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口林区是由原始阔叶红松林受人为或自然灾害(火灾)强烈干扰破坏后演替而形成次生林区,林相残破,多为柞矮林。根据“栽针留阔、栽针引阔和栽针选阔”动态经营体系理论及生态位的原则,采取模拟自然、植生组造林等方法,对现有次生林进行不同模式的改培措施,使之成为稳定高产的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2.
林口林区山杨次生林改培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口林区地处完达山低山丘陵温带湿润针阔叶混交林区,几经破坏演变成目前的低产次生林,其中山杨次生林占有一定的面积,但原生植被和原生植被的环境条件,尚未完全丧失,根据"栽针留阔,栽针引阔和栽针选阔"动态经营体系理论及生态位的原则,采取带状皆伐、不同强度间伐和利用林隙等方法,对现有山杨次生林进行不同模式的改培措施,使之成为稳定高产的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3.
结合林口林区次生林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林分类型,确定了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次生林改培理论依据与模式,山杨次生林带状皆伐、间伐改培模式,山杨萌生幼林林隙改培模式等三种次生林改培模式,对恢复高产稳产的针阔混交林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红松是我国东北林区顶极群落植被,是应积极培育和发展的对象,它的主体功能是维系东北地区生态平衡,不易形成针阔混交林的红松纯林,改培成经济林,是可行的,是符合国家林业政策的,是充分利用红松资源,发展林区经济的一条新途径,是应该提倡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不同经营方式下蒙古栎次生林种群数量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经营方式下的蒙古栎次生林生态系统主要建群种的数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不同经营模式对建群种种类影响不大;针阔混交模式下各建群种数量、密度、相对密度均要大于纯林模式下,针阔混交模式物种更新状况要好于纯林模式下;针阔混交模式下建群物种的频度和相对频度要大于纯林模式,说明针阔混交模式建群物种的分布更加平均,结构更加趋于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6.
从友好林业局森林资源现状出发,分析了该局森林资源的特点,提出了经营培育森林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长江上游是中国关键的生态区域和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长江上游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森林生态系统是长江上游生态系统的主体,充分了解和认识森林生态系统有助于长江上游森林生态资源的保护。总结近年来长江上游森林生态资源的分布与变化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长江上游森林生态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泛。分布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灌木林等多种类型的森林。(2)历史时期以来,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长江上游森林生态资源不断退化,随着“退耕还林”“自然森林保护计划”“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计划、工程的实施,长江上游森林生态资源退化的趋势得以遏制,森林面积不断扩大。(3)长江上游森林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大。  相似文献   

8.
小陇山森林植被的主要类型有巴山冷杉林、云杉林、油松林、华山松林、侧柏林、辽东栎林、锐齿栎林、栓皮栎林、槲树林、檀子树林、铁橡树林、槭椴杂树林、水楸榆树林、山核桃树林、漆树杂木林、枫杨林、山杨林、白桦林、栓皮栎岩栎混交林、麻栎尖叶栎混交林等20个群丛。灌丛植被主要有绝伦杜鹃灌丛、黄杨灌丛、狼牙刺灌丛、美丽胡枝子灌丛、黄栌灌丛、连翘灌丛、胡颓子灌丛、黄花柳灌丛、卵果蔷薇灌丛、沙棘灌丛等10个群丛。  相似文献   

9.
长期的开发利用已使小兴安岭林区阔叶红松林这一地带性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全林区大多数地方已经看不到阔叶红松林的影子,恢复阔叶红松林小兴安岭林区是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林权制度改革为解决林区深层次矛盾找到了途径,也为阔叶红松林生态恢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努力营造"红松文化"氛围,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保护红松、拯救红松;开展阔叶红松林经营技术研究,确定合理的恢复途径;营造阔叶红松林生态恢复示范林;开展技术培训等措施,加速小兴安岭林区阔叶红松林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依据年降雨量的差异,将抚仙湖磷矿开采区年降雨量分别为1 200~1 300mm和1 000~1 100mm的区域划分为东大河流域磷矿区和帽天山磷矿区两个研究单元,通过设置野外径流小区,在自然降雨状态下对磷矿开采废弃地与矿区现有主要植被类型土壤营养盐氟化物随径流流失量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是矿山废弃地氟化物流失的关键因子,在大、暴雨状态下矿山废弃地土壤TP流失量远大于各植被类型,对抚仙湖水质产生不利的影响.各植被类型土壤F-随径流流失量主要取决于地表径流量,流失总量次序与径流总量次序相一致,表现为:灌草丛>云南松灌丛>云南松混交林>华山松林>竹林>桉树林,除灌草丛外各植被类型均能对土壤F-随径流的流失量取到较强的滞留作用.  相似文献   

11.
混交林由于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空间、防止地力减退、利于林分稳定、培育出优质木材在人工造林中被广泛使用。然而,混交林的这一切优势必须以树种的合理搭配为前提,如果树种搭配不当,就会导致某个树种的被压,甚至被排挤掉,以致使混交林变成纯林,混交林失败。为此,本文主要论述营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伊春林区阔叶红松林生态保护经营现状的调查,分析了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加强红松林生态保护与恢复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3.
依区域年降雨量的差异,将抚仙湖磷矿开采区年降雨量分别为1200~1300 mm和1000~1100 mm的区域划分为东大河流域磷矿区和帽天山磷矿区两个研究单元,通过设置野外径流小区,在自然降雨状态下对矿山废弃地产流及矿区现有主要植被类型对地表径流量的控制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是矿山废弃地产流的关键因子,在大雨状态下矿山废弃地径流量远大于各植被类型,降雨历时是影响各植被类型地表径流的关键因子,各植被类型产流量各不相同;径流量大小与植被总盖度、土壤总孔隙、土壤最大持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地表凋落物厚度及重量呈负相关;各植被类型总径流量次序为:灌草丛>云南松灌丛>云南松>混交林>华山松林>竹林>桉树林,除灌草丛外矿区现有植被类型均能对降雨径流取到较强的截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0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上甘岭林业局呈现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的良好势头,后备资源的面积和蓄积比例上升,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加快人工林培育力度是上甘岭林业局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森林经营的发展后向。  相似文献   

15.
实行责任会计核算 加强成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局设立成本中心、费用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成本实行责任核算,分林业局和林场二级成本核算。  相似文献   

16.
以小兴安岭水胡黄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后分别进行林下更新,并设置对照区,对不同经营模式下水胡黄阔叶混交林林下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中等程度间伐的林分,土壤的全P、水解N和速效K含量较高,采伐后进行林下更新能够更好地促进土壤中全量元素的转化,促进水胡黄阔叶混交林更好地生长,为水胡黄阔叶混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河北省承德市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和白桦(Betula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为研究对象,应用加拿大UBC大学森林生态学家Kimmins J B教授主持开发的FOREXAST模型,采用标准地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将调查整理的数据输入模型中,模拟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初植密度华北落叶松和白桦混交林在300年、六个轮伐期内的碳储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较好立地条件碳储量优于中等立地条件碳储量优于较差立地条件碳储量。在较好立地条件下,初植密度为2500株/hm2的林分在300年的模拟时间里积累碳储量最高,初植密度为5000株/hm2所积累的碳储量最低;中等立地条件下,生态系统碳储量表现为初植密度3600株/hm2略低于2500株/hm2混交林,高于其它三种混交林分,在较差立地条件下,初植密度为5000株/hm2的林分在300年的模拟时间里积累碳储量最高。此外,混交林净生产力和年均固碳量在较好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文献资料的89块生物量样地以及在桂中的6块不同龄级样地实测数据,对南方人工林的代表树种———杉木、马尾松林分及各器官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林分树干、地上生物量及林分总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枝条、根系生物量在马尾松林分中也随林龄显著增加,但在杉木林中则随林龄的增加逐渐趋向稳定,2种林分叶生物量与林龄的关系不密切.林分生物量的根冠比在杉木林中随林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在马尾松林中二者关系不密切.林分各器官生物量的年龄结构差异表明林龄对于森林植被碳蓄积的准确估算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测法,测定分析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以及主要树种的微量元素的吸收和释放。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上部植物生长的主要生长层中,元素的有效态含量都较其下部层次高;阔叶红松林中蒙古栎、水曲柳、紫椴、糠椴、色木槭等5种优势树的生物量基本代表了阔叶红松林的生物量;不同树种对不同元素的累积差别较大,不同树种的生物富集量与吸收量两者呈显著正相关;阔叶红松林五种优势树种对元素的归还比例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测法测定了小兴安岭主要森林生态的凋落物量及养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年森林凋落物量最高,达1.8t/hm2。岳桦林年森林凋落物量最低,只有0.7t/hm2;不同树种叶凋落物的养分含量不同,灰分含量,针叶树叶平均比阔叶树叶低;在阔叶林中,五角槭叶和紫椴叶灰分含量较高,超过8%,红松和落叶松叶最低,都低于6%;不同林分的阔叶、针叶、枝条、果实和其他凋落物营养元素含量百分率不同,阔叶和针叶比较,阔叶红松林的阔叶凋落物营养元素含量明显地大于针叶的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