,将上述八个维度纳入生成式AI伦理框架,对原有AI伦理原则内涵进行了拓展和调适;并通过比较“被关注”和“被遮蔽”维度后发现,技术、专家与用户三元主体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用户伦理思考和关切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AI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带给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业巨大影响,自2022年年底以来,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高效强大的模仿创作能力刷新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和参与深度的认识。文章旨在分析AI绘图技术为新闻业带来的机遇、风险与应对策略。【方法】通过梳理AI绘图技术的运行原理和特征,从“虚拟在场”和“深度伪造”两个不同视角考察AI绘图技术对新闻业的影响,并从技术革命、媒介伦理、传媒政治经济学等理论角度分析其中的风险和问题。【结果】根据AI绘图技术的逻辑特点,提出AI绘图技术在新闻业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并对其中的风险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结论】应当加强政策引导推动AIGC技术的生产力转化,同时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和治理手段规范AIGC技术的开发使用行为,从而规避和解决其可能引发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5.
健康新知     
好消息喝咖啡不会增加患慢性病风险德国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喝咖啡不会提高患心脏病或癌症的风险,而且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过去有研究显示,喝咖啡会提高患心脏病、癌症、中风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德国这项为期近十年的研究否定了上述结论。该研究报告刊登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6.
健康新知     
《中国新闻周刊》2011,(45):95-95
好消息 维生素D强化酸奶有益心脏健康 人们都知道,糖尿病患者得心脏病的风险很高。最新发表在《生物医学中心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保持喝维生素D强化酸奶的习惯,能够明显改善体内胆固醇和血管内皮生物标志物的健康水平,而这两者正是糖尿病病人罹患心脏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健康新知     
《中国新闻周刊》2014,(13):95-95
好消息 每天吃七种果蔬的人患病风险低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天坚持至少吃7种果蔬,会有效降低癌症、心脏病等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健康·新知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多吃鱼可以降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与此同时,芬兰库奥皮奥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经常吃鱼可以降低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一项名为《新加坡华人健康状况研究》的报告称,女性每天进食至少40克鱼肉可以将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四分之一,研究人员是在对新加坡的6万名广东裔和福建裔居民进行了长达10年以上的跟踪调查  相似文献   

9.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是全人类应该思考和研究的命题。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IIIF)旨在确保全球图像资源存储的互操作性和可获取性,它赋予了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带来了文化遗产应用的新模态。文章首先定义了开放图像的五星模型,并指出只有符合开放标准和语义关联的图像资源才是“活”的资源。随后,给出了IIIF和AI两者相结合的系统框架,为文化遗产中的图像资源从数字化到文本化、数据化再到语义化、智慧化的转变理出一个可行的技术方案;方案中IIIF部分主要负责图像的组织与呈现,AI技术用来解决图像内容的识别与理解。此外,还构建了IIIF-IIP沉浸式交互平台,实现了图像资源的发布、注释、关联、复用全流程,探索出一条让文化遗产“放出来、连起来、活起来”的生态之路。最后,文章以不同馆藏机构发布的梵高作品中与花相关的部分藏品资源为例,验证了文中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图10。表1。参考文献24。  相似文献   

10.
智能推荐已经成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密切关注的研究问题。分析面向智能推荐的AI人机交互研究热点和未来机会,可更好地促进跨学科学者在该领域开展进一步的纵深和延展研究,了解用户视角下信息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采用扎根文献综述方法,通过定义与检索研究问题、遴选文献集合、提取合成编码和分析结果展示4个分析环节,对64篇中英文文献进行分析综述,并分析了面向智能推荐场景的AI人机交互研究热点及未来机会。综述发现,研究热点聚焦在面向智能推荐的AI人机交互行为及影响、AI人机交互感知与情感表达以及AI人机交互场景与服务应用。未来研究可以围绕面向智能推荐的新型AI人机交互关系、AI人机交互形式、AI人机交互影响和AI人机交互设备展开,相关学者可以在上述4个方面开展纵深化和跨学科的协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陈玥 《采.写.编》2023,(12):11-13
AI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播音主持行业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方面提高了播音主持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另一方面使传统播音主持人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分析AI技术对播音主持行业的影响及如何应用这一技术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围绕AI技术带给播音主持行业的巨大影响,对AI技术在播音主持行业语音模拟、虚拟主持、内容生成等领域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细致阐述,从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形成独特个人风格、增强协同发展能力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发展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臻 《中国记者》2024,(2):69-70
<正>AI摄影技术的崛起,给新闻摄影注入了创新动力,同时也引发了对照片真实性、隐私保护和伦理准则的担忧。新闻摄影从业者迫切需要思考AI技术的角色,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将人工智能赋能新闻摄影,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记录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一、AI摄影带来新闻行业的革新与挑战A I技术为新闻摄影提供了更高效、更精确的图像处理和编辑功能,  相似文献   

13.
ChatGPT、文心一言等生成式AI产品在产学研界掀起了讨论热潮,其在众多任务上表现出的优势性能将给图书馆领域带来极大的机遇,同时也颇具挑战。探索生成式AI与智慧图书馆融合路径,对智慧图书馆更好地拥抱生成式AI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文献调研法以及网络调查法,梳理生成式AI概况以及与智慧图书馆之间的关联,探索生成式AI赋能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现状。并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国外首例图书馆(扎耶德大学图书馆)生成式聊天机器人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其应用方式、成效以及问题。最后,以上述研究内容为基础,将优势应用方式与问题解决方案相结合,提出生成式AI与智慧图书馆融合的四大路径,以期赋能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  相似文献   

14.
健康新知     
好消息午睡预防心脏病?希腊研究人员发表研究报告说,睡午觉可减少罹患心脏病风险,尤其是男性。研究人员对2.3万名身体健康的希腊成年人进行了长达6年的调  相似文献   

15.
健康新知     
《中国新闻周刊》2004,(31):65-65
好消息照镜子的好处维生素无奈心脏病新知蓝眼珠的不幸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蓝色眼睛的人比褐色眼睛的人更加容易面临失明的危险。英国专门从事视觉方面研究的巴简·蒂龙教授及其同事发现,与褐色眼睛相比,蓝色眼睛和绿色眼睛较少含有一种名叫“斑色素”的物质。“斑”是视网膜的  相似文献   

16.
从AI到AIGC再到ChatGPT,人工智能将个体与技术紧密关联,“智能媒介化”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关于ChatGPT,众说纷纭,但对“生成式图像技术”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从媒介学视角,以Midjourney为研究对象,探讨生成式图像技术对图像生产及创作主体的影响与变革。研究发现,在生成式图像技术构建的虚拟图景中,“虚拟思维”促使人类观察逐步脱离经典的实体观察框架,转变为对计算机算法构建虚拟世界的高度抽象的构想,更深刻地反映了AIGC背景下实体与数据化的深度转化。  相似文献   

17.
厘清当前阶段人工智能训练数据在AI开发者端口的来源渠道与使用情态是进一步探讨AI训练数据治理的基础与前提.本研究在扎根理论的指导下,以滚雪球抽样法获得的100位AI开发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化访谈结合非正式沟通、现实观察、内部与公开资料搜集等方式获取研究数据并提炼概念与范畴,勾勒出现阶段人工智能训练数据在AI开发者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1469份有关医疗AI(智慧医疗)的中文报刊的媒介报道为研究对象,围绕医疗AI产生的海量媒介信息对聚焦社会关注、定位发展路径与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实证参考价值。借助词频分析、语义网络与LDA主题模型等文本分析方法,探索不同时期医疗AI的媒介文本聚焦内容,整合描述国内对医疗AI关切的主题分布。医疗AI的媒介文本数量与规模近年来增加迅速,关注内容逐步深入医疗AI的9个子集领域;此外医疗AI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其对策也不断引发社会热议,应注重对医疗AI体制化建设的社会认知塑造。文章创新性的关注到医疗AI的媒介信息文本,并尝试构建医疗AI社会认知的隐含狄利克雷分布主题模型,挖掘医疗AI新闻文本信息的主题类别。  相似文献   

19.
宋伟锋 《新闻界》2023,(10):87-96
在AI传播时代,生成式AI出版场景的应用为作品创作提供了新工具,推动出版传播领域的新革命,但对既有版权立法与司法认定带来新的风险与挑战,如生成式AI生成图片对版权法中“作者”与“作品”法律适用的新问题。基于黑格尔哲学“主体-客体”论,以“主体-客体”“精神-技术”“作者-作品”的二元关系范式,解构AI创作版权认定、侵权认定、抗辩理由等问题。对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AI版权规范与执法实践的反思与超越,优化中国AI创作版权规制的新路径:在“作者”主体上,处理好“人类-AI”主客体式关系,明确人类为创作主体,AI为创作工具;在“作品”客体上,统筹好版权保护与AI出版传播产业发展的关系,厘定商事主体研发AI出版场景应用的合理使用情形,为AI新闻传播业态良性发展提供规范保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1469份有关医疗AI(智慧医疗)的中文报刊的媒介报道为研究对象,围绕医疗AI产生的海量媒介信息对聚焦社会关注、定位发展路径与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实证参考价值。借助词频分析、语义网络与LDA主题模型等文本分析方法,探索不同时期医疗AI的媒介文本聚焦内容,整合描述国内对医疗AI关切的主题分布。医疗AI的媒介文本数量与规模近年来增加迅速,关注内容逐步深入医疗AI的9个子集领域;此外医疗AI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其对策也不断引发社会热议,应注重对医疗AI体制化建设的社会认知塑造。文章创新性的关注到医疗AI的媒介信息文本,并尝试构建医疗AI社会认知的隐含狄利克雷分布主题模型,挖掘医疗AI新闻文本信息的主题类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