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现状及保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地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严重影响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及边疆地区的稳定。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系统脆弱 ,西北干旱少雨 ,水土流失严重、沙尘暴频繁爆发 ,沙漠化有增无减 ;西南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土地贫瘠 ,石漠化现象严重 ,森林大面积消失 ,灾害愈益频繁 ,应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造成的危害及其后果 ,提出相应对策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地处西部,资源富集,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使得新世纪的西部大开发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背景,为此亟需制定和完善生态道德规范,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保障措施,提高人口素质,加大生态监控力度,实行制度创新,以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部农村地区公众环境意识调查与环境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对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改善全国生态环境也具有重大意义。西部地区生态十分脆弱,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但我国环境教育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均十分显著,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环境宣传教育非常不足,人们对环境问题和有关环保政策法规缺乏必要的了解,环境意识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开展西部农村地区环境教育是当前摆在环境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地区土地退化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 ,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充分开发利用西部地区的能源与资源 ,促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其中退化土地的生态重建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一、西部土地退化的原因土地退化亦称土地荒漠化 ,是指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与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造成的土地生产力下降直至土地资源丧失 ,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资源衰退演变过程。造成西部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有 :(一 )生态环境脆弱。西部大开发战略所指的西部地区 ,泛指西部生态环境恶化 ,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包括国家“七五”计划制定的三大经济地带中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西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改善。西部地区突出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生态环境越发脆弱,农村生态环境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断恶化,不利于西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究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改善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西部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吉林西部位于科尔沁草原的东部、松嫩草原中心、松嫩平原的西南部,作为我国北方生态环境地区最脆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吉林西部地区当前生态环境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地盐碱化、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等)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与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吉林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环境学角度理性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和造成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分析西部大开发的含义,并着重从三个方面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和保护的重要性、应注意问题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9.
西部开发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来自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坚持西部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走向国家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自然与人为因素,提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加快城镇化步伐和科技进步,从而使西部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特点为切入点,以和田地区生态环境为例,阐述了西部地区由于过度开垦和超载放牧,导致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农田荒芜、草场退化、植被锐减,使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整个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已超过了生态安全的警戒线,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为此,提出用法律生态化理念,完善我国环境立法体系,旨在解决环境恶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清代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自然灾害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人为因素加速了自然生态的恶化,两种因素的合力决定了该地区自然灾害的频发,具有区域特点的自然灾害又进一步影响着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整体环境。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部地区面积广阔、资源丰富,但实际的生态系统脆弱而又敏感,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文章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立法的成就与不足入手,论述了西部地区生态法制建设应当遵循的原则和制定法律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一项战略决策.经济发展是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根本,而西部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障.文章论述了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性,论证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指出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生态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当前许多国家面临的两难选择。作为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重庆市万州区而言,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更具有紧迫性和挑战性。万州区既是国家级贫困城市、重庆市"一圈两翼"中"渝东北翼"的中心城市,又是三峡库区的腹心城市,一方面,发展地区经济,摆脱贫困,实现区域经济的腾飞,是万州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长江水资源环境和沿江水土资源、植物资源等,又是万州区必然的历史使命。用万州区2002—2011年的相关数据来分析万州社会经济发展与工业三废的关系,既能掌握和理解万州地区生产总值与工业三废之间的关系,又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发展规律,为万州这样的生态脆弱型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也能进一步的检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类似地区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期后,清政府对蒙封禁政策逐步放宽,土默川、后套地区先后官垦或招垦,至清末,生态脆弱的鄂尔多斯地区成为放垦重点,造成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但清末的放垦仅造成中西部个别地区植被的破坏和环境的变化,只是众多趋动环境变化因素之一,且影响有限,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环境恶化是本地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区”范围及其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解决生态环境治理、加速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和民族自治区发展的重点 ,依据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自然—人文等状况 ,将西部区划分为远西部和近西部两个部分。这种划分 ,可以进一步明确近西部区和远西部区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区域农业经济的关系 ,可以按照实际情形 ,确立农业持续发展的生态—生产模式 ,从而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太行山区受人口与生态环境脆弱双重压力的影响而成为典型的贫困地区,如何依托生态经济型产业群的构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这一地区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研究在该地区构建绿色林果产业群、绿色杂粮产业群、生态畜牧产业群、生态旅游产业群、特种资源开发产业群。对于促进当地生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类似地区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建设西部生态文明的根本保障。当前,在建设西部生态文明进程中,法治环境存在着生态立法滞后、环境执法不力以及民众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必须完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法律法规的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执法机制和生态文明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