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姚晨 《学语文》2013,(1):20-21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笔笔透着"奇",处处含有"奇"。解读这篇文章,可从一个个"奇"字入手。 一、水:"奇"在清 柳宗元笔下的水,声可闻,色却不可见。 其声奇,奇在声犹在耳。"隔篁竹,闻水声",一个"隔"字,已显水声清脆。再用一个比喻"如鸣佩环",水声不仅更添几分清脆,那玉佩玉环碰出的玎粴声似乎已在读者的耳畔回荡;  相似文献   

2.
《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第十一册),为读者展现了一株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神奇"在哪里?一是生长环境恶劣,二是在恶劣环境中却生长得奇高奇大、奇坚奇硬、奇绿奇深。它令"我""生畏"的是什么?是精神和品格。我认为本文的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怀着敬畏的心情,去领略这株奇柳顽强不屈、坚忍不拔的品格,从中感悟到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  相似文献   

3.
宋代晁氏家族"家传文学,几于人人有集",对文化的重视使其逐渐形成了"博"与"异"的整体特质。在诗歌特色方面则表现出"尚奇求奇"的创作倾向,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好用奇字僻词,好作奇诗,诗中有奇气,多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4.
洪迈的《夷坚志》虽然是一部文人书写的文言小说集,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民间文学的叙事特性,即真实性、传承性和奇异性。根据洪迈在《夷坚志》各志序言中的叙述,民间性的叙事特点可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即"信"、"传"、"奇"。《夷坚志》里的绝大多数故事都具有"信"而"奇"、"奇"而"信"的民间性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5.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紧紧围绕一个"奇"字,详细介绍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还简略介绍了其他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已成为了人们主要的审美对象之一。在魏晋南北朝山水文中,除借山水以娱目遣情、适性自得之外,欣赏山水之奇亦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追求。"奇"作为魏晋南北朝新兴的一种山水审美趣味,在山水文学中影响甚广,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篇章,明确地流露出了对山水之奇的钟爱。魏晋南北朝山水文中的"奇",可以分为雄奇与幽奇两类,其中雄奇在山水文中又具体表现为形奇与势奇两种类型,幽奇在山水文中则具体表现为空灵、澄澈、迥异三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7.
关于"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教育部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里就已经提出了要求:"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关于"论述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提法,最早是在2007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在内容上有了较大改变,将现代文阅读按文本分成了三类——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其中,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出现在选考部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阐述函数奇偶性的基础上,详尽地论述了学习时应注意的六点内容1.函数定义域M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为奇为偶的必要条件;2.关于奇偶函数图象问题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之,一个函数图象具备了对称性则一定具有奇偶性。3.既奇又偶的函数是存在的,这就是直线y=0即x轴。4.关于奇(偶)函数的反函数(1)奇函数若有反函数一定是奇函数;(2)偶函数根本不存在反函数。5.关于复合函数的奇偶性,其定义域是关于坐标原点对称的区间。6.在利用函数的奇偶性解求值,等式证明题过程中,要巧妙构造一个具有奇偶性的函数,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刘勰"奇正"思想的批评方法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独立地使用"奇"与"正"来批评文学要素,二是运用"奇正"的辩证关系来进行批评。作者认为在文学批评过程中"奇"与"正"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应该在文学创作领域或批评领域随时注意"奇"与"正"的相互转化,并灵活地以此来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一期关于"血型思维方式论"的电视节目,引发了将血型思维方式论应用于英语教法改革和尝试的思考。本文通过"了解言语与思维"、"了解记忆与学习"、"教学实践应用"三方面论述,探讨了这一启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在古汉语中,命有命令、命运、生命和命名等词义。《论语》中关于"命"的论述有二十多处,《庄子》中关于"命"的论述也超过七十次。针对不同词义的"命",孔子和庄子给予的理解不尽相同,开出的待命之方也迥然各异。"命"与生存息息相关,对"命"的认识不同,待命的方式不同,是孔子和庄子、儒家和道家生存方式不同之体现。  相似文献   

12.
例1从1~9这9张牌中任取4张,这4个数所组成的和或是奇数或是偶数,哪种可能性更大?这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奥数读本第92页练习十二中的第12题。在该书224页给出了这样的"参考答案":"因为这9个数非奇即偶(共有五奇四偶),从选出的4个数组成的和来看,如果是奇数,只有这样两种可能:(1)奇+偶+偶+偶,(2)奇+奇+奇+...  相似文献   

13.
《老子》、《庄子》是老、庄以言传"道"的经典之作,然而其中又都有关于"道不可言"的精辟而详尽的论述,在看似矛盾的言、行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种具有颠覆性、超越性的独特表达方式———道言。这种无关理性、逻辑、概念的弹性语言解决了在本体上"道"之言语的路绝性难题,而老庄关于道不可言的一系列论述也成为魏晋言意之辨的滥觞,对中国古代文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黄志明 《小火炬》2012,(10):10-11
奇奇才拜入白先生门下不久,还没正式开始上课呢,眼看中秋就快到了,白先生决定考考奇奇关于月亮的诗句。"举头望明月,念。""低头思故乡。""定知玉兔十分圆,念。""已作霜风九月寒。"奇奇对答如流,心中窃喜:原来古人背诗句这么容易啊!我也来考考先生。"先生,为什么会有中秋节啊?""问得好!"  相似文献   

15.
关于学校管理的研究很多。粗略梳理一下,大概是这样的轨迹:先是有了"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论述,可能人们认为中间跨度太大,于是出现了一个新概念,叫做"中观管理"。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七月流火"的解释,学术界存在争议。文章试图从表述方式、古代历法、立论依据、诗的表现力和古代气候等方面论述"大火星说"的不妥性。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被清代学者章学诚称为"体大而虑周"的《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周密体系的文艺理论专著。而在这部从总体把握文艺理论的著作中,只有一个作家被单独成篇并且集中笔墨来论述,那就是在《辨骚》篇中被作者充分肯定和褒扬的屈原。本文将从作者的楚辞观来论述其奇与艳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8.
关于社会科学是否生产力的思考傅静黄顺基教授在1994年8月10日《人民日报》第五版,发表了《关于社会科学是否生产力的思考》一文,从"科学技术是否包括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是否生产力"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得出了"社会科学是生产力"的论断。笔者对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19.
刘勰以客观态度对待《经》与《骚》,“正”与“奇”,提出“执正以驭奇”的原则,对"奇"进行约束与规范,表现出一位文论家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20.
董久铭  邓扬忠 《教师》2013,(6):99-100
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逆向思维立意的过程就是打破常规,从新的目的出发,从新的角度着眼去对题材作深层次的透视而获得其社会哲理的体悟过程,它能使作文的材料"平"中见"奇","奇"中见"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