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图书馆情感管理探微--谈情感尊重与平等交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光威 《图书情报知识》2004,(5):95-96,F003
情感管理是图书馆人本管理“三层面”之一。本文从事实例证出发论述了情感管理的相关问题;指出,只有充分理解和尊重人的情感和情绪,并进行真情实意的平等交流,才能“创造快乐”,实现情感管理的目标原则。  相似文献   

2.
《信息系统工程》2005,(1):29-29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一把手工程”而且还应该是企业的“文化建设工程”,黑龙江龙涤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企业管理部部长.信息中心主任刘静认为.企业在选择CIO时也应该有所区别.具体到流程制造型企业和离散制造型企业在选择CIO时应有严格区别流程制造型企业的CIO应该从管理层面来选择.因为建类型企业的CIO所要经营的工作不是要求CIO个人对技术很了解.不用他亲自从事研发工作.  相似文献   

3.
通过两年的实践,作为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地市最早设置新闻频道的荆州电视台,在专业化频道的运作与管理上已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根据荆州电视台收视调查网反馈的消息看,地方台新闻频道应该思索的是:新闻节目应该怎样处理“具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的关系,“理性”和“情感”的光辉怎样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并最大限度地被受众接受?  相似文献   

4.
以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为直接目的的公关广告凸显“以人为本”的特点,用公关广告进行情感公关,是企业经营制胜的有力手段。本文从公关广告中情感因素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公关广告的情感诉求,探讨公关广告构建企业与公众心灵桥梁的攻心策略。  相似文献   

5.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经常强调的一个原则。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必须坚持“用事实说话”。然而,从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的角度来看,仅仅做到“用事实说话”还不够,还应该注意用细节来“刻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用事实说话”才能写出真新闻;用细节“刻画”才可能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6.
新闻写作勿忘“直接引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同春  邓涛 《记者摇篮》2004,(12):12-12,18
马克思在《(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一文中.把“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和“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作为区分“好报刊”和“坏报刊”的标志之一,他认为好的报刊应该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的。诚然,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用事实说话”是个简要表述,全面表述应为:迅速地用新闻事实向受众(读者、听众、观众和网民)报道。  相似文献   

7.
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情感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光威 《图书与情报》2004,(4):63-65,73
图书馆是人文事业,图书馆管理主要是对馆员和读者“人”的管理,应当遵循人本主义的理念和准则,实现理性与人性相统一的情感管理。本文从具体实例和亲身体验出发,指出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情感管理。论述了情感激发、情感交流、情感尊重等情感管理的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循其字面理解,企业报刊是由企业编印的报型或刊型定期出版物,它们作为企业信息传播和宣传推介的重要工具,在国外企业中与其他形式的企业信息产品一样,被认为是再自然不过的宣传传播手段,永远服从并服务于企业。 在中国庞大的内部报刊阵营中,应该承认大多数都是按照管理规定执行的,但也不乏超越编辑方针、在内容上打擦边球、在市场上标价销售、公开征订发行以及拉广告搞经营的问题,甚至还有在宣传纪律上不听招呼屡出错误的。这就是被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称之为“散”“滥”的现象,且近十年来一直困扰着他们。在企业报刊方面,问…  相似文献   

9.
"声音的艺术"即播音语言的艺术,是艺术文本的表面形式。我们从听觉感知中了解到播音的用声正是带情感的用声,用声音来表达情感,自然此语音就是情感语音。本文对播音语言中的用声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选题的意义进行了理论性及实践性的分析;其次,研究和分析了播音语言中情感的运用;最后,重点对理论设想,情感、呼吸与语音表现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注重客观性,靠事实说话,并不意味着在采编稿件时与情感远离。而批评报道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情感更常常表现出种种不同的色彩。笔端带情,可以攻心;笔端带情,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但这种情感的把握却有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把握得恰到好处,可收到相得益彰之效,极大地增强宣传效应,使受众受到深深的情感激荡;相反,如果这个“度”在把握上出现偏差。失衡,则会出现误导误引,使宣传效应大打折扣。依据不同的批评报道内容,让感情或浓重或轻淡、或猛烈或温婉、或直接或间接,是一个应该十分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闻的政治导向是首要的,但新闻也有情感导向。情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细致入微,感染力、渗透力非同一般,作用面大而且深远。在新闻中怎样正确把握情感,传导情感,是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不“无情” 有一种观念认为,新闻“应该把指称功能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功能”,“情感功能应该控制到最低的程度,以保证新闻的公正、客观。”新闻记者、编辑在传播消息时,如若有了对消息的评价或定义,受其控制来处理消息,那就是“情感功能占支配地位”了。(《新华文摘》1998年第1期147页)这个观点是可商榷的。新闻当然要首先报道“发生了什么事,是怎么回事?”(即指称功能)这是谁也不否认的。但这个“事”中并不是没有情感或“情感功能”都很低。如长江、黑龙江、嫩江发生大水,几百万人家园被冲毁,急待救助。这个事实本身就有强烈的“情感功能”。对于即将发出的新闻,发稿人一般都是有“评价”的,这种“评价”在采访中实际上已初步形成,否则记者为什么要采写播发这一新闻呢?对新闻有“评价”,有情感,并非和新闻的公正、客观必然对立,关键在于正确把握。许多情感因素浓的新闻事实,如果抽掉本来有的情感内涵,冷若冰霜地作报道,这也难说是公正客观的。 在现实中,大量的新闻事实是有情的,应该恰当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2.
王立方 《青年记者》2007,(16):137-137
作为一名记者,牢牢地把握新闻的客观性是一种基本的职业素养,但在记者的实际工作中,不应该只是置身于事件之外,要针对事件的性质加以区别对待,用最佳的视角来审视新闻事件,用最适当的方式来报道新闻事件,用最合理的形式来表现事件,具体地来说要做到“远事”、“近事”和“入事”。先说“远事”,这里所说的“远”,不是站得远远地观望,而是置身于事件之外,  相似文献   

13.
写稿和编稿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字义相近、读音又相同的字,如果不注意区别,很容易用错。例如“带”和“戴”,“带”是随身携带的意思,“戴”是把东西套在或放在头、面、胸、臂等处。有的同志写“全村90%的社员带上了手表”,这就错了,“带”字应该换成“戴”字。同样,“戴上帽子”“戴上红领巾”“戴眼镜”“戴光荣花”等,也都不能用“带”。而“带上行李”“带着干粮”等,却都不能用“戴”。另外,这两字还容易和“代”字混淆。如果把“戴表”写成“代表”,那就是大  相似文献   

14.
我做管理也是“半路出家”。从小就喜欢看很杂的书,工作后也经历了很多.应该说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管理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能真正“沉”下去,做点实事.哪怕这件事很小,这是一个管理人员最基本的素质。以下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如何“沉”下去管理。  相似文献   

15.
供应链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它不仅适合于企业,也适合于图书馆。供应接管理用在图书馆,最终目的是实现图书馆的宗旨:“读者第一”。本文对图书馆供应接管理的必要性、理论模型、实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曹琳 《大观周刊》2012,(45):39-39
艺术语言是因情而生的语言,它突破语法常态,用情感逻辑来代替理性逻辑,创造出极具情感表现的“活”的语言,是发话人情感形象化的符号形式,是情感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企业法》的贯彻执行,厂长负责制的推行,许多企业党委宣传部门的精简撤销合并,企业报为“基层党报”的提法已不适应企业发展的客观实际。企业报应该姓“企”。企业报转轨、改革宣传内容的方向应该逐步由“专”向“综合”发展,使其成为一种特殊性质的综合性报纸。由于它自身毕竟是企业报,与社会上的党委机关报和专业行业报相比,尽管带有某种专业性质,但它主要应以本企业为主,立足本企业,为全企业职工服务;同时要带有企业的特色,成为企业的信息总汇和新闻发布中心,发挥其它报纸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企业报要完成指导思想、宣传任务和开门办报方面的转轨,也要在体制上转轨变型。据调查,企业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档案工作也是如此,对改制企业档案资源管理不能囿于传统思维和模式来进行。为此,我们苏州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以开放式创新思维,及时指导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集中统一管理改制企业档案资源的机构——工投档案管理中心,以跳出陈旧的思维方式,来“经营”改制企业档案资源。  相似文献   

19.
论文推介     
随着企业的管理思想从“能力观”到“资源观”再向“知识观”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希望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重塑在知识创新基础之上,纷纷通过实施知识管理战略来实现这一目的。同时在知识管理越来越注重实效的今天,需要一些新的更有深度的方法来指导知识管理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在“走转改”活动中,如何“走出去”、“沉下来”,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写出接基层“地气”、带记者情感的新闻报道,成为惯于用数字说话的财经记者面临的新课题。而近年不断上演的“菜贱伤农”事件,则给记者提供了一个将财经新闻写出“温度”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