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汇释疑     
一、语素的特点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这个定义揭示了语素的两个特点:它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同时又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这是语素赖以区别于音素、汉字和词的本质特点。从是否既有音又有义这个角度考察,语素跟音素、汉字不同。语素这个语言单位一定是“音义结合”的。无论是实语素还是虚语素,无论是独用语素还是非独用语素,语素都既有语音形式,又有意义内容。例如:  相似文献   

2.
字、语素、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知识范畴。语文课本和通用语法著作,给字、语素和词下的定义是:“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表示一定的意义。”“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词是语言中有一定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根据汉字的独特性,根据一般理论上的认识,这三条定义本也说得过去,然而,一接触到教学实际,就不能自圆其说而感到困惑。问题在于字、语素、词这三个定义之间,有交叉,有重叠,很难分得清楚。探讨汉字的“源、流”演变,进而给汉字以新的界说,对于弄清这个问题,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仅仅围绕汉字的定义,就字义的变化过程及趋势谈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语素一、什么是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构词单位,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一句话、一个句子,一层一层切分,分到不能再分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就是语素.例如:我弹吉他.这一句可以分成“我”和“弹吉他”.“弹吉他”,又可以分成“弹”和“吉他”。“吉他”,是一种外来乐器的音译名称,不能再分了。这样,这一句话层层切分,分出最小的语言单位“我”“弹”“吉他”,这三个就是语素。每个语素表示  相似文献   

4.
语素是语法最小的区别性单位。作为处于最低层次上的基本粒子,它显著的区别性特征决定了它在语言中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我们认识语素的最重要的依据。 1、意义的单一性 任何一个语素都可表示一个简单而宽泛的意思,虚语素表示语法的意义。尽管由于时代的变迁和语言的发展,许多语素的意义已不太明确或不能马上为人所理解;或者由于它们的高频率使用,有的语素能体现几个不同蕴含的义位。但无论如何,它们都脱离不了语言中音和义最小结合体这一本质。  相似文献   

5.
〔问疑解难〕 1、语素是否字的别称? 语素不是字的别称,因为字和语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语素的书写形式;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它可以构成词,也可以组合成比词大的语言单位,语素从语音形式划分,有单音节的,也有双音节和多音节语素。单音节语素和字是一致的。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和字是不一致的,它要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来表示一个语素。 2、单纯词和合成词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它们各有哪些类型?  相似文献   

6.
汉语是单音节语素的语言,汉语语素同汉字基本上保持着一一对应关系,汉语词汇也是以单音节语素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因此,语素教学符合汉语的本质特征,它便利于识记汉字,扩充词汇量,准确把握词义。本文试就语素教学的特点、教法和作用谈点拙见,谬误之处,恳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一、语素教学及其特点吕叔湘先生说:“汉语的语素和汉字多数是一对一的关系”。语言定量研究的结果,证实了这种说法。据统计,有大约88%的汉字和语素保持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也就说明,一个方块汉字基本记录了汉语中的一个语素,汉字是表示语素的符号。语素…  相似文献   

7.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它处于语言的最底层,是最稳定的语言成分.因为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那就意味着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是不能拆开的.如果拆开,要么不能表示意义,要么表示与语素的整体意义毫无联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从语素的角度观察汉字会发现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汉字与拼音文字结构对应;汉字有没有独立意义。从而加深我们对汉字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汉字的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确定一种文字的性质,要根据这种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单位。汉字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个的字,这一个个的字记录的是汉语的一个个语素,所以汉字是语素文字。从内部结构说,汉字主要是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所以叫做意音文字。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第一讲里谈到过《暂拟系统》只包含词——词组——句子这三级语言单位;《教学提要》则扩展成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五级语言单位,换句话说,语素是《教学提要》中新增加的内容。在这一讲里,我们就有关语素的几个问题向老师们作扼要的介绍。一、什么是语素?概括地说,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它不但可以构成词,而且可以构成比词大的语言单位。《暂拟系统》认为“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教学提要》否定了这一提法,理由是作为语音语义结合体的语素最活跃,一个语素可以构成众多的词语,所以语素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例如“语言”这个词是由“语”和“言”两个语素构成  相似文献   

11.
“会意字”及其教学辽宁白慧予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符号拼合起来表示新义的字。因为汉字不仅是一种符号,还表示一种语言单位:语素,所以,从古至今,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汉字的意义也有了变化,会意字也不例外.根据意义的变化,我们把会意字分为表义已变...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单音节词占多数,因此我国自古以来字、词不分,说字就是指词。上世纪初,新的语言学兴起之后开始把字词加以区别,并指出现代汉语以双音节及多音节为主的特点。到了五十年代,由于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研究的深入和普及,字和词的知识为更多的人所掌握。词是语言的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单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一个汉字在现代汉语中大多是表示一个语素(组词的单位),有的只是表示一个音节(如葡、苜),只有一部分表示单音节词(如学、大、跑)。  相似文献   

13.
一、以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五级语言单位为框架构建语法体系。语素构成词,词和词构成短语,词和短语构成句子,句子和句子构成句群,语法就是组合和使用这五级语言单位的法则。跟“暂拟系统”比较,增加了语素和句群。增加语素,不仅明确最小的语言单位,利于结构分析,而且便于联系汉字和语音教学;增加句群,使语法教学联系说一段话、写一段文。增加  相似文献   

14.
语素是语言的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在英语中是指最小的、不可再划分的、字母的有意义的组合,在汉语中则是指单个的汉字。虽然在两种语言中有关语素的具体所指均存在一些异常现象,但其在各自语言符号系统中所占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  相似文献   

15.
语素识别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素作为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最小的语法单位,已经没有多少人表示异议了,语素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有影响的语法学者都注意了对语素的研究。新的教学语法体系把语素列为五级语法单位中最基本的一级语法单位。语素涉及的问题很多。就内容而论,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语素本身的问题,二是语素和左邻右舍的关系问题。语素本身的问题细分起来包括:什么是语素,语素的形式,语素的分类。语素和左邻右舍的关系问题,包括:语素和汉字的关系,语素和音节的关系,语素和词的区别,语素的组合等等。这两方面的问题,语素本身的问题当然应  相似文献   

16.
语素是语言单位,汉字是书写单位,二者之间有对应关系。但由于汉字的形音义复杂多样,因此汉字和语素的关系也不是一一对应的。这种关系可概括为三种:一对一的关系、一对多的关系、汉字不代表语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语素、词和短语是现代汉语词汇学、语法学中的概念,初学者特别是中学生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常常搞不清楚,也因此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以致影响了自己考试成绩。可见分清三者的界限无论是在学术上分清是非,还是在实用上避免损失,都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辨析语素、词和短语呢?先弄清三者的概念。在现代汉语里,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一个语言片段,一层一层的切分,分到不能再分的最小的单位,就是语素。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短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词的组合,是大于词…  相似文献   

18.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它既是语法的最小单位,又是词汇的最小单位(有争议部分学者主张词汇应包括语素),有它的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现代汉语语素的特征就具体体现在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语素是汉语里最小的语言单位 ,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原来叫“词素” ,后来吕叔湘先生认为应当叫“语素” ,原因是 :叫“词素”似乎是颠倒了“语素”与“词”的位置 ,给人的感觉是先有“词”后有“词素”。关于语素的分类 ,从专家语法角度讲 ,有着很多不同的说法 ;从教学语法角度讲 ,各个版本的教材也是说法不一 ,甚至有的教材在这个问题上自相矛盾 ,给初学者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不想探究语素的源流、廓清语素的含义 ,而是仅就语素的分类问题做一简单的梳理 ,并就教于大方之家。语素是语言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言是一个层级装…  相似文献   

20.
(一)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是语言的最小单位。如“这是大快人心的好消息。”这句话,就是由十个语素组成的,每个语素都有一定的语音和意义,它们组合在一块,就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说出来能使对方听得明白,可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又如“他是个老布尔什维克。”这句话由五个语素组成。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