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集中开展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网上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学业、上网、娱乐、家庭、德育等十个方面。调查显示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适应社会变化,贴近学生生活,深入了解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我院大一、大二年级的14个专业17个班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上网,上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娱乐是上网的主要原因。为了“聊天”及“游戏”两项时间频数的百分比之和达到69,1%,其中也不乏迷恋网络的学生;上网原因还有“找资料”占39.04%.收发文件和看新闻占11.27%和11.06%,其他还有购物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状况引起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也陆续展开。例如,蒋有慧(2003)从中学生上网的动机和意向、中学生网络生活情况、中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看法等3个方面,对江西省4城市的样本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上网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确有一少部分学生,由于不正确地使用网络影响了身心健康,甚至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4.
为了引导中小学生正确上网,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对中小学生上网进行调查研究,构建了中小学生导航网站.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主要分析阐述中小学生上网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构建中小学生导航、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以及制定相关上网规定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2005年河南省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课题组在全省范围集中开展了网上调查。问卷链接在河南省教育厅网站主页上。问卷的设计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群体、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涉及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学业、上网、娱乐、家庭、德育工作等十个方面。4月15至5月15,全省上网参与调查的中小学生达66310人次,其中小学生26328人次,占39.7%,中学生39982人次,占60.3…  相似文献   

6.
网络以及网络文化的出现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尤其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影响更是巨大。有数据显示,在目前我国的5600万网民中,青少年学生网民占了85%,已经成为网络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网民还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另据调查,在校的中小学生中,55.5%有过上网经历,有40%的中小学生把上网作为自己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其中20%的中小学生常在营业性网吧上网。  相似文献   

7.
据2007年7月1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调查显示,国内青少年学生网民已经接近6000万,在网民总数中占1/3强(36.7%),每周平均上网时长为11.6小时,其中每周上网超过20小时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6.6%,超过40小时的占5.9%。此外数据还表明:青少年学生网民对互联网娱乐功能的兴趣远远超过其他功能。  相似文献   

8.
易建 《教学与管理》2002,(12):20-21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近公布的一项统计报告显示,18岁以下的网民占了我国上网总人数的15.1%,而对网民职业分布的调查中,“学生”的比例占到了23%,是所有职业中人数最多的。诚然,网络的发展一方面为青少年学生学习、交流及娱乐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但另一方面,上网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育高峰期,他们敏感而脆弱,往往用幻想代替现实,而网络的虚拟性正迎合了他们的这种需要。  相似文献   

9.
网络学习,是一种依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的全新学习方式,它已为人们普遍接受并积极推广。无论是广义上获得各种有价值信息的学习,还是狭义的接受学校教育的学习,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来实现。网络学习的新异性和实用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它也强烈地吸引了中小学生。目前中小学生中上网者的比例很大,如北京市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上网比例达到81.3%。中小学生已经成为网络学习的主要参与者。许多学校和家庭也都鼓励中小学生参与网络学习。但是,目前的网络学习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内容混杂,管理技术不完善等…  相似文献   

10.
张童 《教育》2007,(9S):42-43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网民已达到1.62亿,其中4430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其中,光是学生网民就占了36.7%。面对中小学生个人拥有手机数量越来越大的现状,不少学校纷纷制定措施,对中小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管理和限制。专家认为,手机在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学生利用手机聊天、考试作弊等问题的产生,此类“校园手机族”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人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网络对孩子的吸引,难道就只能是游戏吗?除了游戏,网络应该给孩子些什么?”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刘艳琼提起的话题。据本人对我校七、八、九年级上网学生的问卷调查,约有86%的人上网玩游戏,5%的人上网聊天,4%的人上网关注影视偶像动态或其它娱乐,5%的人上网查找学习资料。由于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不成熟,意志力较差,对各类诱惑缺乏免疫力、生活阅历肤浅、缺乏美丑善恶的判断力等特征,因此,青少年上网的时候,很容易沉溺其中,不少学生留恋于网吧,冲浪于网络,迷恋于游戏,浪迹于聊天,倾情于QQ,有的学生因此而荒废了学业,荒芜了生活,由此引发了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桂新 《教书育人》2002,(5):34-3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电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获得了接触网络的机会。今年九月,深圳市有关方面曾进行过一次调查。调查显示,目前,深圳市中小学生家庭的电脑拥有率为67%,已有4成的学生把上网当作课余的主要活动。这几年,广大农村的电脑普及率也在迅速提高。苏北一个有10万人口的县级市,40%以上的家庭买了电脑,孩子们在家里就可以到网上遨游。但是,正像许多专家指出的那样,网络是把“双刃剑”,家长在把电脑买回家的时候,切莫忽视对孩子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否则,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922份问卷的统计分析,笔者发现中小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随着上网的"量"的增加而加重,网络活动的性质、上网地点等因素也会对网络成瘾发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学校建设水平的提高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研究大学生上网对其学习的影响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通过实际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主控制上网时间.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和娱乐.对学习成绩影响不大。对于个别沉迷网络的学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发现.通过教育手段帮助他们走出虚幻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田密  王敏丽 《湖北教育》2002,(21):14-14
据北京安全信息测评中心资料显示,在我国现有的网民中,大学生、中小学生约占70%,其中未成年人占20%。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占46%,热衷聊天的占76%,选择玩游戏的占35%,只有不到20%的学生上网是检索学习信息。  相似文献   

16.
关于广州大学城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了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娱乐休闲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对广州大学城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大学生上网的基本信息情况、大学生网络知识与技能状况、大学生网络应用状况、大学生网络文明状况以及大学生对校园网的使用情况,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网络的功能和作用、建设和管理校园网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家庭电脑的日益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大众化,青少年学生已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据统计,目前我国网民近2000万,其中,学生占上网总人数的20%,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与此同时,因不当上网而引发的问题日渐突出,令人深思。青少年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青少年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  相似文献   

18.
用自编的中学生上网调查问卷,对贵州省98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上网主要是娱乐消遣,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利用网络为学习服务,但消极方面也不容忽视;不同生源、学校、民族、性别的中学生上网内容存在一定差异,为此,应直面中学生的网络生活,正面引导,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充分利用网络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高校贫困生状况调查及救助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高校贫困生状况调查 一般而言,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就学期间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较困难的学生。据教育部调查统计。目前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为8%-15%。  相似文献   

20.
张忠 《教书育人》2009,(12):92-93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危害 2009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98亿,学生网民已经接近6000万,学生在网民中占36.7%,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大学生网民有1800万。另据中国大学生网络协会的调查,我国大学生中有上网成瘾表现的约占17%,另有13%的大学生可能存在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