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也是社会主义制度首要原则、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本文在考察西方社会正义理念的发展轨迹的基础上,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正义观,并且提出了贯彻社会主义正义观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忠民 《学会》2005,(4):39-40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社会公平和正义,精义就是在于给每个人以所应得。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与罗尔斯都对功利主义自由观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具特点的自由理论,构成各自正义观的理论基调。二者都探讨了“谁的自由”“怎样的自由”与“如何自由”等重要问题: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角,关注资本所有制下受剥削与异化的无产阶级的生存,将自由看作人的本质的实现,指出通过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与无产阶级革命的结合,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罗尔斯从现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体制出发,关注社会中由于自然偶然分配的“最不利者”的权益,将自由界定为社会全部成员最大均等的自由,指出通过改善现有的社会政策,保障“最不利者”的利益,实现公平正义的良序社会。罗尔斯的自由观是完善现有社会制度的内在的自由,马克思的自由观是变革资本社会的超越的自由;罗尔斯的正义观侧重当下,马克思的正义观蕴含超越;二者都旨在构建一个满足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正义社会。对二者在自由理论基础上正义观的厘清无论对国内的政治哲学研究,还是对我国当下美好社会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焦佳 《科教文汇》2008,(36):224-224
正义又可以分为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程序正义是实现实体正义的手段和工具。本文阐述了正义的起源、程序正义的含义及体现,并对二者的辨证关系进行分析,明确了程序正义的价值标准,指出了程序正义具有保障实体正义乃至社会稳定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布坎南始终宣称自己作为契约论者,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他的正义观。他的正义观有个体主义、边际主义、主观主义的特点,正义标准上坚持规则主义,注重程序正义和机会公平。布坎南的正义观也存在一些理论困境,如一致同意原则的非现实性、规则主义与正义标准的矛盾、契约论和效益主义的混合,以及无法解决机会公平问题等。其正义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和完善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司法正义是法律正义的基本要素,也是保障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正义的理念溯源于权力制衡理论、自然正义观念与正当程序实践。通过对司法正义理念及相关范畴的解读与反思,司法正义的实现需要对司法制度从正义价值层面进行自我审视。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的正义原则对当代政治哲学的理论建构影响深远,却颇受争议。在科恩看来,平等是正义的前提,差别原则试图在允许不平等的前提下达至正义是不可接受的,进而从这一原则不相容于共同体、存有逻辑矛盾、适用范围受限、包含道德任意性等角度加以批判。在此过程中,科恩再次明确自身平等主义立场,认为正义的社会不仅需要制定适用于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原则,还需要在家庭、市场与国家中积极培育平等主义的社会风尚。但是,科恩在批判罗尔斯的同时并未提出现实的实践策略,使得其社会主义的机会平等主张止步于抽象思辨,困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思维窠臼之中。  相似文献   

8.
正义意为公正、公平,它包含“得所应得”、“一视同仁”等原则.孔子表达正义的核心范畴为“义”、“道”,“义”较“正义”内涵更丰、应用更广、实践难度更大.孔子认为,“道”是正义的哲学根基、价值本体,正义与仁爱是实现“道”的基本原则、手段,分别体现“道”对秩序与和谐的价值要求.仁爱在道德层次上高于正义,对正义起着引导、推动作用,正义则对仁爱发挥调节功能,二者须相辅为用.孔子正义观的提出有其现实背景,对我们当下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启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琳 《科教文汇》2009,(22):235-235
罗尔斯的《正义论》主要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理念,并从公平正义入手,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述了自由与公平、个人与国家、机会与结果等广泛的社会政治问题。本文试图对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及其内在关系加以阐述,从而得出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种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魏开阔 《科教文汇》2009,(2):222-222
正义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核心和主线,通过对《理想国》正义思想的分析,可以归纳梳理出其正义思想的内涵。柏拉图的正义思想不仅对西方政治法律产生了重大影响,也给人类寻求社会正义与和谐的价值目标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吴鹏 《资源科学》2013,35(2):455-461
生态修复是全新的采煤塌陷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模式,主要指在人工条件下对原有被破坏生态环境进行恢复、重建和修整使其更适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生态修复法的价值体现在它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对公众社会正义、分配正义需求的满足.生态修复不仅仅追求对于生态环境本身的恢复和重建,更体现了它对生态环境影响下人们权利和义务的修正,这一过程也同时反映出人们对于环境正义的述求,而环境正义的实质就是分配正义.这种正义价值的选择决定了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建设的目标应当包括经济利益的实现和环境利益的保障这两个基本方面.目前,生态修复实践已经在多个煤炭开发城市里广泛开展,但是理论研究尚局限在技术和管理领域.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研究存在理论研究不深入,相关法律制度欠缺等问题.选取安徽省淮南市采煤塌陷区的生态修复作为典型案例,深入研究生态修复理论,探索其理论的社会意义,并以此为基础完善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将有助于解决我国现实的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充分肯定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历史和现实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100多年以来的时代发展对传统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提出的挑战,在时代因素和制度因素的结合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作了初步分析,提出了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应该创新的几个观念,最后分析了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发展、改革深化和社会转型,我国出现了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而对现有的社会资源如何进行分配,最直接地体现了社会公正原则的兑现程度。分配制度的完善对构建公平公正和谐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罗尔斯在《正义论》中,系统地论证了分配正义的原则,提出的两条正义原则对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论正义原则     
谌廷潮 《科教文汇》2010,(10):205-206
正义是关于价值归属正当性的界定,主要包括平等、平衡、因果、力量和认同等五个原则,这些原则的产生有着深厚的人性基础和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5.
论正义原则     
正义是关于价值归属正当性的界定,主要包括平等、平衡、因果、力量和认同等五个原则,这些原则的产生有着深厚的人性基础和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社会空间视角的分析方法,本文分析了当代中西方城市发展中的空间剥夺和城市贫困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空间正义"的价值诉求,即确保空间作为资源其分配机制的公正性、确保空间作为城市发展机制主体参与的公正性以及确保弱势群体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空间福利.然后指明了本土城市发展空间正义的三条路径,包括建立城市发展规划决策的公共参与机制、建立健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的监督机制以及坚持城市发展规划的福利取向.  相似文献   

17.
从整体上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中,第一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从整体的高度着眼。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社会各个基本领域在内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是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基本领域所构成的,这些基本领域在社会结构体系中各有其特殊的价值意义,是不可或缺的。与之相  相似文献   

18.
分配正义理论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时至今日,它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普遍探讨的理论话题,甚至在现代性的理论语境中兴起了一股试图否定分配正义的思潮。然而,分配正义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客观话题,它贯穿于整个社会以及每一个人维持生存的基础性资源分配、谋求发展的竞争过程以及尘埃落定之后对弱者的补偿环节之中。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科学认知分配正义,正确判断针对分配正义的各种不合理理解,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分配正义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田牧 《科教文汇》2007,(1):109-110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社会主义究竟应该如何建设?这是毛泽东从青年时期起一直探寻的问题。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经历了萌芽、形成、丰富、曲折发展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的认识都有所区别,但都是有着共同的历史基础和理论渊源,时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借鏊吸收与时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都是毛泽东本人社会主义观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20.
惠继超 《科教文汇》2011,(19):72-73
柏拉图的正义原则是三个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得其所,每个人必须在国家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罗尔斯将正义的对象定位为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社会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社会不同阶层中存在着的经济机会和社会条件。前者是一种主体道德自律机制,后者是一种制度约束机制。现代性的扩展与张扬破坏了传统道德的作用机制,制度约束机制则成为实现现代社会正义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