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你正在听一个音乐会,突然,你以声速离开,你是否还能听到音乐会上的声音呢? 我们能听到声音,是声源的振动引起空气振动,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再引起我们的耳膜振动.所以,要回答上面的问题,则应回答:当我们以声速离开时,音乐会上的声音能否引起我们耳膜的振动呢?  相似文献   

2.
听觉是我们辨别声音特性的感觉。我们用耳朵听美妙的音乐,听小鸟叽叽喳喳地歌唱,听人们的说话声……所以,耳朵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声波从外耳传入,振动外耳和中耳之间的卵圆形薄膜——耳膜,随之引起内耳中耳蜗内感觉细胞的兴奋,产生信号,听神经将信号传送到大脑,大脑分辨出声音。  相似文献   

3.
人的耳朵辨别声音的能力很强,但当你第一次从录音机里听到自己的声音时,却不太相信是自己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大家知道,人听到的外界声音,是由耳朵感受的,外界空气的振动通过耳膜将声音信息传给听觉神经,再经过  相似文献   

4.
颅骨传声     
人的耳朵辨别声音的能力很强,但当你第一次从录音机里听到自己的声音时,却不太相信是自己的声音,这是为什么? 大家知道, 人听到的外界声音,是由耳朵感受的,外界空气的振动通过耳膜将声音信息传给听觉神经,再经过大脑加工形成听觉。但自己讲话的声音,不是靠  相似文献   

5.
问:声音可以在任何条件下传播吗? 答: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能听到各种声音,是因为发声体的振动引起它周围的物质跟随它振动;发声体周围物质的振动,又引起较远一些物质跟随着振动。这样由近及远,最后引起人的耳膜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人便听到了声音。从上面这段分析可以看到,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一定的媒介物(介质)的。如果没有介质帮它传播,人们就无法听到声音。一切  相似文献   

6.
颅骨传声     
人的耳朵辨别声音的能力很强,但从录音机里听到自己的声音时,往往不太相信是自己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知道,人听到的外界声音,是由耳朵感知的,外界空气的振动通过耳膜将声音信息传给听觉神经,再经过大脑加工形成听觉。但自己讲话的声  相似文献   

7.
堵上耳朵     
“这里闹哄哄,那里在喧哗,今晚这四周混乱一片。”大眼亮亮叫道。 “确实如此,亮亮! 泡泡说,“这栋楼的确太闹腾了,特别是这堵墙后面。” 大眼亮亮堵上靠墙的左耳,但无济于事。 “我不明白,泡泡,我堵上了靠噪音最 准备材料: 一台收录机 做实验: 1.用中等音量放磁带。 2.堵上一只耳朵,听磁带。 3.堵上另一只耳朵再听。 4.堵上两只耳朵再听。 问题:你每次听到的声音都一样吗? 实验结果: 声音可以从各个方向传播,也就是说,如果声音来自右边,你也可以用左耳听见。 为什么: 声音不会同时传到你的两耳。如果声音来自右侧,右侧的耳朵就比左侧的耳朵先听到,这样你就可以了解声音传自哪里。如果一只耳朵堵上了,你还能用另一只耳朵听见音乐,用一只耳朵听比用两只耳朵听更难判断声音的出处。 知识补丁 拥有两只耳朵令我们倾听声音时更轻松。这就是我们所形容的一种有声地图,由大脑将每只耳朵收到的信息进行比较后绘制而成的。 当耳朵被(耳垢,或患耳炎)堵上时,我们会感觉 在有声空间处境困难,比如,难以判断召唤我们的声音或汽车声的方向等等。只有两只耳朵几乎同时接收到同样声音我们才会感觉相同,例如地铁的一些站台,车站四周的墙将开过来的列车的声音从各个方向反射回来,我们就很难判断车是从左侧开来还是从右侧开来。  相似文献   

8.
《科学课》1989,(1)
鱼有两套听觉系统,分别感受水下高频声音和低频声音。 鱼的头部没有长着象人或狗等动物那样的耳朵。但在鱼的头部两侧长着叫“内耳”的器官,由于“内耳”是长在头骨里的,所以要感受声音还得要鱼鳔附近的“闻巴”帮助,由“闻巴”将接受到的声音传到  相似文献   

9.
1.人说话是靠_的振动来发声的,人平时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传到人耳里的. 2.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及其他组织传给,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3.声音通过、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助听器利用了的原理,使部分因传导障碍失去听觉的人听到声音. 4.据说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在失聪后用牙齿咬住一根木棍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继续谱出了伟大的音乐作品.贝多芬是利用_的方式听到琴声的. 5.你知道吗?蛇是没有耳朵的.不过,如果蛇将头…  相似文献   

10.
夏天苍蝇、蚊子飞过的时候我们总可以听到一阵嗡嗡的声音,为什么蝴蝶飞舞时却没有声响呢? ——长沙市枫树山小学六年级 杨波 大博士 我们听到的声音,是耳朵觉察到的空气的振动,但是我们的耳朵并不能听到空气的一切振动。实验证明:只有在每秒钟振动20~20000次时,人的耳朵才能听到声  相似文献   

11.
正1从前有一个叫作"听草长"的印第安人,他可以将耳朵贴在地上,听到草生长的声音。他听到的不是沙沙声,不是咝咝声,而是完全不同的声音,这种声音听起来就像是有人在轻轻挠自己的耳朵。每次只要听到这种挠痒的声音,"听草长"就会笑着站起来,对他的同伴说:"小草在生长呢!"对善于观察的人来说,最渺小的事物往往就是最重大的事物。可以肯定的是,"听草长"的耳  相似文献   

12.
1.考查“提出问题”的能力 例1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 展示形象、直观的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很多的课程内容都要通过教师的演示或提供观察材料让学生进行有目的观察.但是,由于观察对象的特殊性,比如:形象不具体、不直观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便可以达到形象、直观的目的.例如:学习小学自然"耳朵"一课时,其内部结构和声音的传播等较抽象.那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课件展示在我们面前的耳朵是个系统的整体,从耳廓--外耳--中耳--内耳,声音由声波振动鼓膜,通过鼓膜的振动将声波转到中耳、内耳,并由听神经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这样,耳朵的构造及听觉的形成过程,一看就明明白白.特别是声音的传播与接收,通过鼠标的点击,将抽象的结构形态直观化了.学生对各部分进行细致的、有顺序的观察,不但深刻认识了耳朵的构造,而且还培养了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4.
(1) 复习前课所学的知识、引入新课: ‘通过上次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的物体在离我们很远的地方振动,为什么我们也能听到它的声音?声音是通过什么物体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内耳产生的声音诊断人的耳朵既是声音的传感器,也是声音的发生器,内耳中细小的毛细胞能把进入的声振动转变成神经信号。但是当细胞随着声波运动时,它们本身也会产生一种叫做耳声发射的微弱声音。科研人员通过倾听这些微弱的信号,就能对内耳的工作情况进行相当详细...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生常中,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以下现象,当你坐在行驶的汽车中,迎面快速驶来的汽车在会车的过程中按响喇叭时,你听到的喇叭声是变调的,先是由沉闷变清脆,驶过后又变得较沉闷。在往保温瓶中注水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音调由沉闷逐渐变得尖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利用学过的有关声学的知识,可以解释上述现象。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又是靠介质传播的。人之所以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发生振动的物体振动时形成的声波进入了人耳,引起耳膜的振动,使人耳产生声音的感觉。音调的高低取决于振动物体的振动频率。所谓变调是指物体…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十册【片段一】师:现在我们知道耳朵的构造了,谁能猜想一下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生:我是这样想的:声波由耳廓传播到外耳道,外耳道传播到耳膜,再到耳蜗,耳蜗抖动,听神经连着大脑,耳朵就可以听到声音了。师:哪位同学再猜测一下?[反思:科学探究既是学习方式,又是课程目标,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猜想在传统教学中是很少见的。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我先让学生猜想:“谁能猜想一下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然后在以下教学步骤来验证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目的是使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  相似文献   

18.
《耳朵的科学》一课教学重点与难点有三:1.耳朵的构造(中耳、内耳)。2.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3.怎样保护耳朵。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排除本课的难点,在讲述耳朵的构造时首先使用幻灯投影,将课文中的图形投影到银幕上,由于投影使图形放大,学生就能清晰地看清耳朵的各个部份,特别是中耳与内耳部份。继而,为了使学生了解“鼓膜的构造及形状”时,出示橡胶制的“耳朵模型”。使学生认识到鼓膜是一块圆型的薄膜,鼓膜后面紧贴着三块听小骨。在讲述“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时,声波使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新课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大自然中的几种声音并引出问题:关于声音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借此唤醒学生已有知识,明确进一步探究的方向。学生的兴趣很浓,纷纷提出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这么多美妙的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中的?”“上课铃声一响,为什么在楼上、楼下的学生都能同时听到铃声?”“我们的耳朵为什么能听到声音?”……二、实验研讨,获取新知1.观察空气传声实验教师将一个发声的芯片放入一次性注射器中,随后慢慢将注射器内的空气排出,芯片发出的声音逐渐由大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只看到芯片指示灯的闪…  相似文献   

20.
《双语学习》2012,(3):26-26
现在就可以在耳边弹吉他了!把一只纸杯放在自己耳朵边,另一只纸杯交给朋友。叫你的朋友站得远一些直到把绳子拉紧,然后让他把纸杯也放在耳边。你会发现你们中的一个人拨动绳子,你们两个都可以听到绳子振动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