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强 《新闻记者》2005,(12):36-38
《新民晚报》的田世国“捐肾救母”系列报道,最近获得了2004年度全国晚报新闻奖特等奖。兴奋之余,又一次回味其中甘苦,感慨良多。这组系列报道从2004年9月起,一直持续了一年有余,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命运连续剧,记录了田世同从入院手术、捐肾救母,到获评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相似文献   

2.
田世国,广州国政律师事务所一名年仅38岁的律师。在母亲因身患尿毒症而痛不欲生的关键时刻,他毅然决定捐肾救母。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田世国的行动把母爱表达得生动传神,淋漓尽致,一个儿子用行动回答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个已经被追问了千百年的问题,感动了全中国的母亲和儿女。前不久,这个捐肾救母的孝子千里迢迢来到他的山东老乡徐本禹支教的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带来山东和上海等地热心人托他捎给山里孩子的捐款捐物,圆了他今年的第一个心愿——让山里孩子看上电视田世国的爱又一次得到了升华。本期特约山东枣庄日报社提供此稿,告诉我们,他们是如何用真情演绎田世国这个新闻人物的人性美的。  相似文献   

3.
喂,汽车!     
一天清晨,我正做着大梦,迷糊之中接到一个电话,我最讨厌有人在我睡觉时给我打电话。电话里有人问:“桑塔纳小汽车卖多少钱一辆?”我就没好气地说:“我没有桑塔纳,只有一辆自行车,飞鸽牌的。而且也没有打算卖.你如果不是和我开玩笑,那么你肯定是打错电话了。”那人报出电话号码。没错,正是我家的电话号码,我这一次平静地说:“这里是私人住宅,你肯定是弄错了。”  相似文献   

4.
“娱记”这个词,似乎带点儿黄色幽默的味道。一说这个词,新闻圈里的人都别有会心。好在“娱记”们都是跟得上潮流的人,心胸开阔,不在意这种“黄帽子”,有时还自己给自己戴上自嘲,也是一乐。 “娱记”们都很辛苦,因为得四处奔走去“追星”,不追星们跑,就没抢眼的新闻。“娱记’”们可以说是职业追星族,有了新闻圈里的职业追星族,才有那些沸沸扬扬乃至五迷三道的业余追星族.如此.报纸、电视不但多了读者和观众,娱乐界也旺了人气和财气。所以,歌星、影星和“娱记”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娱记”会不吝笔墨宣扬明星,…  相似文献   

5.
村言 《新闻世界》2004,(4):46-46
马加爵被捕后,有媒体公开了马加爵给亲人的一封家信,并称此信是马加爵的绝命书。有人认为,媒体公开马加爵的家信是侵犯了个人的隐私,说马信是“绝命书”.也有干扰司法审判。把一个嫌疑犯当作“死刑犯”人,是很不妥当的.是记和媒体滥用职权。特别是在两会刚刚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却仍在出现这种侵犯“人  相似文献   

6.
在记者生涯中,有一件事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有一年的夏天,我采写了关于一位村支书的报道,讲的是他竞职上任后带领群众致富的事迹。为了了解更多的情况,我在村里住了一夜,与几位村干部聊天。我以为这就够“深入”了。报道见报几天后,有位当地的知情人给我打了一个电话,电话中说:“你写的报道内容没什么出入,可这只是他这个人的一个层面,也就是好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6月30日早晨7时,是南通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时空》首播开始的时间。由于电脑出现故障,致使当天录播好的要闻消失,在放送时却出现了前一天的日期和星期几。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状况.值班主任与两位主持人当机立断,拉下了放送键,在快速垫乐的同时采取了直播的补救措施。虽然前后只有几十秒,但还是有听众打来了询问和纠错的电话。有一位姓刘的先生还留下了自家的电话号码。  相似文献   

8.
达文 《青年记者》2005,(8):33-35
严怪愚先生不畏强权、忠直敢言、独来独往的胆色与人品,一直为人所仰慕和钦佩。抗战期间,他是第一个在全国揭露汪精卫叛国投敌的新闻记。1946年冬,范长江陪着严怪愚到南京梅园中共代表团驻地拜望周恩来。周恩来称赞:“《力报》确实是一张不简单的报纸,是一张坚决抗日的报纸,严怪愚先生确实是一位有勇气的记。”  相似文献   

9.
一位女粉丝曾打电话到马英九家,催马英九赶快离婚。马英九更换了电话号码,她又把电话打到竞选总部,并威胁马的助手说:“如果你再不让马英九接我的电话,等我跟他结婚后,第一个开除你!”  相似文献   

10.
程世来 《新闻世界》2004,(10):19-21
一个人能从事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是一种幸运,能从自己喜爱的工作中收获到感动和快乐更是一种幸运。“庐大姐”柳溪就是这样一位幸运。今年9月初,记几次电话联系在合肥人民广播电台《庐大姐拉家常》栏目主持人柳溪,想请“庐大姐”谈谈,这位“庐大姐”如约来到记办公室和记拉了回家常。  相似文献   

11.
我在一个山区的县综合档案馆定三级的评审会结束之前,说了一句话:“我以我个人的名义,给这个档案馆捐两部电话机。”  相似文献   

12.
今年元旦刚过,一位朋友来电话报喜,说他从网上看到,《新民晚报》“林放杯”杂奖揭晓,我的《论“走过场”一在获奖名单上,朋友说这可是个大奖,奖金3000元呢:我为这个消息高兴,但首先想到的是,这笔奖金我无权独享,因为真正该受奖励的是一位编辑,是他玉成了——甚至可以说是“挽救”了这篇最终获奖的杂,而这位编辑并不在新民晚报社供职,他是《汇报》“笔会”版的编辑朱大路同志。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阿城市电视台年仅;34岁的记闫阿红,离开了这个她多么恋恋不舍的世界,却留下她的一双角膜,给了一个老人和一个年轻人重见光明的机会,也因此成了黑龙江省历史上第一位眼角膜捐献。据报道,她生前更是一名想方设法为百姓解决问题、为民生呐喊尽职的好记。因为她不仅仅只是为了工作去接触生活艰难的人们,而是真心实意地去帮助群众,用“心”去贴近百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好评。新闻界需要更多的将百姓放在心上的记……  相似文献   

14.
擅自发布他人言论侵害了被采访人的什么权益?魏永征1996年5月,有一起“高枫事件”引起了新闻界的一番议论。高枫是北京的一位歌,一天他在家望接到武汉的一位朋友打来的电话,两人闲聊起来,尔后,又有一位男土也参加了电话聊天。想不到,这次通话竟是一家电台的现...  相似文献   

15.
田园 《今传媒》2006,(12X):57-57
做了驻站记后经常会想起六年前的一天,一位朋友告诉我,新华社招人你为什么不去考考呢?我当时对这朋友说新华社有什么好的,难道它比这神圣的教育职业还好吗?这位朋友注视着我说,以你的性格从事新闻职业是最好不过了,你知道吗?新闻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人们把记都称做“无冕之王”。既然记在人们心目中那么重要,也能为人民做点实事,为何不去做呢?  相似文献   

16.
南阳市民爱“听” 南阳晚报.自1月6日全省首家电话报纸——“南阳晚报今日要目” 开通以来,平均每天有350人次拨通16812345这个电话号码.为了让“南阳晚报今日要目”做  相似文献   

17.
又到了隆冬季节,全国各地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送温暖”活动——有钱出钱,有物拿物,帮助弱势群体,以体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有一位朋友说,他所在的单位,像例行公事似的,每年都要大家“表示”,规定什么级别捐多少钱,没有商量的余地。多捐可以,少捐不行,而且只要钱,不要东西。  相似文献   

18.
是独家报道 1998年12月21日中午,我接到深入、详细报道钱钟书先生的任务。 我即与钱先生生前所在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新闻办联系。这个时间根本找不到人。我赶紧呼了平时联系较多的一位朋友,他不在,是一位叫孙海泉的同志回的电话。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阿城市电视台年仅54岁的记闫阿红,离开了这个她恋恋不舍的世界,却留下她的一双角膜,给了一个老人和一个年轻人重见光明的机会,也因此成了黑龙江省历史上第一位眼角膜捐献。  相似文献   

20.
正月十五早上刚到单位,就接到温州晚报社一位叫徐海龙的记打来的电话,说我们商丘市睢阳区包公庙乡中华楼村有一青年民工李学生,在温州因救两个在铁路上玩的儿童而牺牲了,温州媒体已对其英雄事迹进行报道,想让我去他的家乡采访一下李学生的表现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