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崔磊  雷家宏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3):10-12,31
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三国志注》并行流行于世,由于《三国志》过于简略的缘故,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广征博引,补充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史料。裴松之的注开创了史注新的研究范式,发展了历史考证法,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周谷城是20世纪卓有成就的革命家和学者,他对史学的贡献尤为突出。他不仅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史学理论和方法论,即“历史完形论”,为史学研究开创了新理论、新思路、新理念,而且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的《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成为史学研究的两座丰碑。周谷城还以大量的史学著作和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史学教育中,为中国史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史学英才。  相似文献   

3.
隋唐时期,史学在魏晋南北朝发展的基础上走向转折,史注也在前代的基础上取得一些新成就,特别是对《汉书》和《史记》的注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史书自注有了新的创新,《通典》自注的成就最为突出。随着史注的发展,有关史注的理论探讨也开始出现。这些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在经学与史学上均有精深造诣。他援经论史,以史证经,把经学与史学的密切关系表现得十分透彻。其中王夫之《春秋》学见解直接成为他史学研究的思想根源,所以,研究王夫之史学离不开他对《春秋》学的理解。而《春秋》学对王夫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春秋》书法上,即《春秋》"尽而不汙"和"惩恶劝善",使王夫之史学研究形成了直笔和致用思想,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5.
傅斯年是现代卓越的史学大师。研治《诗经》承“史学就是史料学”之学术观念,从史学和语言学角度入手,以科学的方法。考证《诗经》产生的时代、地域及用诗情况等,提出了很多颇有见地的观点。他是近现代第一个提出“《诗》是文学”的学者。在《诗》学研究上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2000年3月,收到山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周征松教授寄赠的专著《魏晋隋唐间的河东裴氏》,给我带来的是特别的欣慰与喜悦。这是他执着追求,从中国史学史研究转向中国中古家族史研究,开拓新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见证。 运用碑传材料补正史之阙,推动历史研究的深入,历来为史家所重。《四库提要》卷57“史部传记类”云:“墓碑最盛于东汉,别传则盛于汉魏之间。张晏注《史记》,据墓碑知伏生名胜;司马贞作《史记索隐》,据班固《泗上亭长碑》,知昭灵夫人姓温,裴松之注《三国志》,亦多引别传。其遗文佚事往往补正史所不及,故讲史学…  相似文献   

7.
汪荣宝是新史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在留学日本期间,他发表了《史学概论》,对史学的性质、定义、特点和方法进行了阐释。此外,他还运用新的史学理念和史料来进行史学研究,发表史传文章;任教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期间,编写了清史讲义。他的著述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关怀,显示出扎实的旧学功底和以史为鉴的治学旨趣。他的史学活动及成就,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新史学"阶段中国史学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影视史学”这一概念源自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HadenWhite)所创造的“historiophty”。1988年。怀特教授在他发表的《书写史学和影视史学》一文中,把影视史学定义为:“以视觉影像和电影话语表现历史和我们对历史的见解。”影视史学是电影和历史相结合.是一种新的历史研究表现形式。虽然,目前影视史学在学术界...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奠基者。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了《史记》的撰写上。《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仅保存了汉武帝以前的大量史料,而且集中反映了司马迁的历史观。从《史记》的总体结构和具体内容来看,司马迁有一套相当完整的史学体系。他的历史观涉及历史学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历史学是包罗万象的学科,凡是历史上与天、地、人有关的各种问题,都在研究之列;历史学家要努力探索,“究天人之际”,尽量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司马迁没有专门论述史学的研究对象和史学的任务。但他在《史…  相似文献   

10.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其《中国史学史》一书中对中国古代史注提出了许多见解,但是许多认识如史注在目录著作中的地位、刘知几的史注观、史注与史评的关系、史书自注的肇始及史书他注的终结等问题与史注发展的实际不一致,很有必要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1.
叶梦熊是明代惠州的名宦,官至兵部尚书,立德、立功、立言兼备,是“惠州历史上任职最高、影响最大之人”。对于叶氏的研究还很不够,尤其是其生卒年问题,至今尚无定论。通过文献考证与生平考证相结合,在几种关于叶氏生卒年的观点中,基本上倾向干叶氏生于嘉靖十年(1531)。卒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  相似文献   

12.
张静如先生是中国李大钊研究的开创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张先生在一生的学术生涯中,一以贯之地坚持李大钊研究,在李大钊研究资料的搜集与研究、李大钊生平活动与思想体系、李大钊研究史、李大钊研究的新领域开辟、李大钊研究国际化以及培养李大钊研究后备队伍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张先生从事李大钊研究有着丰富的学术思想,张先生李大钊研究的丰富学术思想包括:知世论人、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研究理念;学科交融、视域宽广的研究视角;加强基础、还原本真的学术追求;总结得失、不断开拓的治学风格。张静如先生对中国李大钊研究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开拓与创新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八木章好先生是日本聊斋学界的后起之秀。他除了在有关蒲松龄及其著述(主要是《聊斋志异》)的资料整理、甄别和研究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外,尤其专注于聊斋诗歌的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多有新见。  相似文献   

14.
张庚先生在戏曲理论与戏曲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他对戏曲文物学的建设也非常关注并有所贡献。他虽然没有撰写有关戏曲文物研究的专门文章,但却在其与郭汉城先生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中及时吸收、利用了新发现的戏曲文物及研究成果。在他主持编写的《中国戏曲通论》中,则再次证引戏曲文物论述戏曲产生的原因,注意到了戏曲文物所具有的独特价值。特别是在全面反映中国各地各民族戏曲历史和现状的戏曲专业志书《中国戏曲志》中专门为"演出场所"与"文物古迹"立项,进一步肯定了戏曲文物的价值,确立了戏曲文物的地位。张庚先生作为这一宏伟工程的总设计师,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15.
余绍宋先生是我国书画专类目录学的奠基人 ,他的《书画书录解题》辑录了我国二千年来的书画著述 ,按现代科学分类法 ,予以分类归纳 ,并对每一种著作进行考辨与评价。本文主要介绍余先生在这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杨柄新时期的马列论美学研究中对马克思主义及其美学论抱着“坚持-运用-发展”科学态度;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经典作进行了系统的编辑、注解和诠释;对无产阶级艺和美学战略作出了初步构建。杨柄的研究成果对于建构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艺学和中国当代先进化是有一定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杜道坚 ,采石人 ,是宋元之际的著名道士。其《原旨》一书 ,为老子《道德经》作注解 ,大量引用儒家著作 ,使儒道二家合流 ,阐发道家思想 ,颇多新意 ,并引用古代历史事实说明。这是一部无名古史 ,有许多历史经验教训 ,对治国救世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荣光先生是中国饮食文化从饮食史研究到食学建构重大转变的主要奠基人,其饮食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赵荣光先生倡导、身体力行的中华食学研究,已经从单纯的饮食史研究、烹饪研究,扩展到了饮食思想、地域饮食、饮食礼仪、不同阶层饮食、饮食传播和交流、饮食安全等领域。他开创了与国际饮食文化界对话、交流、合作的新时期。其倡导及开启之功,使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有了今天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9.
理查德·沃尔海姆是20世纪最重要的分析哲学家、美学家之一,他致力于研究艺术和精神分析的相互关系,因在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创造性工作而著名,特别是在绘画视觉艺术方面。与其他分析美学家根据“制度、实践、历史和理论”来定义、观看或解释艺术品不同,沃尔海姆从独特的心理学视角对绘画艺术进行了理解和阐释,显示出分析美学视角的新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