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乡土史激活历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史,记载了一个地区历史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地区微型化了的通史,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补充一些本乡本土的历史传说、历史事件、历史名人和民俗民谣,使历史在课堂上有血有肉地鲜活起来,从感情上缩短了学生与教材内容的时空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课的浓厚兴趣,从而改变了历史课堂教学沉闷枯燥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史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历史指发生在过去的一切,它具有不可再现性.在这种情况下,史料就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历史的基础。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已十分重视史料的引用,这为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得到更多历史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许凤荣 《考试周刊》2009,(2):197-198
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历史上的史料汗牛充栋,如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图画、文物、民谣等,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是从史料开始的。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特别是从史料本身出发。  相似文献   

4.
汤继红 《成才之路》2014,(16):45-45
所谓“史料”,是指研究和谈论历史时所根据的材料,它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也包括历朝历代所留存下来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历史遗迹和历史文物等。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一切,它具有不可再现性,在这种情况下,史料就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历史的基础,也成为历史教学做到言之有据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胡群美 《考试周刊》2012,(22):127-127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思维能力的发展方向,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改革的主题。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言,我认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中学教学中更为重要。中外历史头绪繁多。时间跨度大,且内容繁杂、枯燥.并且历史研究的对象早已逝去.难以被直接观察,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历史都是间接来自前人根据其价值观记载下来的史料,并且前人留下的史料形式丰富多彩,有传说、典籍、图标、笔记、碑文、民谣等,因而要学习了解历史,培养历史能力,就必须积极正确地运用历史史料。运用史料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因为通过运用史料的实际经验,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探索历史知识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文科综合已是大势所趋的今天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必须从学生们所熟悉的诗歌、散文、小说、对联、戏剧、民谣、快板乃至影视文学等中文和英文这些广义的“文”中撷英取华 ,做到文史结合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好历史知识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学中对历史人物故事的讲述,可以创设历史情境、拉近历史距离,可以丰富历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对历史史实多元化评价,发散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8.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增强历史洞察力""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注意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等要求。检视我们的课堂,在洗尽铅华之后却越发彰显"史实缺失"的痛楚,史实的缺失使历史课堂缺少了历史味,容易造成教学不鲜活、历史失厚重、师生互动缺少载体等各种教学问题,难以成就历史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9.
正当人们对高效课堂研究得如火如荼之时,笔者却在不断反思我们历史课堂的底线(即历史课堂的最基本要求).细细品味我们身边的很多历史课不难发现,有相当多的课还达不到我们历史课堂的最低要求.守住历史课堂的"底线"是我们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以为要守住历史课堂的"底线",必须从以下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0.
孟庆红 《考试周刊》2011,(76):170-171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历史学科课时安排的缩减,如何在短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成绩,成为历史教师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于是设置历史高效课堂成了同行们的一致追求。我认为设置历史高效课堂的前提是让学生爱上历史课堂。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我发现让学生爱上历史课堂其实很简单——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交错的时空中感受历史、体验历史,不知不觉中爱上历史课堂。具体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简约课堂就是要使教学效果以少胜多、以简胜繁,但落实到历史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做呢?简约历史课堂的核心是简,历史教师做到简教,才能让学生活学。历史课堂"简约"的标准应因课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2.
课堂小辩论是能很好体现学生主体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小辩论的辩论准备、课堂辩论、教师点拨和总结的各个环节中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13.
历史细节在历史的长河里可能是不起眼的浪花,有时却能让我们的历史课堂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花一天国,一枝一世界。实践表明,由于历史课堂运用精彩的历史细节,历史学科的魅力或因直抵人们的内心而不朽,或因无限超越时空而永恒。因此,不管我们走了多远,始终不要忘记我们是因何而出发的,求真、助主、合时、适度是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原则与要求,也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情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4.
王立娟 《考试周刊》2009,(26):190-190
在一次学生问卷调查中,我发现,69.6%的学生反映他们上历史课习惯于照抄教师板书的内容,而不是主动探寻问题的答案:有71.4%的学生认为历史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功课。这一调查折射出目前历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即历史课堂像一潭死水,学生的思维在历史课堂上得不到激活。然而历史本身是有生命的,传授知识的历史课堂更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让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历史学习真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灵动的历史在课堂上活起来,是历史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历史课程资源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源头。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丰富历史课堂,让历史课堂变得活跃高效,是实施历史课程改革和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又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因此,历史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那么,究竟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几种  相似文献   

16.
中学历史课程的开设有利于中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认识社会、审视自我,以史为鉴,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每一位中学历史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历史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构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以高效课堂为切入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重点从历史教师角度分析了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7.
历史课堂普遍存在气氛不活跃、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利用多媒体,剪辑影视资料和历史图片,还原历史""历史与时事相联系,古为今用,增强历史的现实感""对历史进行辩论、演绎,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进行课外探究""开展大历史教学,合理引入其他学科的教学元素"这五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激活历史课堂,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穿越——让学生在课堂上构思穿越情结,让历史在课堂中穿越;穿插——在课堂中结合历史穿插社会热点话题;人物再现——利用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通过伟大人物再现历史;场景再现——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历史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再现;评说——让学生上讲台,评说历史人物等。  相似文献   

19.
课堂提问是历史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对历史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少老师对课堂提问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课堂上提问学生不得要领,发挥不到课堂提问应有的作用。本文以此为基础,试图从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不足以及针对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不足的策略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历史课堂不是历史时间、事件过程的记忆,也不是单纯的历史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智慧的碰撞、文明的传承才是历史课堂的真谛。让历史课堂回归本有的属性是每一个历史老师的责任,让原始资料走进历史课堂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