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伟 《教育革新》2007,(1):24-25
学生评价教师,就是通过学生系统的收集教师教学中的资料,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满足自身需要,是否达到教学的计划目标做出判断的过程。学校为了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完善学校教育评价体系,达成对教师教学工作科学的评价,更多地介入和设计了学生评教这一环节。实践证明,学生评教活动对教师教学的质量、态度、方法、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近些年来,由于学校在具体操作学生评教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误解学生评教目的、有的流于形式、有的对评价结果缺乏科学的分析,另外,学生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评价结果有时不能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这种现象在学风和校风较差学校较为严重),引起了一些教师对学生评教的不满和排斥。认为学校开展学生评教的目的不是针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而是针对教师的管理;认为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对教师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和教学质量的思考,而是公然向教师品头论足的借口;认为学生评教的结果不是教学质量的提升,而是师将不师、尊严丧失的开始。显然教师对学生的评教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评价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在数学新课程实践中,广大教师重视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但目前课堂中出现的一些评价方式,也令人担忧——一些教师为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不管学生说得好不好、对不对,一味表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正面引导为主,对学生多表扬,这是对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许多学校都在提倡赏识教育,一些学校甚至要求教师不准批评学生。同时,社会舆论也在大声疾呼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于是,一些教师在工作中便左右为难,如履薄冰,不敢批评学生,生怕背上“没有职业道德”的罪名。  相似文献   

4.
巩固 《现代语文》2008,(2):14-15
一、前言 无论家长还是教师,往往喜欢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这些学生听话,服从教师的安排,师生关系融洽,追求高分数而赢得教师的赞誉,但在他们当中却有一些人墨守成规,不思变通,一旦走出校门难以在社会上立足。而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令教师沮丧、头疼:这些学生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不按教师要求去做,不肯学习,课堂纪律差,甚至违反校纪校规,但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创造力方面却优于成绩好的学生。不管成绩孰优孰劣,我们应怎样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呢?  相似文献   

5.
刘广茫 《山东教育》2002,(16):29-29
当前,创新教育已成为深化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在小学各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创新教育下的小学教师要做到“四要”。一要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的观念。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体验成功的喜悦。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重知识轻能力、重教法轻学法、重传授轻启发”的传统教学观,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  相似文献   

6.
一、让学生敢问。要让学生敢问,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观点:质疑问难不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是学生的权利。早在古代,提问就是学生求教的主要途径。学生有疑惑时,必须向教师提问,而教师则应从其职责出发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但是时至今日,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仍未引起重视,教学方式由原先的一讲到底变成了一问到底,于是出现了“十万个为什么”似的满堂问,学生被问得晕头转向,连独立思考和读书的时间都被挤掉了,当然也不可能向老师提问了。还有一些教师虽然也知道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但就是不敢让学生提问。究其原因主…  相似文献   

7.
蒋炜 《现代语文》2010,(1):47-48
语文教师在授课时,通常是设计一些问题推动教学进程的。但是从学生的发展来看,教师预设的问题过多、过密,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完成一个个问题,势必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习的兴趣。如果不采用步步是问的方式,如果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又担心教学目标无法达成。如何妥善解决课堂阅读内容预设和生成的两难矛盾?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常教学中设计一些发一问而动全篇的“主问题”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要素是统编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凭借与抓手。但是,一些语文教师由于对语文要素认识不足,在落实时存在一些问题,如浅尝辄止、缺乏统整、方法简单等,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入解读统编语文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语文要素的教学价值,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熊薇 《新课程研究》2009,(12):96-97
有人说:“放开手,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角。”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难在哪里?笔者认为,首先是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对教师的影响,其次是一些教师对学生不信任。在这些思想影响下,一些教师对学生放不开手,也不敢放手,更不会放手。教师“前怕狼,后怕虎”,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不仅有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有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活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必须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朱亦磊 《上海教育》2005,(9A):47-47
以诚实与严谨赢得学生的尊重 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对教师也有比较高的期望值。在教师初接班的时候,他们喜欢掂量掂量教师的分量。他们会故意问一些难题、偏题来“考考”教师。为此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业务功底,在教学上有一些“绝活”,尽量不要常被学生问倒。但如果一时被题目卡住了,教师绝对不要不懂装懂,一定要诚恳地向学生说明自己对这个问题没把握立即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2.
是学生对表扬批评不在乎吗?朱文杰,朱瑞表扬与批评,是传统的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但近年来,这一方法在一些学校却不那么灵了。不少学生对表扬和批评不在乎,一些教师感到挠头。有些教师认为现在学生思想活跃,不那么重“名利”;有的教师说是现在的学生“重实惠,轻...  相似文献   

13.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联系教材内容,适当地引入一些课外知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生物学的不少理论知识,单调而枯燥。教师在授课时,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介绍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知识,能活跃课堂气氛,做到寓教于乐。如讲鞘翅目昆虫时,教师提出“花大姐”、“花媳妇”等俗名,能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学生兴趣盎然。   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在教材知识的传授中,一些相关课外知识的引入,能拓宽学生的认识空间和思维空间,为其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服务。如讲授脊椎动物类群时,…  相似文献   

14.
教师问、学生答是传统的课堂信息双向交流方式。本世纪初,新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问的内涵得到扩展,更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质疑精神,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们的激疑意识也大大增强。但是学生的质疑质量不高、教师的指导缺少科学性和艺术性等,都是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鉴于此,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过程既是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生命价值提升的过程。教师只有多一些理解、宽容和欣赏,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得以张扬,思想的交流才能真正抵达学生心灵的深处。但是,细细观察一些常见的教学细节,我们就会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成了学生学习的干扰者,而不是促进者。  相似文献   

16.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体现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已逐步形成。多数教师都能自觉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教给参与的方法   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去探索和研究一些问题,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现代教学思想。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但是如何达到“真正的参与”,有的教师往往是心中没底,或机械地模仿他人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些难读、易混的字音,学生总是难以掌握,为此教师想出许多办法:有的直接提示,有的向学生示弱,有的故意示错……这些做法的出发点都是强化学生记忆、识别的效果,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针对一些重点的知识进行讲述,然后让学生在学习了一些知识后完成简单的训练,可能会导致教学停留在浅层次,学生的学习感受会不够深刻。因此,教师需要转换思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完成深层次、细致化的学习。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阶段进行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9.
一、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十分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对于一些数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层层揭示,步步把关。一些教师几乎将知识咀嚼得细细的才喂给学生,生怕学生“消化不良”。这样,教师“精耕细作”,学生“坐以待哺”,所有的疑难和障碍都被教师扫清了,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呢?剩下的只是按照教师的指令去完成作业罢了。试想,学生心目中没有问题,又如何去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呢?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首先就要使学生脑子里产生问题,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积极营造学生主动参与与探究…  相似文献   

20.
观点     
《福建教育》2007,(5):4-4
【应该引入教师心理测评和辅导机制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在一些中小学,少部分教师或对学生采取冷淡、蔑视态度,或故意贬低学生,或用“语言暴力”伤害学生。教师的这种“心罚”与体罚相比,危害性更大,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秘书长张皎认为,这与教师心理不适应和素质修养不足有关,应该尽快引入教师心理素质测评和心理辅导机制,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