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酒精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福 《青海科技》1999,6(2):13-15,24
用马铃薯淀粉和马铃薯浆采用不同配方分别进行酒精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用马铃薯浆酒精发酵比马铃薯淀粉好。其最适配方为淀粉浓度14%,酒曲添加量7%,糖化酶添加量每克淀粉100单位,发酵时间为72小时,其出酒率为12.11%。  相似文献   

2.
利用纤维素酶将纤维素转化为可酵解的糖,进一步用于生产酒精,不仅综合利用了大量的工农业纤维废料,而且减轻了环境污染.文章从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发酵pH值、纤维素酶用量、接种量以及初始底物湿度这几方面对纤维素废弃物发酵生产酒精条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酵母菌在缺氧条件下将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酒精发酵,本文介绍利用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原理自酿葡萄酒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在玉米酒精的生产过程中,为了避免其被杂菌污染而影响发酵效率和酒精生产质量,往往需要进行加入一定的杀菌剂。现本文就着重分析了克菌灵这种杀菌剂在玉米酒精生产中所起到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玉米酒精生产中存在的杂菌污染问题,继而分析了克菌灵的作用原理和其在玉米酒精生产中起到的作用,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采用克菌灵来杀菌的可行性,并指出其在玉米酒精生产中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伴随着低碳经济和环保理念的逐步落实,各种废渣再利用工艺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加工生产中,为了提高甘薯淀粉工业废渣利用率,以甘薯渣同步糖化发酵生产酒精的工作技术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以甘薯渣为原材料进行酒精生产,并对其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做了相应的优化,研究了其有关影响因素,并在原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豆黄浆水醋酸菌种选育及其发酵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实现优质,高产,低耗产品,把生产豆腐时产出的废水充分回收利用生产食醋,对适合黄浆水发酵的醋酸菌种进行分离筛选并进行醋酸发酵试验,结果表明:优良分离株在发酵温度为30℃,黄浆水浓度为40%,酒精浓度为5℃组合条件下,酒精转化高达86.4%,酒精产率达5.63%,物料衡算为86.40%,是黄浆水产醋酸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温度梯度驯化得到了一株适用于工业中高温生产酒精的工程菌——Z.mobilis基因工程菌。对该工程菌株进行温度、发酵起始pH、接种量、发酵周期以及添加营养盐的优化试验最终得到该工程菌株的最佳发酵工艺,即发酵温35℃,发酵起始pH 6.0,接种量为10.0%,发酵周期48h,添加营养盐10 mg/L是最佳发酵工艺。最佳发酵工艺下,酒精得率为94.0%,酒分9.5%(v/v)。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混凝技术提取木薯黄浆废水中的植物蛋白质物质,实验通过选取最佳的混凝剂和助凝剂种类及其最佳用量,并研究p H、沉淀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为木薯黄浆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分别以1%的PAC、1%的氯化铁和1%的改性玉米淀粉处理木薯黄浆废水,三种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133g/L、0.133g/L和0.05g/L,最佳絮凝p H分别为9、2和8,三种絮凝剂的沉淀时间均大于15min时处理效果较佳,此时木薯黄浆淀粉废水的浊度去除率均到达80%以上,COD去除率达到50%。复配实验结果表明:PAC与PAM的复配投加后,PAC投加量为0.02g/L,PAM投加量为0.002g/L,浊度去除率从80%左右上升至98.2%,COD去除率上升至51.8%,复配絮凝剂相比单一絮凝剂提取植物蛋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以玫瑰花和糯米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方法确定最佳工艺。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曲量为5%,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48h,玫瑰花汁液的加入量为30%,糯米酒的加入量为30%,蔗糖的加入量为7%,柠檬酸的加入量为0.1%。  相似文献   

10.
《青海科技》2015,(1):56-58
<正>目前国际上将生物能源分为三大类,第一代生物燃料是以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生产乙醇,采用发酵工艺。第二代主要用玉米的茎叶根和木质等纤维素原料,生产酒精等。而第三代则是以原料海藻、地沟油制造出生物柴油等燃料。目前,世界上技术较为成熟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主要包括生物质发电、液体燃料和生物质燃气等。  相似文献   

11.
酒精在工业、食品加工业、医药业等多个行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应用,提高酒精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其直接关系到与酒精生产相关的其他产品生产质量。而酒精的生产需要通过对原材料进行发酵处理后才能完成,发酵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工艺环节,在此过程中,必须要保证酵母菌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现主要对酒精发酵中酵母菌所需营养进行分析,提出了使用发酵促进剂来满足酵母菌营养需求的生产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克菌灵P系列产品(P308)为核心的酒精无酸发酵技术,替代传统酒精业生产中普遍依赖于H2SO4进行杂菌控制的技术。结果表明,添加10~50 mg/L的P308对酿酒酵母的生长、出芽繁殖及酒精发酵没有任何不良影响;10 mg/L的P308即可替代H2SO4完成对酒精发酵过程中常见杂菌的杀灭及抑制作用;以P308为核心的无酸发酵技术还能显著减少酒精生产中蒸馏废液部分的SO42-含量,减少酸对设备的腐蚀,更能显著减少蒸馏废液对环保后续工段的压力及中和废液所必须的用碱量,是一项在节能减排上有重要意义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以还原糖含量为指标,在不加酶的情况下,研究了温度对大麦淀粉中水溶性还原糖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选择中温淀粉酶对大麦淀粉进行水解。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在料水比为1∶25,温度60℃,时间15min,pH6.0(自然pH),加酶量为7.5μ/g的条件下,可以使大麦淀粉水解为DE值8~10的糊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多年来对于玉米的内部成分等都进行深入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对于玉米粗淀粉挤出物的研究也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在玉米粗淀粉进行挤压或者是蒸煮之后,冷却的过程中会有过量的抗性淀粉成分出现,这一现象对于挤出物制备葡萄糖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减少抗性淀粉的数量,对相关的挤压参数进行改进。为了完成这一实验,主要采用玉米粗淀粉为主要的实验原料,进行了其实可行的实验设计,对挤出物中的抗性淀粉的含量进行严格地测定。从实验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抗性淀粉在质量分数最小的情况下去,其挤压条件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其中温度、含水量以及模孔的直径、转速等等都需要进行严格地控制。  相似文献   

15.
吴春霞 《科教文汇》2009,(25):279-280
以甘薯为发酵原料,利用黑曲霉发酵柠檬酸,并通过不同组对照实验得出产酸的最佳时间和发酵基质的最佳发酵条件。实验表明,在培养75小时后,产酸最多。发酵基质的最佳发酵组合是甘薯50g。CaC03 1.25g。麸皮10g最佳加水为40ml,最佳蒸煮时间80min,最佳接种量0.4g及补水7ml。  相似文献   

16.
食用酒精在生产过程中,发酵过程是比较重要的生产环节,发酵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原料淀粉出酒率,而发酵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酵母在生长、代谢过程中营养条件及相关控制,本文就酵母在发酵过程中酵母数、出芽率及死亡率的检验及控制,如何提高食用酒精在发酵过程中淀粉出酒率。  相似文献   

17.
<正>生物工程包括五大工程,即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和生物反应器工程。而生物发酵工程不仅具有最为悠久的历史,而且是千年酿酒文化的密码。从粮食到酒,整个酿造过程包括酒精发酵、淀粉糖化、制曲、原料处理、蒸馏取酒、老熟陈酿、勾兑调味等诸多神奇的节点,而发酵就是诸多神奇环节中的关键密码。  相似文献   

18.
酿酒技术有着漫长的历史。 在农业出现之后,人们储存粮食时,由于设备简陋使粮食受潮发酵,或者吃剩下的食物因搁置而发酵。淀粉受微生物的作用发酵,引起糖化和产生酒精,这就成了天然的酒。当人们有意识地让粮食发酵来获取酒浆时,酿酒技术便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唐良华  夏黎明  苏敏 《科技通报》2006,22(5):622-627
利用均匀设计法对Bacillus sp.ZJU318产酶的最佳培养基进行了快速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产酶培养基为:3.28%黄豆粉,0.023%蔗糖,0.075%K2HPO4,配制时的pH为12(灭菌后pH为8~9);此外,其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28℃,接种量20%,摇瓶装量20mL(250mL三角瓶)。在最适的发酵条件下,脂肪酶的发酵水平可达24.7U/mL。Bacillus sp.ZJU318脂肪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5℃,40℃保温1h,活力几乎没有损失;但是,在50℃和60℃的条件下保温1h后,酶活降低得比较明显;酶作用的最适pH为9.0。在pH7~10,该脂肪酶较稳定,但是在酸性的环境中,酶的稳定性较低。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农业种植和生产中的主要基础资源之一,是当前各个食品加工和饲养业中的主要基础材料。伴随着当前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中对各种物质需求不断的提高。玉米淀粉在当前社会发展中不断的应用在各个行业之中,成为人们探究的重点。当前为解决玉米淀粉行业的共性技术问题,合理的提高淀粉制作行业的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为淀粉制作的质量和效益奠定基础。本文通过研究玉米淀粉制作的各个流程,从玉米淀粉的制作过程出发,提出合理的制作方式,以其提高玉米副产品淀粉制取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