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历史时期,厦门第一中学以“人文·创新,为发展而教育”办学理念,制定《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探索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课程资源,通过制度安排,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依托课程,探索赓续红色基因,培育学生人文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2.
何虎生  张林 《中国德育》2023,(2):5-8+14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集中凝练了党的精神标识、精神特质、精神风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以党的历史实践为基础,以系列伟大精神为要素的开放集合。在历史考察中,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党的奋斗起点,弘扬于党的百年历程,传承于精神谱系的构建、发展与完善之中,涵盖其理论基础、目标导向、实践品格、政治旨归。在结构分析中,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精神谱系中最高层次的精神形态,在源头处树立起整个谱系的主导观念,展现出开辟、贯通、联系、支撑的结构功能。新征程上,必须以透彻的理论思维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与精神谱系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以厚实的学理基础和崇高的精神力量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被列入大会的主题,“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则是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最早生成和最为重要的精神形态,具有其鲜明特征、科学内涵和丰富样态,进而也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精神谱系,亦即建党精神谱系。建党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子级谱系形态和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一体三层五面”的内在结构,绘就了宏大而有序的精神图谱。从价值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对建党精神谱系进行多维考察,从学理层面对其本然依据、实然逻辑和应然规范进行深入探究,对于厘清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特别是科学统筹、协调推进建党精神谱系的研究和宣传,大力推动建党精神谱系的时代化、具体化、大众化,使之内化为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自觉,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征程中,沉淀生成了彰显恢弘精神伟力的党的红色精神谱系。将党的红色精神谱系融入高校课程教育教学、校园文化打造、网络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教育等环节,有助于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筑牢信仰之基,从而为培育时代新人汇聚磅礴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具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现实意义,事关国运兴衰。大别山精神提炼应置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整体中考察。当前学界既有对其宏观全局性的提炼,也有特定范域下的提炼,既有完整版,也有精炼版。但是,大别山精神研究相对"三山一坡"精神研究而言,研究数量少且表述浅层,多为政治宣传,少有学理研究。因此,必须廓清学理研究与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宣传、教育运用的界限,互相尊重,互为补足;学界要加强对其学科归属概念,具体事件、地理区域等方面的基本概念的研究界定;既要不断回应社会现实关注和精神需求,也要回归历史情境,同情地理解当事人、当时事。如此,方能还原其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为中国影视剧提供了创作素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也为中国影视剧注入了灵魂。在百年精神谱系的影像书写实践中,创作者通过再现党的历史和共产党人的抉择与奋斗,生动再现了伟大的建党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赓续与传承。中国影视剧在讲述历史、塑造人物的同时,也注重叙事手法的与时俱进。通过奇观化以及为影片注入“诗性”等手段,在提升作品观赏性的同时,也增强了观众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认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影像书写实践,具有构建集体记忆增进历史认同感,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生成的伟大精神,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关键组成。基于此,以厘清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意涵、挖掘优质资源与把握资源特性为切入点,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的实践路径,进而针对性地制定思政课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旨在深化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认知与认同,引导其传承红色基因,在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中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奋斗实践中形成的,是由一系列革命精神组成的同根同源的精神体系,信仰、为民、奉献、奋斗是其核心要义。文章旨在寻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因密码、挖掘其内在价值,发扬艰苦奋斗、对党忠诚、担当奉献的精神品格助力新时代辽宁振兴,同时用百年精神谱系树立时代新人的崇高信念、厚植时代新人的家国情怀、激发时代新人的奋斗精神,引领时代新人培育,以期寻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深化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有力举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深刻内涵,如何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如何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精准对接”,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需要亟待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论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精神谱系教育的路径:将精神谱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主阵地,改进教育方法;积极拓展党史教育资源,注重新媒体在党史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传播作用;加强社会实践,丰富精神谱系的教育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把握三重维度。从理论维度看,要厘清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契合、理论渊源相同、教学内容融合。从价值维度看,要重视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能够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激励大学生艰苦奋斗、激发大学生开拓创新和锤炼大学生道德品格。从实践维度看,要创新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多元路径: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在知识教育中实现价值的引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理论传授与实践教学协同育人;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努力实现教与学“同频共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的历史发展脉络与基本研究内容入手,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去的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提出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三条路径,即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注重知行统一的引领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进行意识活动的结果和表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活动中观念的凝结,并在实践过程中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活动的意识系统。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特点十分明显,呈现出继承与发展、主观与客观、自律与他律、实然与应然的辩证统一。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哲学特性,对于传承党的伟大精神,推动中国共产党自身事业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激发学生使命担当意识、锤炼学生艰苦奋斗品格、树立为民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诉求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有待拓展、载体有待扩展、实践方式有待创新。基于此,开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相关选修课程,建设红色展馆和网络公众号,常规化开展红色主题活动,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图谱。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精神谱系视域下,审视雷锋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对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积极效能。在精神谱系视域下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精准把握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指向、“三重维度”和融入路径,推进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中立下的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这些精神同宗同源而又特色鲜明,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气貌、品格特质和价值理念凝练成的重要精神符号。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理解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生成逻辑,从纵向厘清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赓续的历史脉络,从横向做好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体系构筑,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时代价值,凝聚民族向心力,实现民族复兴的鸿篇伟业。  相似文献   

17.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带领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完成历史任务和取得伟大成就所形成的一系列精神的集合。在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中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把握其助推“德技并修”人才培育、拓展“大思政课”建设资源、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等当代价值,审视其融入现实境遇,用“大格局”协同育人、使“大先生”教师提质、让“大课程”教学增效、以“大资源”平台优化,系统探索实践路径,真正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与弘扬,提高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在探索和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可从开展主题入学教育、开设特色课程、打造实践教学基地、完善资源共享平台等方面,将井冈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扎实推进井冈山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9.
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坐标,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精神引领、精神支撑、精神滋养的重要功能,是开展大学生党史教育的红旗帜、活素材、营养剂,实现长征精神与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时代之需。在推进二者融合的进程中,出现了教材建设不完善、教学设计不精准、网络载体利用不充足和校园文化建设不充分等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坚持教材育人、课程育人、网络育人和文化育人相统一。融入高校教材建设,深入挖掘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积极运用长征精神;融入网络载体建设,广泛宣传长征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自觉践行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20.
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要把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熔铸锻造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要整体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精神之源、纵向流变及横向延展等整体样态;系统阐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一以贯之的精髓要义;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思想资源、时代特征和精神力量,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