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语言的生动性,不但与语言的准确、简练、朴素等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更重要的是与所表达的内容、与语言的环境等彼此作用、密不可分。因此,搞清楚语言的生动性与文章内容、语言环境的关系,是不容忽视的。一、语言的生动性与文章内容的关系 1 内容生动,语言才有可能生动文章内容的生动与语言的生动,是互为表里的两个方面。内容的生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制约着语言的生动性。  相似文献   

2.
<正>语言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一篇考场作文能否吸引读者,与语言是否生动有着直接的关联。语言生动的文章,灵气四溢,充满诗情,读起来如饮佳茗,令人回味久远。相反,语言刻板的作文,会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得不了高分。那么,同学们在写考场作文时,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作文语言生动有味呢?一、语言生动来自于词语的精心锤炼在行文过程中,无论是描写景色,还是  相似文献   

3.
宋天祥 《学周刊C版》2010,(1):137-137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一篇成功的作文除了主题鲜明、思想正确、结构合理外,还要求语言流畅、生动。生动的语言,不是文通字顺就能够达到的。以下几种方法可使语言避免平铺直叙,使表达跌宕多姿,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要想将课上得生动、精彩,教师必须讲究教学语言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积累和素养,将形象、生动、鲜活的语言带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情景教学运用到中专英语当中去,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语言互动关系。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年纪和心理特征,结合课文内容,创造具有趣味性的生动场景,让抽象的语言转变为生动具体的语言。可以让学生最大程度感受到用英语进行思考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唐代大诗人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教师也应学习杜甫创作诗歌的态度,精心锤炼课堂语言,努力追求课堂语言之美。一、追求语言灵动之美课堂语言之美是灵动之美。所谓灵动之美,即教师的语言灵活变换、灵巧有趣、动感十足、美不胜收。语言灵动之美,表现为鲜活生动、风趣幽默、节奏明快、甜润灵秀、柔婉含蓄、热情豪放等。鲜活生动。语言生动鲜明、惟妙惟肖、呼之欲  相似文献   

7.
修辞是一种恰当地选用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准确而生动地传情达意的语言手段。学习修辞,是为了把话说好,说得更准确得体、鲜明生动,使文章富有文采。近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一门深奥的哲学,也是一种深内涵、高层次的学问,更是一门活的艺术。如何淋漓尽致、唯美完善地运用语言,让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便是本文所要谈的问题。本文以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为主,从教学语言的情感化、教学语言的生动化、教学语言的科学化这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语言要准确语言教学最基本的条件是语言要高度准确,它是教学语言的基础和灵魂。这种高度准确性主要指语音标准、用词准确、语法合乎规范,如果发音不准、吐音不明、方言混杂,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二、语言要形象、生动形象生动的语言能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地描绘各种事物和  相似文献   

10.
人民群众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歇后语就是这种丰富、生动的群众语言的一部分,也是熟语的一种。歇后语中有许许多多生动而巧妙的比喻,它集中地运用了双关(谐音)、隐喻等传统的修辞手法,从而达到形象、深刻的语言表达效果。歇后语这种语言形式形象生动而又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所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道。  相似文献   

11.
马少峰 《甘肃教育》2014,(24):110-110
正新课程理念中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要充分体现"科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创造新生活"的思想。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必须磨砺自己的语言,在课堂教学时,充分运用形象鲜明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广泛参与,形成生动有趣的高效课堂。一、生动形象的语言追求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刻感受到:生动的语言不但是教育教学信息传递的生动载体,更是教师情感交流的鲜活媒介。因此,对生动语言的追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要让学生学好数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将使他们受益匪浅。1.用形象生动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应尽量用形象生动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  相似文献   

13.
一、讲授要生动,是“活”起来的基本功 讲授生动,就是强调语言的风趣幽默和形象生动。在教学中如果能把形象的比喻与风趣的语言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中枢,活跃课堂气氛,那么课本知识就会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吸收、思维,内化在他们的脑海里,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应具有准确、健康的思想内容外,还必须善于选择最确切的词语和最富于表现力的句式,把思想内容表达出来。我在给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语言,通过讲解和阅读,理解作品语言的涵义,理解通过字、词、句所表现的形象特征与思想感情,从中吸收词汇,学习语言技巧。两年来 这一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从几个方面探讨突出作品语言因素教学的做法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语言的生动,必须是准确的生动。课文中准确、生动、活泼的语言,是学生学习描写、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好范例。  相似文献   

15.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具体生动的场境,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可视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的特点是:将言、行、情境融为一体。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之一的语言应该努力追求美的境界。一、清楚明白,不含糊其辞,而且通俗易懂.二、亲切自然.三、优美生动.(1)教学语言富于文采美。(2)优美生动的语言还应有和谐的节奏。四、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7.
人物的语言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关键作用。在小说《蛙》中,莫言运用评书语言,成功地展现了主人公姑姑矛盾复杂的性格特征,使姑姑的形象丰满生动,鲜活欲出。姑姑使用的评书语言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使用"开脸儿"和"赋赞"的形式,使语言富有音乐性;二是使用"垛句"形式,使语言生动形象;三是使用"俚俗语",使语言通俗易懂,风趣幽默。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一篇文章如果语言运用得当,内容就会妙笔生花: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事件叙述生动形象,写景状物绘声绘色。语言生动鲜活,是让文章出彩的关键。如何达成这一点?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孩子写作文也是如此,只要教给孩  相似文献   

19.
歇后语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文学作品的语言更具形象的特色,幽默、风趣,妙趣横生.刘江作为"山药蛋"文学流派的作家之一,在写作<太行风云>时,以山西方言为基础,运用了大量的歇后语,使小说的语言生动、流畅、自然.文章从五个方面讨论了<太行风云>中歇后语的运用.一、运用歇后语刻画人物性格,生动而形象;二、运用歇后语绘情状景,鲜明生动;三、歇后语连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四、运用歇后语的双关意义,描述人物的对话和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五、歇后语中的方言运用使小说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0.
张宁 《考试周刊》2007,(39):107
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准确生动,通俗易懂,更要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具有吸引力。教学中应注意严格使用科学的语言;努力使用赞赏性的鼓励语言;适时适当地运用幽默语言;巧妙借助无声化的目光语言;还应充分利用灵活性的肢体语言;适时地利用生动形象的类比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