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信息又是什么呢? 《对新闻定义的再认识》(载《新闻知识》1989年第11期)认为,“新闻是……事实”、“新闻是……报道”、“新闻是……传播”,等等定义,由于在定义方法上出了毛病,所以“不能成立”,而具有科学性、客观性、普遍性、鲜明性的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时代,三大传统媒体被一“网”打尽,从而由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各自独立并存的“立体”化的传播模式,转变成为了“三位一体”,集于一“屏”的“扁平”化的传播模式。所谓“扁平”化的传播模式,一是指在网络传播时代,报纸、广播、电视等三大传统  相似文献   

3.
60.“荟萃”是指英俊的人物聚集或精美的东西汇集,不要写作“荟翠”。61.“轰然”与“哄然”。“轰然”形容声响巨大,如“旧楼轰然倒塌”;“哄然”形容人声又多又大,如“哄然发笑”。  相似文献   

4.
曾几何时.随着“民俗热”的兴起,“伪民俗”也悄然诞生。民俗电影《黄土地》中的“祈雨”,《红高粱》中的“颠轿”,《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点灯”、“封灯”,这些情节虽然为影片增色不少,却被国内评论贬斥为“伪民俗”,引发了观众对艺术创作中所涉及的民俗事项的真实性的质疑,  相似文献   

5.
公共外交的核心载体就是国际传播.传播决定了国家的影响力,现代媒体的介入促成了内政外交一体化;现代媒体成为国内公众参与外交的“新闻广场”;国际传播直接影响国家软实力;互联网等新媒体已成为公共外交竞技场;媒介素养是现代外交官的必备能力.因此,我国公共外交的理念,应进一步从“对外宣传”走向“国际传播”:立足点要从“以我为主”转向“以国外受众为主”,话语体系要从“中国官方语言”转向“国外受众语言”,传播方法要从“讲道理”转向“说故事”,主体要从“官办”走向“民办”,内容要从“政经利益”走向“文化交流”,传播模式要从“被动应付”走向“主动设置”.当前加强公共外交、提升中国影响力的对策建议是:整合“三外”力量、做大做强主流媒体、巧妙借助境外媒体、重视国内舆论引导、妥处国内突发事件、用好新兴媒体平台、提升外交人员媒介素养、培养“民间大使”、建立效果评价体系、加强国际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6.
疫情期间,屏对屏的“云端”传播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形式和渠道。本文从分析“云端”传播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南宁广播电视台“云上丝路”国际传播项目的具体实践,总结出“云端”传播的三个策略,即优化议程设置、突破认知隔阂和注重事实传播,并提出未来做好“云端”传播的三点思考:处理好“形”与“意”的关系,融合好“我”与“她”的力量,融通好“古”与“今”的辉映。  相似文献   

7.
标语的传播功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龚文庠 《新闻界》2006,(2):31-32
前两年媒体报道了云南、湖南、河北等地政府出面大规模清理“不良标语”的行动。所谓“不良标语”,就是蛮横、粗鄙、“违反民本思想”的标语,其中典型的有“一人超生,全村结扎”、“宁可添座坟,也不添一人”、“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猪”、“毁树一行,先死他娘”、“敢与政府对着干,当时就叫谁难看”等等。野蛮标语当然不是某几个省份的特产,可以说,“标语污染”已经是一个长期、普遍的现象。一些学者开始分析标语的功过,探讨“标语文化”的内涵。本文拟从标语的传播功能这一视角谈一点浅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服 装大市 ,服装强市”是港城宁波一张亮丽的“名片”。昔日的“红帮裁缝”曾经创造过这样的辉煌———制作出中国第一套西服和中山装 ,开设了第一家西服店 ,撰写了第一部西服理论书籍 ,这些“第一”足够令世人刮目相看。如今 ,“红帮”故里又成为名扬海内外的中国“服装之都”。据统计 :中国纺织总会推出的“中国十大西服排行榜”上 ,宁波的“杉杉”、“罗蒙”列第一、第二名 ;在“中国十大衬衫排行榜”上 ,宁波的“雅戈尔”已连续几年稳居第一。此外 ,还有一大批像“一休”、“太平鸟”、“洛兹”、“培罗成”、“步云”那样全国非常知…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逐渐成为大众传媒,“传播新格局”因时顺势而生。新格局并非既有的党报党刊、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叠加而成,而是报刊、广播与互联网协同发挥传播作用的全新状态。历史上,曾经网为广播电视成为大众传媒而有了“传播新格局”。当时,广播电视很好地弥补了报刊在传播速度和覆盖面上的不足,不过在本质上仍属单向传播。与之不同,今日“传播新格局”则表现为:由于报刊、广播与互联网亦“互”亦“联”,从而完全改变了单向传播方式。这对提升传播效果具有划时代意义。深入了解新格局,把握今日传播特点,顺势借力,是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王静 《青年记者》2007,(6):75-76
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D.L.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性,来影响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在网络传播中,受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力,具备了在网络中制造和传播信息能力和条件的受众还可以直接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完全有可能和能力赋予某些事件“显性”,使事件逐步显化、重要化而成为公众的“思考对象”,将公众注意力引导到某些事件和问题上,将事件演变为“议题”提到公众的“议事日程”上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在网络传播中被强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的龙头、主体、骨干,这大约已是不争的事实。广播电视的改革是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的,这大约也是不可否认的定论.各国的传媒、各广播电视机构,都花大气力抓新闻传播,并不是巧合,应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无论从内容上、种类上、体裁上、样式上,新闻总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作为上层建筑中观念形态的表现,文学艺术讲究对“会有的事实”的建构,新闻传播要求对“已有的事实”的报道.狭义的新闻正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广义的新闻就包括了通讯、评论等。但是在实际传播中,除了“新闻节目”外,还有所谓“新…  相似文献   

12.
张颂 《现代传播》2002,(1):76-77
面对“入世” ,值得广播电视工作者思考的事情很多 ,但是 ,首先遇到的恐怕是传播观念的问题。我们当然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论国外、域外的传播学如何发展 ,不论我们的传播理论怎样深入 ,这个立足之本 ,永远不可动摇 ,而且要“与时俱进” ,“更上层楼”。“三个代表”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定要落实到广播电视的传播中去。这不但是“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所规定 ,而且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前进方向所必需。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 ,不能有须臾偏离。至于具体操作层面 ,也是应该…  相似文献   

13.
性别与传播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介绍了“性别传播”研究这一传播学“边缘”学科的历史兴起、研究领域及其对传统学科的挑战。它 70年代兴起于西方 ,有三个最主要的研究领域———女性传播者、传播内容、女性受众。需要强调的是“性别”一词特指社会性别 (gender) ,而非生物性别 (sex)。性别研究进入传播学研究的时间虽不长 ,却因其独特性和批判性而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霍雪莹 《报刊之友》2014,(4):152-153
本文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大趋势入手,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进行现实角度的分析。力求在借鉴的日本文化对外传播经验的同时,提出适宜我国发展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从传播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提倡“文化立国”“读书立国”的政策支持以及关注受众、内容为王三方面维度来阐述,希冀可实现传播“中国梦”的世界愿景。  相似文献   

15.
信息传播     
鸡西市档案局今年重点抓好六项工作1月27日,鸡西市委、市政府授予市档案系统5名同志“全市文教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鸡东县档案局和鸡西市档案馆分别被授予“先进集体标兵”和“先进集体”称号。鸡西市档案局局长邹新民强调2005年档案工作应重点抓好六项工作:一、突出抓好档案服务工作;二、加快拓宽档案工作的新领域;三、不断完善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四、继续推进机关和经济领域档案工作;五、加大档案依法行政力度;六、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他表示要以争一流的精神,力争2005年的工作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生成与传播几乎同步.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和天涯若比邻的传播效果正在普及。在各省电视纷纷“上天”“落地”,境外媒体虎视耽耽的传播架构之下,在中国电视大调整、大转型的变革时期,身处夹缝的城市电视台.如何实现传播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从传播哲学角度谈“传播”的定义——传播哲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认为必须关注传播哲学这一研究领域,接着从哲学的角度给“传播”下了定义:传播是信息运动现象。这个定义的特点在于使用了哲学的重要范畴“运动”两字。用“运动”来定义“传播”,能全面完整地概括传播现象,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启发我们去吸收哲学已有的研究成果,提高传播学的理论思维水平,使传播学逐步走向成熟。这个定义只是从一个角度来丰富我们对传播现象的认识和了解,不可能用来替代以前许多有关“传播”的定义。  相似文献   

18.
吴雁 《青年记者》2009,(12):30-31
美学家海德格尔强调“人诗意的生存”,然而作为主体的人在当今网络的世界里,其知、情、意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从“心理一隋”、“道德一意”、“法制一知”三个层面对网络传播进行审美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9.
“农业大脑”统领“数字农场”1月8日,浙江杭州,智能玻璃大棚、立体无土栽培、动态数据监控、机器人自动采摘……时下正进入草莓产销旺季,在建德杨村桥镇的草莓小镇示范园区里,游客不仅可以采摘品尝40多个优良品种的草莓,还能感受到这座“数字农场”的高科技魅力。  相似文献   

20.
政府形象传播的本质内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政府本身就是媒介 ,政府施政的过程 ,就是政府传播自己形象的过程。光“练”不“说” ,不会形成应有的形象 ;光“说”不“练”(或者“练”与“说”两张皮 ) ,形象也将大打折扣。政府形象构建、传播的真谛是 :确立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和信任 ,通过塑造、改善、提升政府形象来加强政府对公众的影响力、公信力、吸引力。即政府形象传播以社会公众认可、支持为前提 ,以“推销”政府的理念、服务、影响为指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