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秀 《青年记者》2005,(8):62-62
前几日,在一家发行量己超过百万的某都市报娱乐版的醒目位置上,笔看到了一张令人十分不舒服的照片。那是一张台湾某当红女歌星的走光照片。  相似文献   

2.
7月20日的香港<经济日报>以大标题刊登了<美联社发假水灾照摄记被炒>的新闻,同时将这张美联社播发的照片与新华社的图片做了比较.这则新闻称:美联社在7月15日播发了一张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市区水灾的照片,但后来发现这张照片经过电脑合成,美联社立即通知各合作单位停用该照片,并不再采用拍摄这张照片的摄影师提供的照片.  相似文献   

3.
刘豹  周燕 《湖北档案》2002,(12):20-22
这是革命烈士刘伯坚王叔振夫妇留下的一张珍贵照片.金秋十月,刘伯坚烈士的二儿子刘豹讲述了这张珍贵照片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寻校记     
在我的家庭照片档案中,珍藏着一张略微泛黄、图像模糊的黑白照片,那是我的中专母校——湖南图书情报学校的大门照片.这张照片是1991年我在母校学摄影课时,自己拍摄并洗印出来的.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的心底总会涌起一股对母校深深的眷恋与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5.
在铁岭市银州区龙山乡地运所村委会的东墙上,镶挂着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这是1962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地运所时留下的.照片上总理微笑着站在几十名社员群众中间.提起这张照片,这里面还真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6.
我的相册中保留着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它摄于60年前的9月2日.乍看这张照片很平常:在一个杂乱的小院中,居于照片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坐在椅子上30多岁脸容消瘦的妇女,她怀中抱着一个1岁多的婴儿,左右两边还站着两个女孩,一个不满10岁,另一个5岁多点.这是一张十分普通的母子合影.可对于我来说,这张照片却是十分珍贵的.  相似文献   

7.
郑杰 《湖北档案》2016,(12):36-37
建国后,徐海东唯一一次返乡是1958年10月秘密进行的.湖北省孝感市档案馆保存有一张当年徐海东省亲时的照片. 这张照片是徐海东大将当年以朋友身份馈赠给李铭勋的,此照片从未公开过.照片上,徐海东一人端坐在亲属墓前,神情肃穆.照片背后,留有徐海东的亲笔字迹.  相似文献   

8.
瑞安市档案馆保存有一张1967年2月在非洲拍摄的黑白照片.这不是一张普通的生活照,而是一张瑞安人民响应国家号召支援非洲建设,受到非洲几内亚首任总统塞古杜尔接见的照片,是一张见证中非友谊、不分种族民族、和睦相处共建地球家园的照片.  相似文献   

9.
罗伯特·卡伯的一张照片,是新闻摄影中最著名的一张真正决定性瞬间的照片。这是西班牙内战时期,一位共和国战士被子弹击中,临死前的一刹那。最近,西方摄影界对这张照片的真实性展开了争论。有人说,这是一张组织的照片。它是民兵正在进行战争训练时,为拍摄的需要而安排的镜头。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刊登在菲利浦·奈特利的《第一个伤亡者》一书中。考奈勒·卡伯确信这张照片是真实的。他认为,他哥哥是在和约翰·哈桑开玩笑。这张  相似文献   

10.
2009年6月26日,在某全国家性大报上,刊登了一张经过PS的照片.照片中所展现的53只草坪鸽中,6只是"克隆鸽",一时引起网上议论纷纷.去年获得华赛摄影金奖的造假"广场鸽",其造假行为至今为人们所诟病.  相似文献   

11.
摄影作品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能说出文字所远不能说清的东西。当人们与某一张照片一见钟情,从芸芸众生中将它挑出的时候,就不仅看到了作者所见、所感、所思,感到了那一场景或瞬间的无尽涵意,还由这照片引出了与这照片相关甚多或不太多的思绪。于是,在默默而观或击节相赞中,这张照片的魅力就得到了延伸,生命就得以延续。对我来说,还不仅如此,我总感到,好的照片是在提问题,关于摄影,关于时代,关于更广阔的领域;向读者、向评者,也向作者自己。我有幸参与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摄影展览》的  相似文献   

12.
二哥珍藏着一张老照片,照片拍摄于1957年11月15日,至今一个甲子有余.照片里的父母年轻而有朝气,照片里的四兄妹,衣着整洁,笑容满面,透着满足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照片背后父亲书写的字体"家属还乡生产,全家合影留念"仍然清晰可见.正是这张已经泛黄褶皱的老照片记录了我们家两次家属随军、一次家属还乡的经历.  相似文献   

13.
这是八大处公园档案室珍藏的一张百年老照片.照片上中间那位,僧人打扮,须发皆白,道骨仙风,一看便知是位阅历颇深的僧人.僧人两边那两位,身穿长衫,毕恭毕敬,对僧人充满景仰之情.这三个人是谁呢?照片镜框里衬着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文字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面前放着一张照片,那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京剧史》首发式时,我与该书总主编马少波老师的合影,时间是1999年11月18日上午。拍摄这张照片的是与我同去北京出席首发式的上海艺术研究所所长高春明先生。这张照片虽然不算很老,但至今也有近十年了。这张照片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相似文献   

15.
德清县档案馆保存有一张陈云同志和德清县新市镇的党员吴志表的照片.这张合影摄于1925年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共两张,一张存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另一张存于德清县档案馆,它见证了老一辈革命家与普通百姓的友谊.  相似文献   

16.
一张老照片折射出珍贵的历史 走进馆长吴建宏办公室,他正低着头在抽屉里找寻东西,不多久他小心翼翼的从抽屉拿出一张老照片出来. “这是一张日本投降典礼签字筹备处全体职员合影照片,拍摄于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八日,由当时县城一家名叫爱尔特照相馆拍的,场面宏大,人员都非常清晰.它反映出当时芷江在抗日战争胜利受降过程中的历史和地位,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张照片.”吴建宏向记者介绍说,这张照片是还没有展出的,准备在抗战胜利70周年时对外公开展出.  相似文献   

17.
一 1985年出版的《出版史料》第四期,为了配合庆祝开明书店创店六十周年,刊载了一组纪念性质的文章和图片,其中有“半个世纪以前摄下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开明的编辑部同人暨家属的合影。同年出版的《我与开明》那本书中,也收辑了一张五十年前的张照片,题为“部份编辑及作者合影”。这两张照片,都配有文字说明,虽经收辑者努力采访照片上的本人或家属,但对照片拍摄的具体年月,全部人名以及因为什么缘故才  相似文献   

18.
一个多月前,某高校一位男生,在互联网上看到一张手机偷拍到的女性“春光照片”。从被拍者的服装、身材和所推的自行车看,男生认定其为自己恋人。与此同时,他们的一些熟人也从网上看到了这张照片。这对恋人觉很失脸面,但又苦于查不出是谁干了这样的缺德事。显然,偷拍行为与正常的人伦道德相违背,但应该受何种惩罚,  相似文献   

19.
毕洪 《北京档案》2004,(2):39-41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张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第十七届西画系的师生与模特儿的合影,时间虽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照片所传递的信息,仍然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这张照片所传达的历史信息是如此丰富,但它同时也就像一个谜团,躲藏在历史的深处,等待人们去破解。上海师大美术学院刘大鸿教授开始注意搜集与这张照片有关的一切东西。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也对这张照片产生了浓厚兴趣,决定和他一起来追寻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要弄清楚这张照片是如何诞生的?揭开这张历史照片背后的秘闻。  相似文献   

20.
闲暇无事,翻看老照片,我的视线停留在两张照片上.记忆的闸门打开,往事像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 一张是发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有三个人,妈妈和我姐弟俩.妈妈穿着双排扣的外套,蹲在地上,深情地看着我俩.我俩看上去睡眼惺忪,我穿着双排扣的制服棉袄,头上扎个小花,头发梳理得不是很整齐.弟弟则是皱着眉头,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三人的表情很有意思.后来妈妈告诉我,这张照片摄于1950年初冬的一个早晨,当时我和弟弟还没睡醒,正巧有个同事带一架照相机,妈妈急忙把我俩晃醒,匆忙中没有精心打扮,才留下这张珍贵的照片.拍摄地点是吉林省通化专署院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