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经主管部门评审立项后,课题主持人会收到一份专门的"文件"——《课题立项通知书》。《通知书》除列明"课题名称""课题类别""课题编号"等课题基本信息外,还会提出"及时组织开题(一般为接到立项通知书3个月内),并将开题报告电子稿发送到指定邮箱"等要求。不少教师就会问:什么是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有何不同?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呢?这就需要对课题开题报告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一、课题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2.
郑葳 《中国教师》2016,(6):49-52
<正>今天我确实感受到是在和各位走向深度学习的过程。2016年1月,正是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的开题阶段,在开题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受到这样一些刺激:学生的研究要么没有真问题,要么研究的问题极其大。大到什么程度,比如"基于学生心理的教学活动设计"。但今天,我所看到的主题研究非常精致,非常有  相似文献   

3.
上课没有课本行不行?这个问题在中国提出来,教师会感到荒唐:没有课本怎么能上课呢?而教育管理者则会愤怒:这简直是胡说八道,没有课本不准上课!这个问题在外国提出来同样使人莫名其妙:上课干吗非要有课本?我们上课经常没有课本。什么是教材?什么是课本?两者有没有区别?假设语文课没有了语文课本,我国学生的语文水平是不是又要下降一大节?语文课本到底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4.
上课没有课本行不行?这个问题在中国提出来,教师会感到荒唐:没有课本怎么能上课呢?而教育管理者则会愤怒:这简直是胡说八道,没有课本不准上课!这个问题在外国提出来同样使人莫名其妙:上课干吗非要有课本?我们上课经常没有课本。什么是教材?什么是课本?两者有没有区别?假设语文课没有了语文课本,我国学生的语文水平是不是又要下降一大节?语文课本到底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5.
上课没有课本行不行?这个问题在中国提出来,教师会感到荒唐:没有课本怎么能上课呢?而教育管理者则会愤怒:这简直是胡说八道,没有课本不准上课!这个问题在外国提出来同样使人莫名其妙:上课干吗非要有课本?我们上课经常没有课本。什么是教材?什么是课本?两者有没有区别?假设语文课没有了语文课本,我国学生的语文水平是不是又要下降一大节?语文课本到底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6.
认为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问题空间”是由为什么研究此问题、研究此问题的什么与如何研究此问题及其答案所构成,它至少蕴含着三重依次递进的意涵:陈述研究意义、提炼研究假设与匹配研究方法。指出了一些研究生在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即错将主题意义当作研究意义,误将研究问题视为研究假设,错将研究方法的列举当作研究方法的运用,从而导致开题报告“问题空间”的模糊与混乱,严重影响了开题报告的质量。认为构建开题报告“问题空间”应立足生命发现,陈述研究意义;绘制概念导图,提炼研究假设;增强方法自觉,匹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提出研究假设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演绎法和归纳法。需要说明的是,不论是运用归纳法还是演绎法,都应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我们可依据前面介绍的发现问题的途径,从理论和实践中寻找问题,然后再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提出研究假设。一、用演绎的方法提出研究假设演绎是指从一般到个别,即从某一理论出发考察某一特定的对象,对这一对象的有关情况进行推测。也就是说,运用一般性理论或规则推测出个别现象或对象的状况。如,随着一个人从事某一活动能力的提高,他花在这一活动上的时间就会减少。这是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我们可以按照这个结论推测出下…  相似文献   

8.
前星期日来晚了,听说大家在此地讨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叫吃人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我不能参加讨论,没有发表意见。今天,又来晚了,现在我发表我的一点意见。吃人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我的意思,不如“说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所谓吃人教育,就是指传统教育而言的。现在,我们可以这样说: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是打倒吃人的教育。传统教育怎样是吃人的教育呢?他有两种吃法:(一)教学生自己吃自己他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他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他不教学生动手,用脑。在课堂里,只许听教师讲,不许问。好一点的…  相似文献   

9.
数学归纳法重在考查归纳、探索的能力.近几年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已成为高考命题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各种参考书或杂志在研究此类问题时,都只谈到与n有关的不等式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并罗列了一些题解的过程,而没有深入探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时候能用或不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又如何把一些不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题,转化为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本文拟针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中国人学物理的方法是演绎法,先有许多定理,然后进行推演;美国人对物理的了解是从现象出发,倒过来的,物理定理是从现象归纳出来的,是归纳法。演绎法是对付考试用的,归纳法是做学习的方法。”中国人学物理是如此,学习数学又何尝  相似文献   

11.
黄勤 《教师》2012,(21):68-69
目前小语常态课堂有两种现状:"假的对话"与"真的对话",如何区别,如何把握每一个教育契机进行"对话",是目前小语校本教研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形式、内容、性质来分析课堂对话的真与假。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宣布:我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标志着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践教育机会均等开始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后普九”阶段。对于这样一个新阶段,它具有一些什么新的特点,与“普九”阶段实践义务教育机会均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其实践目标又该如何来定位,才能取得最大的价值和效益?根据教育机会均等理论和我国推进义务教育机会均等已有的和将要付诸行动的实践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以  相似文献   

13.
<正>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目前所进行的校本教研与原来进行的常规教学研究有什么区别?对此,我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初浅的看法。我认为有以下不同点:一、教研性质不同——围绕问题提升研究常规教研是按既定教材内容预设教学计划进行一般性研究;现为问题科研,即把教学问题作为科研课题来研究,注重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反过来又在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时会提出一些“偏”和“怪”的问题,教师往往一时答不上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该采取什么态度?对此,我有较深的体验和认识。 我在执教《海底世界》这一课时,讲到海底动物种类很多,其中有海参、梭子鱼、鸟贼和章鱼、贝类。它们的形状不一样、运动方式不一样、速度也不一样。这时,有一个男生问我:“乌贼和章鱼有什么区别?”我一愣,一下子难以说出这两种动物的区别来。我灵机一动,说:“是呀!乌贼和章鱼有什么区别?我也想弄明白,  相似文献   

15.
郑蓓 《幼儿教育》2012,(11):6-7
生命教育这么丰富的内容,对幼儿来说可行吗?我们又该如何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呢?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对生命有着许多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生病?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为什么人会死掉?死是什么?回想一下小时候,当我们提出类似问题时,家长和老师是如何回答的呢?过去,针对上述问题,大部分家长和老师的回答是:"等你长大后就知道了。"或是以一些带有教育目的的善  相似文献   

16.
数学归纳法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重要而独特的证明方法.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得知:很多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科学性有怀疑,如第2步纯粹是假设,一旦不真,岂不是全部证明都成无稽之谈?这种怀疑消除不了,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甚至造成很多错误.另外由于缺少练习,对某些常识性问题不理解,也会造成一些错误.本文就一些常见错误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开题报告撰写的“三题模型”由明确研究问题的“明题”、构想研究假设的“答题”与勾画研究路径的“解题”构成,分别回答“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与“如何研究”三个问题。其操作要义是在界定核心概念过程中“明题”,回答研究什么;在对话已有成果过程中“答题”,构想研究假设;在贯通范式、问题与方法过程中“解题”,勾画研究路径。把握了开题报告的“三题模型”及其操作要义,撰写开题报告就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8.
晓峰同学是从外校转入我班的一名新生,在来三中之前我就听说过他的一些事情,和原来学校的老师闹得很僵。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能教育得了他吗?对此我没有信心。爱人却鼓励我从心开始,没有什么不行的,带着爱人的鼓励我接收了这个学生。  相似文献   

19.
正上期谈到教育从身边真起来,有人问:让我现在从身边真起来也不难,就不知道你所说的"真"的教育路程有多远,能否在近期获得一点回报。坦白地说,真的教育路程很遥远,近期也未必就能获得什么回报。这样说或许要吓一些人,或许人们要说:在当下就业和升学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你却要提倡路途遥远还不一定有回报的真的教育,有什么用呢?又有多少人会响应呢?假的教育或许有小用,真的教育才会有大用。  相似文献   

20.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里一种基本的、重要的证明方法,了解它的逻辑依据和逻辑结构对于学好这种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归纳假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通常使用两种推理方法,一种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即演绎法;另一种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即归纳法。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 归纳法又分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而完全归纳法要求对每一个对象(所研究的某一类问题)都进行考察。 初等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属于完全归纳法,是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必须对于任意的自然数都进行考察后才能对命题下结论。 它主要分二步: 第一步:验证当n取第一个值(例如n=1)时命题成立。 第二步:在当n=k时命题成立的假设下,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 若以上两步均成立,就可下结论:对于任意的自然数,命题都成立。 由于学生很少遇到这类问题,常常怀疑这种证法是否有效,提出:为什么通过这样两步就能实现对一切自然数的验证呢?由于弄不清道理,只好死套格式,发生各种各样的错误。 如: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