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作为电子商务新模式的团购在中国快速兴起,信用问题不可避免的成为其发展的主要障碍。对博弈模型的分析说明了商家失信行为几乎是必然的建议通过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高效、统一、权威的信用声誉评价系统等方法以保证团购的信用。  相似文献   

2.
保险监管执法资源的稀缺和繁重的执法负荷导致监管威慑不足,保险产品的特点形成了保险市场双重信息不对称,而现行营销模式更导致了低声誉市场的负效应扩大。保险市场行为监管中引入声誉机制能够有效抑制保险市场的机会主义行为,承担信号传递的功能,从而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威慑力。声誉机制的有效作用有赖于竞争性市场结构的形成和市场监管,监管部门应从市场信用评级、信息有效披露和降低产品信息不完全等方面构建保险市场声誉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3.
《慈善法》的出台放宽了慈善组织登记条件,预期慈善组织的数量会大幅增加。如何规范慈善组织行为,引导慈善事业的有序发展,是监管面临的巨大挑战。以"监管权力分配为中心"的制度设计,囿于执法负荷压力、执法资源限制和执法者激励的缺乏,难以实现监管目标。声誉机制通过将监管权力随机赋予不特定的主体,产生对慈善组织的威慑和激励,可以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有效的信息是声誉机制产生作用的基础,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多元化的信用评级体系以及建设依托大数据技术采集行为数据的系统,搭建以"构筑信息基础"为中心的制度框架,充分发挥声誉机制的作用,实现节省制度资源、优化我国慈善组织规制质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建设和完善农业领域信用体系,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也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农业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目前仍存在很多有待优化之处,如信用制度尚不健全、农业领域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信用评价体系缺乏实施细则.通过制度层面设计信用标准及规范,技术层面做好信用信息归集及信用评级工作,文化层面做好诚信教育及宣传工作,可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苏州市农业领域新型监管机制,实现分类监管、动态监管、精准监管,信用监管水平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企业信用问题频发,引发关注。传统的监管模式无法满足政府对企业的监管要求,需创新监管机制、转变监管方式。更重要的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也对企业监管模式的转变提出了要求。文章从运用监管俘虏理论对“三鹿事件”进行案例剖析出发,从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信用监管入手,对企业信用监管的构成要素进行提炼与总结,以此为基础结合社会性监管理论讨论了企业信用监管的必然性,最后以回应性监管理论和合规度理论为依据,提出了提升监管效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法律来源于道德并反映道德的要求。社会中的道德分为基本道德和非基本道德,只有基本道德才需要制定为法律以国家的强制力使社会成员得以遵守,人类经济生活中的诚实信用正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已有法律制度的不足和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使现代信用法律制度的诞生成为必然。中国社会当前的信用危机除了缺乏现代信用法律制度之外还有更为复杂的背景,尽快制定全国性的信用立法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7.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监管体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监会已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监管纳入持续监管框架,将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进行有效性监督、检查和评估.监管部门不仅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负有警示、处罚等责任,还要对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具有导向作用,可以说,监管质量影响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水平,监管结论能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声誉.声誉风险监管作为一门较新的课题,监管部门如何根据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效能,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保持金融稳定,促进商业银行又好又快地发展是当前的重要监管内容.  相似文献   

8.
信用建设是品牌构建的基础和切入点,通过信用道德、信用契约和信用体系层面的信用建设,营造品牌构建的良好信用环境,促进企业品牌的建设和竞争优势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建立科学有效的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是切实应对当前日益突显的大学生信用缺失问题、改进大学生信用评价落后现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采用德尔菲法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筛选,确立了一套包含学业信用、经济信用、生活信用和社会信用4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及37项三级指标构成的大学生信用评价的指标框架,并从加强评价队伍建设、提升评价技术水平,构建评价管理平台、整合评价要素资源,加大信用监管力度、健全信用奖惩制度三个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生信用评价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信用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科研经费监管模式。可借鉴新公共管理中竞争性机制和巴莱多定律,对我国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经费进行信用管理。通过构建我国项目承担单位科研经费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所有项目承担单位进行信用评价,挑选出信用较差的单位进行重点监督,可保证整个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性和高效率。  相似文献   

11.
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公司治理的环境以及公司治理的主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力资本受到广泛瞩目,注重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护成为公司治理的目标。基于信用基础之上的网络组织,使得公司治理中必须注重基于企业信用的内部约束机制的建设。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进行公司治理创新,建立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公司治理应注重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约束,同时构造开放式的决策体系,使公司董事会更有效地参与公司战略决策以及利益相关者有效参与公司治理。另外,完善的约束机制的建立有利于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公司良好信用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一般来说,企业为了扩大销售量,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除了要依靠产品的质量、企业的信誉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以外,很大一部分企业都选择赊销的方式来销售产品,这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属于企业流动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和效益。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并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信贷,这一点在中国银行业尤为突出,而由于信贷业务自身特点所决定,信贷业务所包含的借贷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成为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致命点。为了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信贷环节中引入纳什均衡模型,结果表明,企业提供抵押、寻找担保以及加强其违约的惩罚力度有利于缓解信贷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面对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旅行社经营讲求信用既直接关系到企业信誉和关联主体权益的保障,也影响到企业竞争力培育和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立足旅行社行业,以分析信用缺失为切入点,从信用制度设计与信用职能构建的角度,提出了旅行社经营信用治理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5.
阐述诚信不仅是做人的道德规范,也是企业发展之本,更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信用机制断裂及再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的为情感交易而设立的身份信用向现代社会的为商业交易而设立的契约信用嬗变的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信用信息传递机制断裂、信用激励机制断裂、信用约束机制断裂、信用的产权基础缺失、信用的道德目标模糊等,必然使我们处于信用缺失的危机之中。再造我国契约信用机制,重点是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完善维护信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信用信息传递机制和信用激励机制,进行社会道德规范教育。  相似文献   

17.
商业诋毁已成为"中国式商战特征之一"。相关立法起草时,由于立法者自身智识的局限性,法律将商业诋毁限定在竞争对手之间。但近年来,司法实务中对非竞争关系的经营者、媒体、消费者、律师事务所、行业协会等主体也要求承担商誉诋毁的责任。国外立法也多有取消竞争对手的限制。商业诋毁本质是侵犯商主体信用权的行为,立法将其囊括在名誉权中进行保护的做法明显忽视其财产属性。我国应在民法通则中规定民事主体信用权,商主体信用权则由商业诋毁条款保护,以期能完善商誉保护体系,从而有效避免司法实务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浅析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及其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应收账款管理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企业负责人对应收账款管理缺乏足够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及内部考核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应收账款的管理可采取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及时调整企业的信用政策;不断完善收账政策,制定必要的激励措施;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积极弥补损失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15—18世纪被认为是英国由农本经济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时期,在此期间英国商业获得了迅猛发展,这对商人的业务技能、文史知识和道德品质等提出了新的挑战,使他们普遍意识到掌握商业知识技能、塑造良好信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诚信是我国企业和民事活动的基本职业道德。从历史、法律和现实的依据中都证明, 只有把诚信确立为金融业的灵魂, 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的社会主义金融事业, 要创新和发展, 有必要大力加强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