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各地中(高)考试题中,出现了许多设计新颖,颇具思考性的物质制备题.这类题目多角度、多方位考查了气体的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包括物质的分离、提纯、鉴别和检验、防倒吸等);设计物质制取程序、评价实验的综合能力;同时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础题目 :以铁、氧化铜、稀硫酸三种物质为原料 ,用两种方法制取铜 .考查目的 :使学生掌握以下两个制取铜的方案 .①Fe +H2 SO4FeSO4+H2 ↑H2 +CuO △ Cu +H2 O② H2 SO4+CuOCuSO4+H2 OFe +CuSO4FeSO4+Cu活化Ⅰ :设计成实验方案评价习题 .以铁、氧化铜、稀硫酸三种物质为原料制取铜 ,某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 (与上同 ) ,两种方案中 ,哪种更好 ?说明理由 .活化Ⅱ :设计成生产实践型习题 .某工厂以铁、氧化铜、稀硫酸三种物质为原料制取等质量的铜 ,方案有两种 (同上 ) ,哪一种更能节约原料铁 ?它还…  相似文献   

3.
张斌 《数理化解题研究》2011,(9):65-65,F0004
例1按下述实验方法制备物质,合理的是( )A.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常温下分解制取氧气B.锌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氢气C.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D.三氧化二铁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酸亚铁解析本题考查气体制取方法.选项A中所选的药品正确,但条件是常温;  相似文献   

4.
解析 本题概括了不用其它试剂鉴别一组物质的几种典型情况,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对重要酸、碱、盐的特征性质和相互反应规律及反应现象的掌握情况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是中考的常见题型之一。  相似文献   

5.
物质制备题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动手、创新能力的综合类题目,它要求同学们不仅要掌握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反应规律,还要了解物质制备的可能途径,然后综合选优。物质制备有两种情况:①依据各类物质的相关性质,根据所给材料,设计制备某物质的可能途径;②依据各类物质的相关性质,根据所给材料,设计制备某物质的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6.
几种离子或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是综合考查学生对复分解反应实质和规律的掌握程度,以及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好题型。1 能否共存的实质和规律 讨论能否共存,主要是指浓度较大情况下,物质或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在水溶液中,物质电离出自由移动阴阳离子,这些离子可以自由交换。当有水生成,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沉淀产生,则发生复分解反应,这些物质或离子就不能共存,反之,就能共存。 常见不能共存的物质或离子有以下规律:  相似文献   

7.
考点精析1.物质的制取1.制备物质的总原则:反应原理可行,反应的速率适中,原料的价格来源广,反应条件要求温度低反应的步骤少:能充分利用原料,产物不污染,装置合理简单  相似文献   

8.
评价型实验试题是近几年来初中化学竞赛或中考的热点题.它题型新颖,涉及知识面广,对学生能力层次要求较高,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综合、比较和论证能力,才能确定最优方案.现举两例如下. 一、评价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例1 (2001全国初中化学竞赛第5题)在实验室里进行物质制备,下列从原料及有关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相似文献   

9.
例1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汽车已在北京试运行.(1)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从质量守恒定律观点看,水可作为制取氢气的原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目前开始利用氢能源的困难之一是__________.分析此题考查氢气的性质和氢能源的制备.(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2H2 O2点燃2H2O;(2)水可作为制取氢气的原料,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元素;(3)开发利用氢能源的困难主要有:制取氢气的成本高、反应较慢、反应耗大量电能或热能、氢气易燃,不易储存利用等.点评写化学方程式不注明利的化的化酒出随日家率开能点评写…  相似文献   

10.
赏析本题是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来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在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的两种方案中,显然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的方法较好,其主要优点有:反应不需要加热,操作简单;可以控制反应速率;生成物对环境没有污染等.而没有收集到氧气的原因可能是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用错药品或药品变质、收集时间不够长等.  相似文献   

11.
化学实验题在高考中通常以物质的性质及制备实验为重要考点。以物质的制备为背景的实验题涉及知识面广、题型多变、思维发散空间大,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考查要点主要集中在物质的性质、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及提纯方面。本文将对物质制备实验的七种题型进行分类探究,以供学生参考。一、实验装置型此类物质制备实验题以实验装置图为题干主体。其考查的主要内容有:1化学反应的原理;  相似文献   

12.
李平 《中学教与学》2005,(4):46-48,F003
1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从内容上看,涉及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性质和制取、实验的操作和方法、实验的设计和评价、数据处理和安全防范等诸多方面;从能力的角度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综合实验设计是考查学生综合应用实验基础知识、化学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计算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的一类题,近几年中考中综合实验设计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对物质制备、检验中化学原理、相关装置作用的设计和评价。2.提出实验问题或目的,给定实验情景或物质性质,要求选择仪器、药品,组装实验装置,确定实验步骤。3.对教材实验通过重组、深化、优化或创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完成。  相似文献   

14.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要点较多,难点集中,而且是初中化学中三大气体制备中的第一种,学生初学,还不能找到一定的规律和方法,为了帮助同学们在规律中记忆,现把这一实验的有关学习要点进行归纳,以供参考.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设计思路和方法1.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即实验室条件下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氧气.2.研究制取氧气所要采用的发生与收集装置.3.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4.用此装置还可制备那些气体.二、反应原理1.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混合加热.2KClO3MnΔO22KCl+3O2↑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2KMn…  相似文献   

15.
孔德靖 《高中数理化》2022,(11):118-121
化学综合实验题凸显学科特色,是高考试卷中的必考内容.纵观近3年高考全国卷的8套化学试题,1次考查了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次考查了物质性质及反应规律的系统探究,6次考查了物质制备,其中2次为有机化合物的制备,4次为无机物的制备,由此可见物质制备类综合实验题的重要地位.基于全国卷高考真题,了解物质制备类综合实验题的常见考查...  相似文献   

16.
推断题是化学中考的一种基本题型,它由命题者给出一定的范围、条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经分析、推理和判断得出结论的一种题型。考查的化学知识有:①物质结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和特征反应。考查的能力有逻辑推理能力和所学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解答推断题,一方面要求学生以基本  相似文献   

1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个实验无论是简单或复杂、单一还是综合,都离不开实验方案的设计.在高考中,命题者为考查考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往往以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结构、性质等内容为载体,以能力为立意,编拟出综合性强、形式多样的各种有关实验方案设计的考题,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评价能力·笔者现以2005年全国及各地部分考题为例对该题型进行归类解析,供参考·一、结构确定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推断或确定某物质的可能结构,可以从物质的某些具体的性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的高考题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考查用恰当的生物学语言描述生物学现象和规律的能力.这种考查在高考试卷中大多以信息型、方案型考题出现,此类考题容量较大,背景材料丰富,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学生在这类题目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领会题意,答非所问;答题时表述不规范,不能用恰当的生物学术语准确地描述.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一要注重培养审题能力;二要重视培  相似文献   

19.
历年升学试题都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点,形成一个以性质为核心的几方面知识相结合的试题结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呢? 一、分析各类题型变换的本质,强化性质的记忆。元素化合物知识多、杂、乱,题型变化大。我将有关检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习题进行分类.如对转化制备类习题大致可分为: 1.由一种物质直接制取另一种物质。例:HCl ()→() FeCl_3或HCl→FeCl_3重点是检查盐酸的性质. 2.完成下列各步转化。例:Mg→MgO→MgCl_2重点检查镁和氧化镁的性质. 3.限定用某几种物质制取另一种物质.例:用铜、空气、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制取氢氧化铜.以检查  相似文献   

20.
例1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区别铁粉和炭粉两种粉末,简述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 解析:实验方案的设计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本题提出以实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侧重考查学生对物质进行鉴别的实验能力.试题设计中虽然增加了“简单的”这一限制条件,但实验设计仍具有充分的开放性,不约束学生思维空间,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开放性试题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更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