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档案"一词出自杨宾的<柳边纪略>,"档案"与"档子"的关系,"档案"来源于元代、宋代、甚至北魏说等方面,就我国"档案"词源26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档案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是档案工作的本质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档案工作更是凸显了其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档案"一词又是缘何而来,最早的档案记载又是出自哪里呢?清代学者杨宾在其所著的《柳边纪略》中写道:"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片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这是有关"档案"一词的最早记载。"档",《康熙字典》解为"横木框档",就是木架框格的意思;"案",《说文解字》释作"几属",就是像小  相似文献   

3.
档案名义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名义考析侯传学凡探讨档案名义者,都引用《柳边纪略》,“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片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清朝以前不见有档案这个词。目前来看,谈到档案这个词,以杨宾为最早。而且杨宾谈论档...  相似文献   

4.
"偶联""偶合""耦合"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曾收到一篇题为<胫骨轴向旋转运动与膝关节屈伸运动耦联的实验研究>的稿件.这里的"耦联"是指2种运动形式的相互作用,显然用"耦联"是不合适的.在与作者沟通时我们发现作者对这2个词的词义有误解,这引发了我们对"偶联""耦合"及相关的"耦联""偶合"这4个词的兴趣,因而在此对它们作一辨析.  相似文献   

5.
"并发症""合并症""纠发病""伴发病"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秀玥 《编辑学报》2005,17(4):312-312
在医学中常见"并发症""合并症""纠发病""伴发病"这类名词.单从字面上看似乎是一组意思很接近的词,但要想确切表述它们各自的意思和区别,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6.
“档案”词源析———册档案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词源析———册档案卷关静芬论及“档案”词源,诸多论著多引[清]康熙年间杨宾撰《柳边纪略》(下称“柳文”)卷三中的一段记述为据,但又多有引文不全不准,校订不慎,释译牵强之弊,因而误导至深至远。鉴此,确有再析之必要。为防止因版本不一导致引文差异而...  相似文献   

7.
由两盘磁带想起的北京低温设备厂徐红整理书桌抽屉,翻出两盘录音磁带,“档案课”三个铅笔字清晰地跃入眼帘。我打开录音机,轻轻放进磁带,“……‘档案’二字最初使用是杨宾的《柳边纪略》一书……”多么熟悉的声音,引起我对自学考试生活的多少回忆……那是我准备自学...  相似文献   

8.
瞿静 《档案管理》2021,(1):21-22
对新《档案法》涉及机关档案工作规范的新特点进行了解读,认为新《档案法》对于机关档案工作的规范有"建""细""赋"三个方面的特点,即强化组织制度建设、细化档案工作内容、赋予相对权力.  相似文献   

9.
"编辑""出版"最早出现时间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一词最早出现于北齐·刭罔而非唐初 "编辑"是一个由联合词组凝固形成的动词.其中,古代汉语中的"辑"和"缉"在"连缀""整合""聚集""纂集"等意义上是通用的.现代权威的说法认为,"编辑"一词最早出现于唐初李延寿所著<南史·刘葆传>中,其文日:"家有旧书,例皆残蠹,手自编缉,筐箧盈满."  相似文献   

10.
"档案"一词源自哪里的问题一直为档案界所探讨,四十年间从未停息的探讨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对"档案"一词的研究成果归纳为"文献记载说""、中,当,档说"和"民族融合的产物说"三大研究方向的基础上,阐述支持"民族融合的产物说"的四大依据。  相似文献   

11.
《清水江文书》中"壹""乙""一"出现的频率很高,且有不同的意义和写法。"壹""一"既用作数量词,也可用作形容词或副词,区别在于书写形式不同。"乙""一"的意义和写法区别较大",乙"是甲乙的"乙",同时是"一"的假借字。这种写法是在书写过程中慢慢出现,最后约定俗成的。  相似文献   

12.
杨宾在三百多年前所著的《柳边纪略》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比较详细、全面记载东北历史、地理、风俗等方面的巨著,深入发掘其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今天有重要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杨宾在三百多年前所著的《柳边纪略》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比较详细、全面记载东北历史、地理、风俗等方面的巨著,深入发掘其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今天有重要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深化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不断提升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其中关于档案数据治理、档案数字治理新模式的论述,为数字档案馆的转型升级和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指引.本文以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为脉络,梳理了数字档案馆在不同时期的建设重点、技术变革和模式变化,凝练出数字档案馆的演进之路:由原来档案资源数字化和数字资源共享集成的"数字"阶段,到现在智能技术深入应用和档案信息智慧服务的"数智"阶段,再到未来档案资源协同共治和数据赋能档案服务的"数治"阶段.  相似文献   

15.
王金玉先生此前提出"文档"一词最早出现于明初,其依据为辽宁省档案馆现存的《明实录稿本》中出现了"文档"一词。但据笔者及其他学者考证,这份《明实录稿本》并不是明代作品,而很可能是清代的满语回译本。而"文档"一词应出现于满语译词"档子""档案"等产生之后,在清代中期才开始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回溯"档案"一词的起源与使用,基于大众传播与接受理论,从社会动力视角探析民国时期"档案"一词的传播与社会化过程,揭示"档案"一词在社会环境动力的影响下,逐步从朝廷深宫大内走向国家行政机关、民间学术团体与普通社会公众.启示利用现代政治、文化、学术环境动力,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对"档案"一词的知性、感性、理性认知,发挥档案界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现代"档案"一词传播与社会化的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静 《北京档案》2021,(6):54-56
张秉贵(1918—1987),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北京市档案馆保存着多份跟张秉贵有关的档案:《北京市1957年先进工作者登记表》《北京市1963年五好职工登记表》《1964年北京市先进生产者、老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座谈会上的事迹摘要》《学习张秉贵一团火的革命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份份档案,串起了共产党员张秉贵的不凡人生.  相似文献   

18.
对《知识考古学》中"档案"概念的准确解读是传播和应用福柯档案思想的前提.通过文献研究,从文法和内涵两个方面阐述了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中对"档案"这一词语的创造性误用.福柯借助修辞的转义首次将"档案"锻造为哲学概念,建构了一种全新的意义与 自洽的逻辑.福柯只保留了"档案"作为物时本身固有的组织方式和空间形象,并在对"语言"与"话语"、"历史学"与"考古学"、"文献"与"遗迹"等术语进行转换与误用的过程中,为"档案"的内涵、研究方式、表征形态注入了新的含义."档案(馆)"成为特定时代文化模式的抽象概括,扮演着"历史先验"的角色,定义了认知领域的整体结构及其自我运转的秩序,并生成了各种知识形态的遗迹.由于福柯对"档案"概念的再造,以及他对档案实物遗迹的考古,这些冠以"档案"之名又"反档案"的理论和研究实践与档案学形成了一种张力.梳理福柯的档案思想对于档案学的跨学科汲养、档案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更新、档案文化研究的批判都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从《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实施以来,在档案界关于文书档案"立卷"与"不立卷"的问题一直争鸣不断,档案部门立卷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也历来是百家争鸣的一个核心问题.文章以国家档案局原局长刘国能的一篇学术论文的观点为主线,作者从一个档案实践工作者的角度发表自己对归档文件按"件"整理优点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郭雨欣 《声屏世界》2016,(12):29-31
《中国播音学》中对"播音"的定义包含了"播音"和"主持"两方面的涵义,并创造性地将播音工作分为"有稿播音""无稿播音",以区分"播音"和"主持",这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意义.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方式随着传媒行业的发展而日益多样化,如今,区分"播音"和"主持"仅仅依靠是否"有稿"这个外在形式早已远远不够,概念不清势必会对理论研究和行业实践造成困扰.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探讨"播音"的定义以及"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这两个概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