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荣誉称号,党中央号召全国知识分子向钱学森同志学习,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科技工作者的热烈响应。 我在《大自然探索》杂志工作期间,在和钱学森同志见面及书信来往中,深深感到钱老对科  相似文献   

2.
庄电一 《报刊之友》2010,(8):145-145
201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我先后被评为“宁夏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有一家报社要我写几句“获奖感言”。写点什么呢?我没有过多思考,就想从“草根记者”的称呼写起。  相似文献   

3.
庄电一 《今传媒》2010,(8):145-145
201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我先后被评为“宁夏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有一家报社要我写几句“获奖感言”。写点什么呢?我没有过多思考,就想从“草根记者”的称呼写起。  相似文献   

4.
李绍东:1984年进入辽宁人民广播电台从事新闻工作,高级记者职称。目前为辽宁电台交通台总监.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交通宣传委员会副会长。2005年,李绍东被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省优秀新闻工作者,2007年被评为省十佳新闻工作者,并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四个一批”优秀人才。在李绍东同志的领导下,辽宁交通台快速发展,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局面、辽宁交通台多次被省广播电视局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党支部;被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新闻宣传先进集体;被省政府评为“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单位;被全国妇联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  相似文献   

5.
梁桂芹 《兰台世界》2019,(z1):21-22
<正>辽宁省科技档案馆成立于1991年,是我省唯一一所保管全省科技档案的专业性档案馆。从档案馆成立之初、发展到晋升为全省特级档案工作先进单位,作为老档案工作者,我亲自见证了档案馆的发展历程。二十年来,通过工作实践,结合科技档案工作特点,谈一谈对所做工作的一些体会和认识。一、扎扎实实抓基础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档案馆成立之初,一切需从头开始,为  相似文献   

6.
李强 《视听界》2013,(2):127-127
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为庆祝成立60周年出版纪念文集《时刻与您同在》,我担任其中一篇《建台初期文艺节目的兴起》的撰稿任务。我1991年进入江苏电台,在文艺节目领域工作至今,20多年的职场生涯让我使用过开盘机、盒式采访机、DAT、MD、音频工作站、RGS,经历过录播、录播直播相结合、模拟直播、直播时代,有幸从程俊、夏冰、海蓉等文艺广播前辈那里得到耳提面命。已然跨入“老文艺广播工作者”行列的我,接到《建台初期文艺节目的兴起》的撰稿任务时内心雀跃。  相似文献   

7.
《重庆档案》2006,(1):6-8
同志们:这次全市档案工作会议,是在我市实施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精神,总结“十五”,研究“十一五”,部署2006年全市档案工作,表彰自2001年以来全市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这次会议非常重要。首先。我代表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全市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全市广大档案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工作者是当有名英雄还是无名英雄,不仅是图书馆工作者“自身评价”的论题,也必然涉及到对整个图书馆事业的评价及图书馆形象的再塑。在此,我就该论题谈些认识。一、榜样效应镜头一:“1989年7月18日,国务院授予徐效钢‘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他成为图书馆界唯一的全国劳模。1990年他先后在沪、  相似文献   

9.
人事部、新闻出版总署2006年12月19日做出决定,授予99个单位“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授予66名同志“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授予12名同志“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获得“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同志,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新疆此次有4家单位荣获“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3人获“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在吉林省档案系统,很多人都知道集安市档案局有个叫“老包”的老科长,因为“老包”进入档案界20年,每年都参加省里举办的各种业务活动。老包形象特别,面色微黑、身体稍胖、略微驼背、两目有神、嗓音洪亮、为人豪爽、性格刚直,活脱一个“老包”;也因为老包业务精通,工作有能力,踏实勤恳,为集安市的档案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曾多次获得通化市档案先进工作者和集安市档案先进工作者称号,他就是集安市档案局副局级巡视员包庆利.  相似文献   

11.
杨木的足迹     
离去不久的80年代,对瘦小精干、刚逾花甲的新华社高级记者、国际部副主任杨木(原名杨穆俊)来说,是他33年记者生涯中最具“风采”的一页:1980年2月,被任命为新华社曼谷分社首席记者;1984年11月,被评为全国一等优秀新闻工作者;1989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参加了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十年里,他还出版了四本著作。然而,沿着杨木的足迹寻访,都是鲜花与荆棘伴生。这位老新闻工作者为了党的新闻事业,付出了自己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12.
<正> 各位代表、各位理事: 在人类满怀信心跨人21世纪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新闻技联”)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我受第二届“中国新闻技联”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做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中国新闻技联”成立于1991年9月,由全国的报社、电台、电视台及通讯社等新闻单位的技术工作者组  相似文献   

13.
谢顾问:常听人说:稿件“三分在写,七分在改”。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每逢写了稿子,除了自己反复修改几次外,还要请领导和老通讯员们帮助修改。如此七改八改,把我想要表达的思想全改得走样了,可稿子见报的并不多。于是,我对这个说法怀疑了,请帮助我弄清这个问题。81246部队焦德欣焦德欣同志:我也听说过一句话,叫“稿子是改出来的”,这与“三分在写,七分在改”大概是一个意思。修改果然比写作本身更重要吗?我的体会是──一、对于初学写作的同志来讲,多给他们讲讲文章多修改的重要大有益处。有些通讯员,虽写作基本功不大好却…  相似文献   

14.
德州调查     
山东省德州地区新华书店总经理刘强同志,自1984年任职以来,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省出版系统先进工作者”、“省新闻出版管理先进工作者”、“地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地区优秀共产党员”、“地区优秀企业家”、“全区十大杰出青年”、“全区廉洁勤政好干部”等二十多个荣誉称号。1995年又荣获第四届韬奋出版奖。德州新华书店也先后获得“全国农村  相似文献   

15.
张克幸是玉山县广播电视系统的老先进。多次被省、地、县厂电部门评为先进工作者。1991年,他还得到了国家人事部、广电部的联合表彰,被授予“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广电公司担负着全县农村广播电视工程的设计和安装,为使偏远山区群众早日听到言语广播看到电视,他们爬山过岭,走二、三十里的山路是常有的事。1996年,中央电视台向横街镇周家弄村赠送了一套卫星地面站设备。张克幸和同事先后三次步行进出周家弄,每次步行25华里。帮助选址、定点,直到安装调试完毕。在为用户安装服务中,他带领公司员工经常早…  相似文献   

16.
云岗矿是一个有着近万名职工的大矿,建矿2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生产原煤7000多万吨。尤其自1991年3月扭亏为盈以来,共为国家上缴利润5亿元,占有着15个矿井的大同矿务局利润的1/6,经济效益稳居全局首位。几年来先后被煤炭部多次命名为“盈利大户”、“现场管理先进单位”、“现场管理最佳企业”和“发展多种经营第三产业先进单位”。1991年获得了能源部全国煤炭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199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特等功,1994年又  相似文献   

17.
我不后悔     
1991年1月21日,上午。一个很平常的日子里的一个很平常的电话,却使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是因为我获得了“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这件事本身已经前前后后弄了两年有余,我也早已将它视为身外之物,外出采访,没有参加发奖仪式。通联部主任彭刚同志在电话中告诉我,“是宋任穷同志为你发的奖”;而本报副总编汪大绶接过话筒后的第一句话竟是:“春阳,我事后真有些后悔,无论如何应该让你赶来就好了。”我当时心灵一颤,一  相似文献   

18.
下绮罗村是著名侨乡。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腾越文化的集中展示地。是云南省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1989年9月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1991年6月被中共云南省委授予“云南省先进党组织”。1999年9月被云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10月被中央计生委、中宣部授予“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9.
万群华同志为黄石市图书馆馆长,1991年被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本文系她当馆长的经验谈。  相似文献   

20.
1991年12月上旬,光明日报国内记者会在北京召开,我和湖北记者丁炳昌同居一室。一日会罢,门推开,老丁之妻、本报湖北记者站站长、中国新闻界独一无二的记者“夫妻店”女“老板”樊云芳拿着一张表格入得门来。“喂,”她冲着丈夫:“我的基本工资是多少?”众记者一楞,目光一时全在她脸上凝注。一脸的认真,无半点开玩笑的印痕。哈!中国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竟然不知道自己的月薪是多少,又为记者会上各路诸侯提供了茶余饭后口头传播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