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忠实和贾平凹在《白鹿原》和《废都》中都塑造了一系列形象生动的女性,并且试图通过这些女性悲剧来反思男权文化对女性产生的影响。由于男权文化的强大和根深蒂固,她们不可能完全走出男权文化的樊篱,因此作品反映了强大的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和侵害。同样是写男权文化下的女性悲剧,两部作品又各有其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男权重压下的"完美"女性--浅析紫姬与宝钗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几千年的男权社会中,女性一直是苦难的负荷者、牺牲者,她们没有自主意识,更没有生命的觉醒,女人的任何一种举动和价值都不 会是自我给予的,包括她们的坠落与升腾、生与死,她们的悲喜剧都出自作为男权象征的历史之手。《源氏物语》中紫姬和《红楼梦》中宝钗这两个 男权社会中“最完美女性”的悲剧告诉我们:在男权社会下,她们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最终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郝薇香和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爱米丽这两位女性人物的坎坷遭遇进行比较.揭示了这两位女性悲剧人生的社会根源:来自男权社会的层层重压压抑着她们正常的人格发展,婚姻不幸给她们带来巨大的精神打击,最终导致她们的性格畸变。  相似文献   

4.
《东周列国志》与《三国演义》中出现了一批计谋型女性,她们用尽心计,或争权,或谋利,体现了对男权社会的抗争,她们的悲剧结局也表明了封建社会中男权控制的强大。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创作的悲剧被广大读者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这四大悲剧。其中主要塑造了两类鲜明的女性形象:纯洁善良的"天使"和狠毒邪恶的"恶魔",这两种女性虽然想努力超越自我,但在男权社会的领域中,她们注定成为一群任人宰割的羔羊。  相似文献   

6.
周大新长篇家族叙事小说《第二十幕》塑造了盛云纬、曹宁贞、王文蕊等主要悲剧女性形象。她们为爱而生,为情而死,最终却沦为男权世界的牺牲品。她们与男性的关系体现出鲜明的“二元三人”模式。男权社会压制与女性自身的弱点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双重原因。女性塑造也深刻体现了作家对百年中国历史女性群体悲剧命运的现代思考。  相似文献   

7.
《奥瑟罗》里的苔丝狄蒙娜与《窦娥冤》中的窦娥是不同时代和国度的女性,有着不同的经历,但在男权社会的控制下,她们面临着同样悲惨的命运。这两住女性符合男权文化所规定的女性性别特征,是理想女性的范本。苔丝狄蒙娜由依附父权转向依附夫权,而身为寡妇的窦娥始终依附整个男权,二人都自觉地扮演着“他者”的角色。她们缺乏独立意识,没有自我意愿、自我决策权或自我行为,直到悲剧来临时,她们也只能做无力的反抗,挣扎于男性世界的边缘,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季源  季海洋 《文教资料》2009,(11):28-29
《伤逝》中的子君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爱米丽的悲剧命运极为相似,本文通过对这两部短篇小说的对比研究,从她们各自的亲情、爱情和社会人情方面进行了探析,从而归结出正是男权统治下这些人类基本情感的扭曲导致了女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明走到现在,作为第二性的女性是中处在男权社会的阴影中。女性的自我之声却被抹杀和压制了,这造成了男权文化构造中女性自我的空洞化。《玉米》中的柳粉香形象和《大浴女》中的唐菲形象都是漂亮有个性,但是在世俗眼中是放荡的罪恶的典型代表,她们对抗着这个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她们自尊、自立,展现了新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高扬和倾泻,但是在一个以男性、权力意志为中心的社会中,她们是注定被异化的,悲剧的命运不可更改。  相似文献   

10.
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和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是两个悲剧人物,她们都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但由于两位作家所处的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他们笔下所描绘的这两位女性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面貌。从时代背景、悲剧根源和人物性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两个任务悲剧命运之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两部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界对王阳明与湛甘泉思想之间的关系研究多留于文化层面,而缺少对于二人思想的学理实质考察。这就导致了在追问二人所理解"心"、"良知"、"天理"等之间差别的究竟为何上的"语焉不详"。鉴于此,本文拟从二人谈"心"之处为切入点,来考察二人理学思维的建构模式,以求对二人思想之别给出学理上的解释。概言之,王、湛二人面对朱子理学所留下的"心"、"理"二分问题,是分别将"心"作为哲学立场而落于生存实在中以"体察""天理"的模式求其"所存"和将"心"通过语言建构为实体的以知识形式统摄"心"、"理"的答其"所是"。对王、湛之别的学理考察于合理理解宋明理学研究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借鉴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阳明心学既是主张知行合一的行动哲学,也是强调德性修养的心灵哲学。王阳明通过黄金的"成色"和"分两"隐喻,形象地论证了"德性-才艺"的关系问题。在阳明心学视域下,德性与才艺是一体成就的,德性的修养自然会带来才艺的养成,而才艺的养成也会促进德性的成就;在才艺的培养上,王阳明主张"随才成就"和"素位而行"。王阳明的德艺观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诗中有画",是苏轼对王维《蓝田烟雨图》题诗的评价,后成为历代评价王维诗的重要命题。传播过程中,"诗中有画"说的内涵发生变化,已非"原生态",其中多误读,有"片面的深刻"。王维"诗中有画"之"诗"特指山水诗及部分田园诗,"画"主要指融入南宗禅意趣的文人"写意"画,是独特的"这一个",不应普泛化理解。"诗中有画"往往"遮蔽"了王维其他诗歌的特色和成就。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和《蛙》都是对女人悲剧命运的抒写,都是对女人所处的时代,以及所面对的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王熙凤和"我姑姑"的悲剧命运与她们所处的时代、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分不开的。她们都用手中的权力筑起了一座堡垒,保护着社会和现实所不能给予她们的尊严和追求。然而,她们也为个体的荣誉和尊严付出了她们的代价。  相似文献   

15.
从儒家仁之乐的言说困难入手,对王阳明"乐是心之本体"进行情感现学象的分析,并揭示王阳明这一伦理命题中所蕴藏的良知境界与道德情感的关系,阐释其对人生际遇和社会评价的超越及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蒙与政治的关系如胶似漆:他入世极深,钟爱杂色,透彻反思五四时代知识分子性格、政治落难者命运、官场政治和70年代末"归来者"的歌;他思考文学的担当,热衷小说的形式变革,他以不纯粹的现代主义,挑战又丰富了现实主义,他的"王式大排比句"独具语言革命的意义。王蒙是一名"醒客"(thinker),他以作品诠释了"醒"的过程。王蒙自传是"醒"的升华。  相似文献   

17.
对于张王乐府的独特之处和成就,学界的认识是较模糊的.将张王置于唐乐府对前代乐府"复'与"变"的过程中去考察,与唐代多数乐府诗人以"变"形成自己的特色不同,二人在立足现实作出必要变革的同时,更注重恢复古乐府民歌尤其是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古朴浅俗的艺术风貌.其独特追求体现着儒家的诗学思想,并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故在当时及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张王更注重"复",与其所处时代、思想、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张王乐府也因"复"而存在一定不足.  相似文献   

18.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我国传统文献语言研究的集大成者,他们在古书通假字发明方面有成就亦有不足。其成就乃明确提出"因音得义,不拘形体"的释读标准,为借字的发明和本字的揭举建立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始终坚持"立足于音,证以成训"的标准原则,使借字的发明与本字的揭举允当可信;坚持运用连类而及、触类旁通的研究方式,将单个通假字的发明演绎成为一组通假字的辨识。其不足则为探讨字与字的关系缺乏严格的深层辨析,有时不免将通假、异体、同源等不同的字词现象混同一体;在术语运用方面也有失严密,随意性较大;在实践操作中,也不免拘泥古训、以偏概全,时有轻言假借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在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上,休谟、斯密、弗格森等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接续了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凸显了市民社会先于国家的基础性地位与决定性作用,同时又汲取了孟德斯鸠有关国家对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政治洞见,充分肯定了在现代社会中政治权威与政治服从的重要性,克服了洛克式“社会先于国家”理念所潜在的政治边际化倾向,此外,与之后的黑格尔对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褒贬不同,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反复强调与申辩市民社会在伦理上是自足的,不需要国家的道德救济,相反视国家为不可缺少的恶,从而其思想理路又与黑格尔的“国家高于市民社会”迥异.  相似文献   

20.
明嘉靖初年越中阳明心学的勃兴与流播,追根溯源是受到越文化传统精神的深刻影响,孝道、易道、士道之文化内核成为阳明心学孕育与发展的丰富土壤。王阳明晚年居越城六年,虽身处逆境,但其通过著书立说、讲学论道、书信交流及山水游历等途径,兴起了一场以倡明"万物一体"学说为指归的王学振兴运动,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上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万物一体"学说的提出,最终圆通了阳明心学体系,扩充了阳明心学的境界,标志着王学发展进入最辉煌的阶段。王阳明晚年在越城的传道活动,对于越中王门的形成具有巨大的感召力量,对于彰显越文化的时代精神则是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