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参加全国年会,我们选了几位教师同时试教人教版义务教材第四册“搭纸桥”一课,发现在实验结果上,学生总是有点争议,查找原因是在实验材料的使用上,于是开始寻找合适的办法。 一、对小木块数量的争议 1.纸与小木块 搭纸桥这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验说明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实验目的是要说明形状变了,承受力也将改变。教材使用的实验材料,主要有两种个:一个是纸,表示形状的变化,另一个  相似文献   

2.
《搭纸桥》课堂教学纪实──(九年义务教育自然教材第四册第14课)哈尔滨市经纬小学校孙明(执教并整理)课前准备1.教师演示用:①板画(包括小动物、纸桥的图片和纸桥的符号);②五张投影片;③小木块;④相同的纸;⑤一组小动物。2.学生实验用:①两个小木块;...  相似文献   

3.
我在上鄂教版第二册自然《搭纸桥》这一课时,按教材意图,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各种各样的纸桥,然后搭纸桥,最后研究纸桥的载重力量大小与桥面形状的关系。在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许多玉米,(因学生找  相似文献   

4.
唉,一不小心,就又把这个月的生活费用光光啦,这还有几天不知道怎么过呢?呵呵,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正好瘦瘦身呀!豆子,你真够哥们。啊,就这么薄一张纸?你这不是为难我吗?笨龙,别叫苦了,我这儿有一大袋硬币,你用这张纸和两只杯子搭一座桥,往桥面上堆硬币,在桥不坍塌的情况下,桥上的  相似文献   

5.
从《搭纸桥》一课的实验看低年级自然教学的难度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初教部刘云来为参加全国小学自然学会第四届年会,我们选定《搭纸桥X这课作为公开课,又选了几位教师同时试教这棵。结果大同小异、不尽人意,反映的问题相差无几,均感到在实验结果上,学生总是有点儿争议...  相似文献   

6.
搭“桥”     
张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纸,说:我们用纸来搭一座‘桥’。我们疑惑不解,问:一张普通的纸也可以搭桥吗?米泔霖说:不就是搭桥,我会搭!他拿着两个杯子往桌子上一放,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纸桥承受力的大小与它的形状有关系。了解这个道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2.使学生初步学会做搭纸桥的实验,培养学生做观察、记录的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二、教学准备1.各种桥的幻灯片3张,生活用品幻灯片2张,记录表格幻灯片1张。2.木制桥架21块。3.尺寸、厚度相同的纸若干张。4.小木块若干个。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采上一节自然课,上课前老师要提一个要求:看哪个同学听讲最认真、观…  相似文献   

8.
唐燕 《教育文汇》2009,(9):22-23
红嘴巴的青蛙 一次折纸活动,折小青蛙。我发给孩子们每人一张白色正方形纸。为了让折好的小青蛙更形象生动,我要求孩子们将折好的青蛙用绿色油画棒涂起来。孩子们边折边涂,井然有序,一只只绿色青蛙很快“活”起来。突然间,我见到了一只与众不同的青蛙,大嘴巴变成了红色,这是班上爱捣乱的阿波罗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思考问题如何让学生初步学会“数学地”思维?背景介绍这是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上)第五单元“周长”44~45页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感知、体验周长。本节课是通过设计蚂蚁的三场比赛,使学生产生矛盾冲突,最后让学生用数学视角来观察、分析这一矛盾的产生,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图片、长方形、三角形卡片,练习纸。案例描述活动一谁赢了(观看第一场比赛)孩子们对“龟兔赛跑”的故事既熟悉又非常喜欢。所以我一上课就问孩子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赢了,为什么?孩子们很有兴趣的回顾起兔子输给乌龟的情…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 知道桥面截面形状不同 ,桥面中间承受力大小也就不同。2 通过学会搭纸桥试验 ,培养科学精神 ,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会怎样去探究一个课题。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学准备 :师 :实物投影仪 ,有关桥的照片、图片、碟片若干 ,16开图画纸每组8张 ,跨度为18cm的木制桥墩24座 ,小铁钉若干 ,小纸盒24个 ,橡皮筋24根 ,实验结果表24张。生 :自制桥的模型 ,搜集有关桥的图片等。课堂教学实录 :师(投影《语文》第3册第13课《小马过河》的画面) :小朋友已经知道《小马过河》的故事 ,如果河水真的很深 ,小马又得过河 ,…  相似文献   

11.
彭宗琼 《今日教育》2013,(10):70-70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下午有一堂游戏课,离上课时间还有5分钟,我来到活动室,和孩子们一起准备活动器材。这节课我主要安排了一个活动“运果冻”的游戏。  相似文献   

12.
唐娜是美国密歇根州一个小镇上的小学老师。一天上课,她要求全班同学把“我不能……”写出来,诸如“我不能做三位数以上除法”、“我不能聚精会神地听课”……她自己也跟同学一样在纸上写。大约过了15分钟,大部同学已经写满了一整张纸,有的已经开始写第二页了。“同学们,写完了一张纸就行了,不要再写了。”唐娜宣布这一活动的结束。同学们按照她的指示,把写满了他们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的纸对折好,然后按顺序依次来到老师的讲台前,把纸投进一个空的纸盒里。等所有学生的纸都投完以后,唐娜老师把自己的纸也投了进去。然后,她把盒子盖上,夹在…  相似文献   

13.
下面这幅图是“用2、3、4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这节课的情境图。上课之前,我总认为这个内容太简单,没意思,就一个算式2×3=6,学生一看就明白了,没讲的必要。那么怎样上好这节课呢?学生学这个内容有什么价值呢?上课铃声响了,我拿着这张挂图(小精灵的问题和解答都被覆盖),走上讲台。我对学生说:“孩子们,这节课咱们进行四项比赛:一、看谁的眼睛最明亮。二、看谁是提问题大王。三、看谁是解决问题冠军。四、看谁最会听别人发言。”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静悄悄的,学生们瞪着圆圆的眼睛看着这幅图。接着,都抢着说:老师,我来说……生:3只小象一共运了…  相似文献   

14.
“丁零零”,上课了,班主任老师走进教室,神秘地说:“请拿出一张大纸,响们来一次听写。”我机械地拿出一张纸,心里嘀咕:干吗要大纸啊?要听写多少内容啊?我正琢磨呢,老师义强调了:“这是一次特殊的听写,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啊。”  相似文献   

15.
其实,更重要的问题是:这张纸是做什么用的?它有哪些功能?又有哪些特征?在美国中小学听了100多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张纸”。上课开始,第一件事,往往是教师给学生发一张或多张纸,接下来的整个一堂课,就是围绕这张纸来展开。学生课桌上,教师的讲台(也是教师的办公桌)上,窗台上,矮柜上,到处都是学生已用过、正在用或将要用的“纸”。通常,中国来的校长和教师第一反应就是:这该用多少纸呀。果然我们在办公室和走廊上发现了堆成小山似的打印纸,这么多的纸我们一般的学校大概要用几年。后来我向美国同行打听,才知道在美国,纸张比在中国便宜很多,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16.
美术活动中有一节绘画课“美丽的树叶”,为了使孩子们认识多种多样的树叶,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到院子里去采撷树叶。 上课的时候,我没有像往常那样急于告诉孩子们这些树叶的形状像什么,  相似文献   

17.
快要上课了,我照例把精心准备好的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微笑》教案又浏览了一遍。这是一首非常优美又富于教育意义的小诗,告诉人们要用“微笑”作为人生最好的“身份证”。铃声响了,我走进了教室,脸上带着微笑。课堂上的气氛很好,我让孩子们向同桌、向身边的同学展露自己最美的笑容。师生都沉浸在愉悦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意。看着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我为这堂愉快的课感到高兴,为孩子  相似文献   

18.
小鸡过河     
两只小鸡到外面去玩。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长颈鹿叔叔来了,把长长的脖子架在河上。两只小鸡过了河,对长颈鹿叔叔说:“谢谢!”两只小鸡再往前走,又碰见了一条宽宽的河。一只老乌龟过来了。老乌龟驮着两只小鸡过了河。两只小鸡有礼貌地说:“谢谢乌龟爷爷。”两只小鸡又往前走,看见一条窄窄的小溪。小鸡说:“这条河很窄,我们可以自己搭一座桥。”两只小鸡衔来树枝,搭了一座树枝桥。两只小鸡从树枝桥上过了河。他们高兴地欢呼:“我们用自己搭的桥过了河。”  相似文献   

19.
无锡市南长区中心幼儿园开设的“妈妈学校”,定期请孩子的妈妈到自己孩子的班上上课,这一尝试受到孩子们和妈妈们的欢迎。 来园上课的妈妈们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她们虽然缺乏专业训练,但认真教学,课前请教班主任,准备充分。一位来园上课的妈妈说:“我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好这一课,决不能让孩子们失望。”中(3)班庄辰的妈妈上完课后感慨万分:“做幼儿教师不容易,也真辛苦!”  相似文献   

20.
我们过去在实验教学中几乎都是按“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发现现象——教师归纳”的教学程序进行,甚至有些课教师步步示范,学生被动跟随,依赖性强。这样做以其组织简单、结论统一、秩序井然而被广为采用,但它却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将实验过程从课前到课后全方位向学生开放,让每个学生全程参与实验,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开放实验定向例如在教一年级自然《搭纸桥》时,笔者开课就让学生说说画画见过的桥,学生顿时活跃起来:一幅幅小木桥、石拱桥、钢梁桥、斜拉桥等生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