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广告新闻YU新闻广告解决“有偿新闻”问题初探王长宗何谓“有偿新闻”?有偿新闻就是订报偿的新闻活动。这种报偿的形式可谓五花八门。某些记者的采访与报道可依据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得到数量不等的钱与物。或者其他好处。这些钱与物既有直接支付的,也有间接支付的...  相似文献   

2.
吴强 《新闻记者》2005,(12):36-38
《新民晚报》的田世国“捐肾救母”系列报道,最近获得了2004年度全国晚报新闻奖特等奖。兴奋之余,又一次回味其中甘苦,感慨良多。这组系列报道从2004年9月起,一直持续了一年有余,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命运连续剧,记录了田世同从入院手术、捐肾救母,到获评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相似文献   

3.
雷茜 《出版参考》2011,(1):36-36
曾有一位花匠的葡萄树上结了很多葡萄,他摘了一些送给附近的商人。商人边吃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说:“自家种的,不要钱。”商人却拿出钱硬塞给了花匠。花匠又摘了一些给一个当领导干部的邻居,邻居没有接葡萄,反而问他:“有什么事情要我帮忙吗?”  相似文献   

4.
一千多年前,南京城还是一片乱摊子,城区很小,人很稀,房价很便宜。城中有位杨先生,总想找个能赚大钱的项目。杨先生又有个朋友,姓钱,人称钱处士,钱处士建议去炒房地产。杨先生说:“别开玩笑了,就咱这破地方,搞房地产也没人买呀。”钱处士说:“你只管去西郊圈地,包你稳赚,赚了分我一半,赔了算我的。”  相似文献   

5.
长年为植树造林鼓与呼的我国新闻工作者,今年将在我国北方建造第一个“中国记者林”。这是中国记协在全国新闻界开展的一项绿色工程。 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王大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记者林”活动从今年植树节开始,号召全国55万新闻从业人员每人捐种一颗树,提倡以单位名义种植本单位“记者林”。同时欢迎各界人士在“中国记者林”中捐种自己的树。这项活动以捐款方式植树,捐种一棵树5元钱,个人捐种一颗以上者,发“中国记者林”纪念卡一张,捐款100棵以上者,在种植地立捐种者名牌。我国将建造“中国记者林”  相似文献   

6.
电话寻找“死刑犯” 2003年3月17日上午,一位史先生向本报打来电话说,他有一个朋友杀了人被判处死刑,临死前这个朋友有一个想法,想把自己的肾捐献给社会,并请求受捐治好其妻子腿上的肉瘤。史先生留下一个电话号码。“死刑犯”捐肾救妻,此事有些蹊跷,记当即拨通史先生留下的电话号码。接电话的是一位女性,她说没有史先生这个人,更不知道什么“死刑犯”欲捐肾救爱妻的感人事情。正当记失望地准备挂断电话时,电话中忽然传来一位男子的声音:“喂,你好,我是这家酒楼经理,您有什么事?”  相似文献   

7.
6月20日下午,我们一行人来到北京人民医院的附近的一家银行,以“温铁军”的名义建立了一个账号,目的是为北京密云县一个12岁的白血病患者,摹捐移植骨髓的手术费。之所以去了一小群人,是因为这些钱来自众人,我们六个人受委托对连笔钱进行管理,必须把钱用好,决不能让它们流入别处,中国政法大学二年级学生刘名雁同学提出的办法是:由我们六个人每人输入一个数字.这样只有等到我们六个人全部在场时.才能提出这笔款。  相似文献   

8.
有关金钱的功能,有位作家写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文字:“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虚名,但买不到实学;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威望;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之志。”这段话具体而又形象地批驳了拜金主义的思潮,揭  相似文献   

9.
杨澜 《记者摇篮》2006,(4):13-15
对话中,感受杨澜阳光般的温暖。3月,北京。当时钟滴滴答答地走到10点,杨澜的笑容准时出现在了记者的眼前。递过来的名片上,印着“杨澜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我就是一个记者”。并不习惯被人称作“主席”,杨澜微笑着,自信而谦和。美丽、聪慧、优雅、知性,太多美好的词汇曾被用在杨澜身上。而两个多小时的对话,更让我们触摸到美好表象下,一个文化理想主义者脉动着的阳光般的温暖。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氛围,是一个社会主体的可预见的思维方式“我们一起努力,赚更多的钱,捐更多的钱”,这是在年初举行的一次员工聚会上,杨澜的祝酒词。从最初,零星…  相似文献   

10.
虽然是“排榜专业户”,但是胡润的每一张榜单都要面对没完没了的质疑,首个《2004中国大陆慈善企业家排行榜》也不例外。尚在襁褓之中,就已经被以2.17亿美元“身价”名列2003年福布斯内地富豪排名第32位的远大空调董事长张跃评价为“可笑”了。张跃表示。远大去年共向社会捐出900多万元用于各项慈善事业。但是,所有捐款都从未向外界披露。“我们甚至没向民政部门申报,胡润也没有向远大询问过捐款情况。所以他应该不清楚过去远大总共捐了多少钱。”  相似文献   

11.
李牧 《新闻传播》2006,(12):I0002-I0002
又到了隆冬季节。全国各地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送温暖”活动——有钱出钱,有物拿物,帮助弱势群体。以体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相似文献   

12.
《兰台内外》2006,(1):18-19
“四个基地”建设工作是一项推进档案事业快速向前发展的重大工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感到“四个基地”建设最难的是教育基地建设,而教育基地最难的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展馆建设。作为元权、无钱、无物的“三无”档案部门,若实现这项宏大的工程又谈何容易?况且,教育基地的教育展馆离开人、财、物寸  相似文献   

13.
杨坚  李毅 《新闻天地》2008,(12):43-44
2008年10月20日,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肾内科30号病房里,一家三口正在为欧阳月明换肾的费用愁眉苦脸。“爸爸,如果筹不到足够的钱,我愿意捐一个肾给您!”十岁儿子突然的一番话,让父母感动得泪如雨下。家庭温馨却频遭疾病来袭,著作等身却扛不起生活的重压,农民作家欧阳月明的悲喜人生让人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14.
乾隆朝甘肃捐监冒赈众贪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经 《历史档案》2001,(3):80-88
“乾隆季年,诸贪吏首亶望”。甘肃捐监冒赈众贪案始于乾隆三十九年四月。是年,陕甘总督勒尔谨以“仓储究不能全行足额”为由,奏请“重开口内外捐监例”,经乾隆允准。从此,甘肃全省官员借捐监冒赈集体侵贪达七年之久。乾隆四十六年案发,经查通省总督、历任藩司及道府州县各官半数参与侵冒,他们采用折银收捐,捏开灾赈分数报销侵吞赈银。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先后7次公布、修改了捐资兴“图”褒奖条例.这些褒奖条例主要包括褒奖对象、褒奖等级、褒奖机关、褒奖形式、捐资方式等内容.捐资兴“图”褒奖条例是民国时期图书馆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激励性法规,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对当代中国的图书馆立法不无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的卖官买官,那是掌握一定权力的官员收受贿赂。而给行贿者任命官职的腐败行为。然而,这毕竟是见不得人的事情。在旧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公开、明码实价卖官买官的事。那时卖官买官制度叫“捐制”,捐官者缴纳一定数额的银两后,手持买官收据就等着任职了。不过。那时卖官收入的银两。要如数上缴国库。当然也不乏中饱私囊者。“捐制”在旧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一直持续了近两千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档案与文物虽然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又有一定的联系。档案不仅仅有“文”(信息)“,文”(信息)与承载它的载体“(物”)是密不可分的。文物也不仅仅是物,只有包含“文”的特点的“物”才是文物。  相似文献   

18.
近日某报登载了一篇A管理模式大型宣讲会的新闻。为了说明参会者的学习兴趣,新闻用了“300元一张门票不嫌贵”的肩题,文中更多处提及:“1100多张300元钱一张的门票供不应求”,“许多企业老总说,只要对企业发展有帮助,花多少钱都值得”,不少读者阅后提出强烈质疑:“听一场报告,要公家花这许多钱,如此‘败家子’行为,谈何学习企业管理,谈何搞好企业管理,又怎能登报表扬?”  相似文献   

19.
特大洪灾暴发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打开收音机、电视机和翻开报纸,听到的是捐赠喜讯,看到的是激动人心的捐赠场面和文字。由此人们产生了这样一种印象:乖乖,这么多人捐赠,捐了那么多东西,灾民们救灾有望了,国家压力减轻了。谁知到灾区一了解方才得知:绝大多数灾民只分得了几角、几元、十几元捐款,重灾民能分得几十元捐款的也为数极少。灾民们纷纷询问:“上面给了那么多钱,你们都把它搞到哪里去了?是不是叫干部们下了腰包?”知内情的人知道,这次各地发放救灾钱  相似文献   

20.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近日在由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中央电视台、北大 MBA联合会组织的“第三届光华新年论坛”上作了题为“知识经济和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思考”的演讲后,美美地充当了一次“拆字”先生。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企业生财之道——挣钱、生钱、赚钱、来钱四个层次的理解。 挣钱是最辛苦的方法。厉以宁解释,“挣”字就是摊开一双手,参与到竞争中去,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有所得。 生钱则不同。“生”字是一个平台上一头牛,牛市牛市,意思是要上市。 赚钱又上了个层次。把“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