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娟  李超 《山东档案》2023,(6):66-67
<正>数字时代照片逐渐被数码照片所替代,但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照片档案出现不同程度的褪色、破损、折痕、氧化、发脆、画面模糊等现象,一旦残破到无法修复,将严重影响照片档案利用及寿命。笔者通过对本单位馆藏照片档案的归档实践,浅谈照片档案的整理与数字修复。一、照片档案的整理照片档案一般在活动结束后一个月内应当及时归档,各类照片在归档前都应做好鉴定和筛选。照片档案的整理应遵循有机联系、有利于保管、有利于利用的原则,同时照片与底片应分开存放。  相似文献   

2.
苏炜 《档案天地》2003,(4):24-24
作为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照片档案不仅能真实再现历史原貌 ,而且以其直观、形象为世人所钟爱。但是 ,由于各种因素 :如保管条件不符合要求、利用率增加等的影响 ,部分照片影像残缺或断裂 ,影响了照片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近几年 ,我通过对照片的整理实践和向老同志请教 ,逐渐摸索出了两种修复照片档案的方法 ,供大家参考。一、照片部分影像胶膜脱落的修复在一些老照片中 ,我们有时可以看到 ,有些照片基本完好 ,但在画面中有一块或多块相纸胶膜磨损脱落(以黑白照片居多 ) ,这时就可用笔、墨、颜料将无影像的斑块涂上和照片影像颜…  相似文献   

3.
陈芳 《档案时空》2013,(4):33-34
Photoshop是美国A dobe公司开发研制的一款平面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它功能强大,应用范围广泛,深受各行各业的欢迎。在照片档案中,对于一些损毁的珍贵照片,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修复,一般包括去污、拼接、调整亮度和对比度以及修复损毁的部位等,可以达到与照片原貌相当的效果。照片档案是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为了保证其真实性,我们一般不做任何技术改动。但对于部分霉变、破损、残  相似文献   

4.
齐齐哈尔市档案馆馆藏照片档案记载着齐齐哈尔市1929年以来历史活动的真实面貌,展现着城市建设发展的时代脉络。照片档案长期以来由于复制过程繁琐,检索查找不便,破损照片修复技术方法复杂等特殊性,在保管和利用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齐齐哈尔市档案馆从全方位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思路上考虑,在案卷级和文件级文书档案目录数字化录入的同时,对照片档案实施数字化扫描。于2007年9月开始了照片档案数字化扫描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基础上,于2008年1月全面启动了照片档案数字化项目。目前.已数字化扫描照片档案6000多张,录入照片说明6000多条。现将我们的一点认识和体会提供给大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5.
柴峭玲 《浙江档案》2003,(6):20-20,36
数字化照片档案的形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计算机等软硬件将传统照片档案转换为数字信息,然后进行编辑加工成数字照片;另一类是通过数字技术直接生成的数字照片。把二者存放在计算机硬盘(存储器)等存储介质中,建立起高密度照片档案数据库,随时可以多种方式查阅和利用。数字照片是经数字技术处理后转变成的另一种载体形式,它在输入、转换或生成、编辑为数字的过程中要经过许多重要的技术环节。一、数字化照片档案转换与生成技术从数字照片的生成过程来看,传统照片档案和数字照片档案所采用的输入、转换、生成和存储技术,是支持数字化照片档…  相似文献   

6.
中原油田档案馆现保存照片档案十万多张.由于历史久远.许多照片已经发黄、破损甚至失真。为了完好地再现历史,就必须运用计算机数字化手段对原始照片进行处理。下面.笔者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践介绍一些我们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正在档案管理中对破损档案抢救、修复是非常重要的,破损档案抢救、修复是对信息资源的保护。本文通过对现有破损档案采取的抢救、修复方法进行简要分析,试图借助法律和信息化技术等工具对破损档案进行抢救和保护,建立更加有效的破损档案抢救机制,以更有效地抢救破损档案、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为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一、破损档案的表现形式及破损原因分析(一)破损档案的表现形式。破损档案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经过 6个月紧张工作 ,秦皇岛市档案馆馆藏全部零散旧照片档案已整理完毕。共整理出照片 2 0 2 9张 ,底片 10 58张 ,其中 ,冲洗照片 80 2张 ,翻拍照片 4 4张。整理出的照片、底片占原有照片、底片的 1/3。这次照片整理工作在我馆整理工作史上是第一次 ,许多问题是在实践中摸索、论证、逐步解决的 ,现在总结出来 ,供大家参考。第一阶段 :调查论证对照片、底片的内容、质量、破损程度、修复手段、装具要求等进行调查摸底。这些照片主要是建国初期到上个世纪 6 0年代的新闻照片 ,大小不一 ,形式各异 ,未经过系统整理 ,由于保管条件的限制 ,照片…  相似文献   

9.
正在档案管理中对破损档案抢救、修复是非常重要的,破损档案抢救、修复是对信息资源的保护。本文通过对现有破损档案采取的抢救、修复方法进行简要分析,试图借助法律和信息化技术等工具对破损档案进行抢救和保护,建立更加有效的破损档案抢救机制,以更有效地抢救破损档案、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为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一、破损档案的表现形式及破损原因分析(一)破损档案的表现形式。破损档案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张艺 《航空档案》2004,(10):74-7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照片的普及及应用,对档案部门保存传统影像和利用开发上提出了挑战。本文就档案照片在计算机管理及实际应用中诸多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当下我国的档案事业发展道路,以档案管理为起点,以档案(事业)治理为过程,以档案治理现代化为终点.档案治理现代化是指民主化、法治化、规则化、高效化和协调化的全社会范畴档案事业存在状态.档案治理的两大抓手是围绕全社会范畴档案事业形成的制度体系的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主体运用制度体系管理全社会范畴档案事务的能力的档案治理能力,两...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档案利用行为特点来反思我国的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根据对大学生档案利用行为特点的调查研究,发现他们对档案理解比较狭隘,档案主动利用意识和动机比较薄弱,档案利用行为比较被动。根据档案接受理论,要改变大学生现有的档案接受模式,就需要重塑大学生的档案情感和档案利用行为模式。正确的档案情感和良性的档案利用行为模式,来自于频繁和稳定的档案利用活动,来自于档案利用活动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多层面和深度的交互关系,以及生动和轻松灵活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13.
金波  晏秦 《档案学研究》2019,33(1):46-55
国家治理时代,建设档案治理体系,提升档案治理能力,是推进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档案管理走向档案治理是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对档案治理和档案管理内涵的比较,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两方面系统探析了从档案管理走向档案治理的动因,并提出了从档案管理走向档案治理的实现路径,包括树立档案治理理念是先导、强化档案工作系统开放是前提、培育扶持社会力量是基础、创新档案治理方式是关键、建设档案法治环境是保障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就档案利用者而言,对《档案法》的修改的诉求主要是利用档案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问题。权利方面主要包括平等自由利用已开放档案、申请利用未开放档案及其他服务的权利,义务方面主要有保护档案完整安全、遵守相关规定。《档案法》的修订,有必要在相关条款上进行补充与完善。这是一个从利用者的视角对《档案法》修改所提出的诉求。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新冠肺炎疫情档案的征集数量、征集质量、征集方式、征集管理四方面,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综合档案馆的新冠肺炎疫情档案征集现状进行网络调查,发现存在档案征集数量不足、档案征集方式单一、档案征集内容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基于大档案观的档案范畴理念以及档案大开发、档案社会化、档案开放等思想,综合档案馆可采取拓宽征集范围、规范征集质量、优化征集方式、构建档案专题数据库、推进档案开发利用的策略,以改进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6.
陈国琛先生作为民国时期重要的文书档案专家,提出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文书档案改革方案。在文书档案改革中,陈国琛先生十分重视档案的分类问题,他提出了档案分类的标准、程序、分类人员的选拔、分工的标准与分类权限的确定等档案分类思想,并明确提出档案分类与图书分类的不同,不可张冠李戴的观点。此外,他还富有建设性地构建了全国省、区、县、市政府通用档案分类表,即“陈国琛档案分类表”。陈国琛先生的档案分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档案学分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其档案分类思想不仅对当时行政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有重大影响,同时对现行档案分类体系的构建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档案本质属性是档案学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定义档案概念的基础.反之,定义档案概念,特别是属概念的不同,对档案本质属性的表述也就自然不同.由于档案概念表述的多样性,档案本质属性的讨论几十年延续不断.事实上,档案本质属性与档案属概念具有紧密的对应关系.厘清这种对应关系对认识档案本质属性和档案概念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知识工程为知识时代的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技术,而既有档案服务平台为档案知识服务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本研究以二者间关系及融合机制为基础,探索知识工程视角下档案知识服务的模式与机理。首先,本文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在概述档案知识工程研究体系的基础上,选取“理论支持”“政策依据”“技术基础”等十二个项目对档案知识工程、数字档案馆、智慧档案馆及档案知识库的属性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借助理论建模方法梳理了融合视角下档案知识服务的模式及机制,从档案数据治理与共享、软硬件优势互补、资源与服务整合三个方面阐述了档案知识工程与档案服务平台间的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以《“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出台后档案资源数据化建设如火如荼、档案管理电子化发展势不可当、档案工作数字环境日新月异等“数治”背景为基础,深耕《“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涉及的数字档案管理理念、数字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数字档案管理实操性、数字档案资源开放利用等内容,提出数字档案创新管理的新进路:“法治化”指导数字档案管理更加规范;“科技化”指导数字档案管理更加整合;“信息化”指导数字档案管理更加共享;“智能化”指导数字档案服务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20.
档案馆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分析和评估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是消除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风险行之有效的举措.确立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制定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是其首要任务.章文从档案安全制度建设、档案安全基础设施、档案安全防护设施、档案信息保密和档案安全应急机制等方面确立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并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