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井质量对保护油气层和保证油气井生产寿命,对油气田勘探开发效益和产能建设,对油气勘探开发安全和环境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扇区水泥胶结测井技术是一种固井质量评价的新方法,能够有效的识别水泥窜槽、水泥空洞等现象,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D48区块井间窜流通道情况,选择特征波长为210~220 nm的硝酸钠作为示踪剂,在D48-29井组开展了示踪剂监测试验;从D48-29注水井共注入40%硝酸钠溶液10 m3,注入时间2 h,在对应的D48-12等4口油井上取样进行检测。从示踪剂显示来看,D48-29井与对应油井中的3口存在窜流通道;由见剂时间、见剂峰值及持续时间,计算出了该井组地层渗透率、孔隙度及窜流体积,并划分了窜流级次,结果表明D48-29注水井与D48-12油井间存在严重窜流通道,其中第一级次的窜流体积占24.1%。  相似文献   

3.
针对义109-3井通井过程中卡钻,钻进过程中的井漏、油气侵等异常情况造成固井施工面临油气层压稳与漏失等困难,通过优选固井材料、优化固井设计,采用分段凝固水泥浆体系等措施,顺利完成本井的固井施工。  相似文献   

4.
主要论述国内外水泥浆外加剂及高温高压井固并用外加剂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总的来说国内在油井水泥外加剂方面,在分散剂、低温防气窜剂、常规性能降失水剂等方面,其性能已接近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但能在温度高于120℃使用而性能优异的外加剂种类较少且性能不稳定,尤其是高温降失水剂、高温防气窜剂和高温缓凝剂这三类产品问题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油田生产现场有一部分油水井采取了拔管后座简易井口的方法完井.停产过程中部分井口被破坏,并将杂物堵塞在井口附近的井筒里.由于井下压力不明等原因一般采取上作业等方法处理,投资大、周期长.采用井筒处理装置可以安全快捷地对井口附近的堵塞物进行清除.具有操作方便、简单快捷、安全无污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为搞清油水井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编制原油开采方案,提出采用同位素井间自动监测技术,对油田剩余油分布情况开展应用研究,介绍研究方法、井间监测施工工艺以及在孤东油田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用来判断油水井的连通情况及水驱方向、推进速度,检验大孔道和管外窜槽的存在,是研究剩余油分布的一种比较新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岩土工程活动,由于地下工程施工使地面或上部地层初始磁力场平衡遭到破坏,产生了应力,导致地形变。表现为沉陷,隆起,土体的转移及开裂,工程施工中出现基础失稳,地基不均匀沉降,采用监测后信息化施工。  相似文献   

8.
水平井整体开发已成为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开发的趋势,利用筛管顶部注水泥的完井方法占水平井完井方法的77%.筛管顶部注水泥完井方法适用于天然裂缝性碳酸盐岩或硬质砂岩储层、单一厚储层或不要求层段分隔的储层、岩性较为硫松的中(粗)砂粒储层等,其工艺既解决了常规田井工艺水泥污染油气层的问题,又能有效封固产层以上地层,保证产层与上部...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扰动条件下固井胶结性能,设计并制造了一套扰动条件下固井二界面胶结性能评价装置,建立了实验方法,实现了不同地层、泥饼是否存在、井下水泥浆是否受压差影响、不同井下温度及地层水流动状态等对二界面胶结影响的模拟,较好地还原了水泥浆体系在井下候凝状态受到流动地层水冲刷和侵蚀的过程;同时,实现了对固井二界面水力胶结强度的测试,丰富了固井质量的评价手段,为研究各因素对固井二界面胶结性能影响程度,以及提高固井二界面质量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以及注水的深入研究中,发现在有些注水井井区内,部分注水井尽管生产正常,但对应的油井一直没有见效,储层裂缝则成为说明这些注水井井区无效(或低效)注水的重要依据,而有效识别裂缝则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文章介绍了裂缝识别的几个方法,包括见水动态分析法、注入压力动态分析法、微地震裂缝检测和同位素示踪剂法。  相似文献   

11.
石南低渗透油藏属盐敏、中等偏强水敏、中等偏弱速敏地层,油藏为稀油油藏,原油具有低密度、低黏度和含蜡量高、凝固点高等特性,地层水总矿化度较高,一般为24.818 g/L,水型为 CaCl2型。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油井低液低产、注水井吸水能力下降、压力上升、地层能量不足以及水驱开发效果变差等问题。从地层特征、储层敏感性、注入水水质、悬浮物堵塞、结垢等方面评价分析可能对储层造成损坏的原因及程度。结果表明,石南油田储层的低渗透性、水敏性和盐敏性是储层伤害的内在因素,注水井中悬浮固相颗粒、细菌超标,注入水质不达标则是储层伤害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石油钻井中,尾管固井是将尾管座挂在上层管套下部的预定位置上。尾管固井可以减少套管多层重迭,节约套管;适用于深井和超深井的钻探,可以减轻钻机负荷,降低循环泵压;可采用复合钻具;简化井口,同时能降低注水时的施工压力,保证钻井施工的进行和安全性;确保尾管挺直,提高注水泥封固质量,有利于以后石油开采和修井等井下作业;综合成本分析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东辛油田部分套窜井出砂导致油井停产,影响单井开发效果的矛盾,应用套窜出砂井治理技术进行治理.2008年10月6日至2011年3月31日应用该技术共治理东辛油田不同区块的套窜出砂井4口,施工成功率100%,有效率100%.截止目前,正常生产下的4口井,恢复日产能24.3m3,平均日增油6.4m3,累计产油8 598.3m3,增油2 871.8m3,有效期最长的已超过937d且继续有效.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东辛油田同类井的治理提供了借鉴经验,并且具有货源广、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有效期较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化学剂固砂作业中,由于注入液与地层流体的密度差异,注入液向地层径向推进时,推进前沿并不一定是垂直均匀的,注入流体的最终波及区域也不一定是目前认为的圆柱体。利用椭圆型方程描述最终波及前沿,用注入液与地层流体的密度比确定椭圆前缘的长短半轴比,建立了描述注入量与波及半径关系的新模型,可用来由固砂半径计算所需的最少用液量或给定液量下的固砂半径,为化学固砂设计提供了新的手段。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椭圆方程描述固砂前沿更加接近实际情况,采用该模型设计施工的防砂井固砂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化学剂固砂作业中,由于注入液与地层流体的密度差异,注入液向地层径向推进时,推进前沿并不一定是垂直均匀的,注入流体的最终波及区域也不一定是目前认为的圆柱体。利用椭圆型方程描述最终波及前沿,用注入液与地层流体的密度比确定椭圆前缘的长短半轴比,建立了描述注入量与波及半径关系的新模型,可用来由固砂半径计算所需的最少用液量或给定液量下的固砂半径,为化学固砂设计提供了新的手段。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椭圆方程描述固砂前沿更加接近实际情况,采用该模型设计施工的防砂井固砂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单家寺稠油油藏已经进入多轮次吞吐中后期,油井生产效益逐周下滑,综合含水上升,汽窜加剧,油汽比下降。针对这一现状,2013年以来试验实施了氮气辅助吞吐工艺技术措施,通过建立地质模型、历史拟合、注氮方式筛选、确定注氮选井原则以及实际应用中如何编写设计、加强注氮现场管理等,在转周注汽前或注汽过程中向地层注入一定量氮气,实现提高单井吞吐效果的作用。应用表明,氮气辅助吞吐工艺技术措施能够扩大蒸汽及热水带的加热油层体积,调整纵向吸汽剖面,减少蒸汽热损失,从而有效提高稠油井周期吞吐效果,实现稠油油田"精细开发、效益开发"。  相似文献   

17.
针对G油田G3102低渗区内存在注水困难的情况,为了探讨低渗区块高压增注注水井增注机理,研究采用了多级变流量测试方案,即在低、高流量注入后分别进行压降测试,运用渗流力学理论,对两次不同注入量下的压降测试进行解释,对比解释结果。同时借助数值试井方法,分析流体在不同注入量下的流动扩散情况,研究表明地层在高压增注后,进井带有裂缝产生,驱油效果增强,对应油井见效,由于低渗透启动压力的存在,造成压力导数曲线上翘。试井解释和数值试井方法相结合,确定地层在高压注入下呈现线性流动状态。  相似文献   

18.
埕北斜397井下部地层油泥岩坍塌压力高,上部地层承压能力弱,同一裸眼段地层压力系数差异大,导致钻井过程中发生上漏下塌等复杂情况。通过改进钻井液体系配方及优化井身轨迹,提高承压堵漏效果,采用多层级粒度级配承压堵漏配方,配合使用高效油基纳米封堵剂、微纳米封堵剂等提高上部地层承压能力,成功钻穿东营组油泥岩地层337m,有力地保障了下部易坍塌油泥岩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9.
温4井是吐哈盆地台北凹陷鄯善弧形构造带温吉桑区带构造鞍部上的一口预探井,由于固井质量差,油气通过油层套管与技术套管间的环空沿砾石层污染了农民饮用水源坎儿井。要求必须对套管环空及漏失的砾石层进行永久性封堵,避免污染事故再一次发生。在使用水泥塞封油层、大剂量水泥浆挤封、GSA和高强度YLD堵漏剂预堵水泥挤封等方法堵漏后,承压仍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选择纤维水泥复合堵剂,通过对稠化性能、滤失性、流变性、析水率、抗折强度、抗冲击功、抗压强度等性能进行试验和评价,优选出了有较好配伍性的纤维特种外加剂,取得较好的封堵效果,封堵三层成功率100%。实践证明,纤维水泥复合堵剂可以有效堵漏并能保持较高的承压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角度讨论了高职油气开采技术专业油水井测试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