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业界资讯     
《劳动者之歌》唱得响反响好为把对基层劳动者的宣传报道引向深入,形成新的宣传高潮,中宣部新闻局、中国记协1月12日召开《劳动者之歌》专栏宣传报道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新闻工作者和有关方面的代表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并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报道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1月12日上午,中宣部新闻局、中国记协联合召开"劳动者之歌"专栏宣传报道研讨会。2006年4月15日,《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共同推出大型人物专栏"劳动者之歌",迄今已宣传了158位(组)工作、生活在基层一线的普通劳动者。 "劳动者之歌"栏目开设以来,新闻工作者们带着深厚的感情,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认真采访、精心写作,采写了一大批感人至深的报道,塑造了一个个真实可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普通劳动者的形象。 "劳动者之歌"专栏赢得了广大读者、听众、观众和网民的广泛好评:把普通劳动者当成宣传主角,着重反映平凡人物的工作生活,表现普通百姓的精神境界,有助于在社会上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氛围,有助于激励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 "人物宣传草根化,典型报道栏目化,栏目宣传品牌化",以及能够宣传、重奖采写普通劳动者的记者、编辑被认为是总结这次活动及研讨会的新闻亮点。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新闻     
本刊讯8月16日,中宣部新闻局召开《劳动者之歌》专栏宣传座谈会,中央外宣办、铁道部、交通部、广电总局、总政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劳动者之歌》  相似文献   

4.
信息速递     
事件《劳动者之歌》专栏宣传座谈会召开8月16日,中宣部组织召开了《劳动者之歌》专栏宣传座谈会,会上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对栏目的肯定和对今后报道的要求,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的代表围绕对《劳动者之歌》专栏的宣传报道交流了采编经验和体会,并对新时期典型报道的改进提出了建议。2006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举行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中央电视台承办的2006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于8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广博会目前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支持的文化展会。广博会的内容有第四届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第十五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等。  相似文献   

5.
靳瑜辰 《今传媒》2016,(1):79-80
因一曲《十三五之歌》在国内外网络平台上的迅速蹿红,复兴路上工作室再度闯入大众的视线,其出品的短片突破了我国传统宣传片的固有模式,开创了一条新颖的宣传途径.本文以"复兴路上工作室"出品的短片为例进行分析,从宣传内容、宣传时机及宣传技巧方面入手,展现了在"媒介包围时代",宣传片在塑造国家形象时,应采取内隐化宣传的手法获得话题效果和累积效果,从而提高宣传效度.  相似文献   

6.
7月22日、23日,《人民日报》分两次报道了“5年干了22年活”的太原矿山机器公司“刘胡兰小组”组长张清萍,中央电视台等其他中央新闻媒体的《劳动者之歌》专栏也同时报道了这位女工。建军节前夕,各中央新闻媒体又在《劳动者之歌》刊(播)发了空军50岁的航模班长吴宪枝。这个以歌  相似文献   

7.
张莉 《声屏世界》2007,(10):58-58
抓住《新闻联播》开专栏的契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年都会根据不同时期的宣传重点,开辟一些专栏节目,如2006年《新闻联播》先后开办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知荣明耻》《时代先锋》《劳动者之歌》等主题宣传报道专栏,这些专栏需要报道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挖掘这些方面的典型,上稿概率较大。在此期问我们紧扣专栏主题,广泛搜集素材和线索供中央台选择。  相似文献   

8.
周军 《声屏世界》2011,(10):43-44
近几年来.生态科学的不断发展促进生态观念的广泛传播,现代生态意识逐渐渗透到文化研究和影视文艺创作领域中。在纪录片创作领域,纪录片创作者以生态科学为理论背景,以生态学眼光聚焦自然生态。在与生态的对话中积极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谱写了一曲曲中国生态的咏叹调。纵观我国生态类纪录片,不论是《回家》《袁扁的鹭鸶》《抚仙湖》,还是《森林之歌》《水问》,  相似文献   

9.
近一段时间,大型人物专栏《劳动者之歌》正成为社会关注的又一舆论亮点,一大批工作生活在基层一线的普通人物被中央各主要媒体同时聚焦。在此之前,四川凉山州木里县马班邮递员王顺友,云南省德钦县云岭乡乡邮员尼玛拉姆,青岛港码头工人许振超,深圳歌手丛飞,带着妹妹上大学的大学生洪战辉,吉林省长春市“小巷总理”谭竹青,贵州省双腿残疾跪着教书几十年的山村教师陆永康等普通人物的感人事迹、心路历程和生活状况打动了亿万受众。为“平民英雄”、“草根人物”、“百姓典型”树碑立传是《劳动者之歌》专栏的最初创意。根据中宣部领导同志指示…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国庆之后,"冰与火之歌"的卷四《群鸦的盛宴》正式上市了。美剧《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的热播,带动了之前本来就有强大粉丝基础的"冰与火之歌"系列图书不断攀升销售高峰。据记者了解,从卷一到卷三,该系列图书销量已经突破了100万册!"冰与火之歌"系列图书从上市到现在,经过美剧热播的带动和宣传人员持续的推广、业务人员在终端卖场的各种努力,已经完全确立了一线畅销书的地位。《冰与火之歌》简体中文版由重庆出版集团出  相似文献   

11.
高歌民族曲 激荡中国魂──评《热血之歌》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陈志昂编者按:《热血之歌》是沈阳电视台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特别制作的节目,播出后受到各界观众的好评。1995年11月14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部与沈阳电视台联合在京举办了大型音乐电...  相似文献   

12.
一、别本《南宗赞》跋敦煌遗书《南宗赞》,对禅宗历史的研究,对敦煌歌辞的研究,都颇具重要意义,因此,胡适之、任二北、冉云华诸位先生无不瞩目于此。由于《南宗赞》各种写本的渐次发现,我们对它的认识也就逐步加深。拙文即为笔者所发现的别本《南宗赞》而作。《南宗赞》用"五更转"的曲调,每更一曲,一共五曲。任二北先生将它归之于"定格联章"类。先前所见之本,大多第一曲开头为"一更长"一个三字句,以后四曲则开头两个三字句,  相似文献   

13.
新闻阅评     
感人的“劳动者之歌”重庆某报5月12日在一版刊登了一篇现场特写:《售票停下来,掌声响起来》。该文是一篇感人的、别样的“劳动者之歌”。记者抓住了重庆火车站为一位当日退休的老售票员曾祥杰举行的5分钟祝福仪式,把对普通劳动者赞美之情、同事间真挚惜别之情,在字里行间倾情而出,感人至深。记者善于抓住现场气氛,通过细致描绘简短朴素的场面与情境,以展示铁路老员工的丰采。其中一个细节非常令人感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腰椎病发作而行动困难,请人背着他坐进了2号售票窗口。这篇现场特写的语言朴实、文字生动,如广播里亲切的话语,车站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了央视新闻频道《走基层·劳动者》和《劳动者之歌》各50篇新闻报道,对比二者在人物报道方式上的不同。通过分析得出在“走转改”活动下的劳动者新闻较以往的报道有很大的改进,主要表现为“三个贴近”:更贴近群众——广深化的人物选取:更贴近实际——平视化的报道角度;更贴近生活——立体化的报道内容。  相似文献   

15.
自去年4月中旬起,中央各大媒体在黄金时段和重要位置推出《劳动者之歌》后,立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认可。虽然这个栏目从未经过炒作,栏目内容也不扣人心弦,但它却能够激起普遍赞同,这其中必定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揭示这种社会历史背景的当代意义,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典型人物报道的宣传规律。  相似文献   

16.
工人日报突出宣传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6月25日,工人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京举行》的消息和照片,同时发表评论员文章《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这个研讨会是由中共中央党校、《求是》杂志社、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举办的。...  相似文献   

17.
“5.1”期间,贵阳市区娇阳似火,游人如潮,一派节日景象,人们头顶烈日走上街头以各种方式欢庆自己的节日。排列于市中心繁华地段大十字百货大楼广场前的《劳动者之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档案照片展》板块成了大十字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尽管档案照片展板前后左右无数商家各出奇招宣传各自的产品,前往者寥寥无几,风景唯有档案照片展览这边独好,不用吆喝,犹如磁铁一般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游客……  相似文献   

18.
为工人阶级树碑代言《铜陵有色报》宣传工人阶级,不单为他们塑像、立传、树碑,还要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和呼声,激发他们参政议政、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本报十分重视为工人阶级立论,为广大职工群众代言。多年来,从要闻版到副刊版,依次开设“群言”、“职工之家”、“读者之声”以及“职工论坛”、“众议坛”、“五松茶座”等专栏或专题。这些栏目和专题,除一版“群言”外,几乎期期出现,且突出和强调“群  相似文献   

19.
从去年11月18日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早上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推出一组连续专题报道《奉献者之歌》。这组报道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讴歌了一大批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劳动者的光辉业绩和无私奉献精神。至今年6月18日,已采用通讯,特写、录音访问等多种形式介绍先进人物(包括个  相似文献   

20.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克思主义,也送来了《国际歌》.《国际歌》是革命的宣言,是战斗的号角.为教育群众,提高群众对革命的认识,以及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国际歌》这首根据地人民非常熟悉的战歌,不仅体现了歌曲宣传的简洁性与以情感人的魅力,而且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亢激昂的旋律,教育、鼓舞和激励着根据地人民前仆后继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