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深入挖掘引文数据在期刊评价中的价值,帮助期刊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识别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制定个性化影响力提升策略。【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增强型引文数据的期刊诊断性评价方法,采用引文增强方法增强期刊的发文、施引及被引数据,从学科与研究主题两个方面开展期刊诊断性评价,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利用增强型引文数据可以客观分析期刊对不同学科的影响力大小及稳定程度,并通过探讨期刊的热点追踪能力、主题输出能力、学术引领能力综合评价期刊内容影响力,评估期刊在各学科和研究主题领域中所处的地位及发挥的作用。【结论】增强型引文数据拥有比传统引文数据更为丰富的语义信息,可以很好地支持细粒度、多维度的期刊影响力评价。  相似文献   

2.
综述论文与学术期刊影响力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高质量的综述论文容易引起相关读者的广泛关注,提高引文率,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本文分析了目前学术期刊中综述论文的稿源状况,提出学术期刊应该从编辑部、编委和作者三个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来吸引优质综述论文,以提高期刊的总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学术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对学术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关系进行研究,总结其中潜在规律,对期刊评价与期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从期刊来源指标的角度系统分析其与期刊影响力关系的研究不多。本文利用散点图、回归分析和分组统计三种方法相结合,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医学类学术期刊为例,分析了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引用半衰期5个期刊来源指标与期刊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发现期刊来源指标较好并不代表期刊影响力就很大。各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之间存在着较低的相关关系,但是在不同数据段他们的相关程度又不一样。不同期刊来源指标与期刊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各有特点。建议在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中舍弃来源指标。  相似文献   

4.
赵蓉英  王旭 《情报科学》2019,37(11):3-10
【目的/意义】学术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多维度、多指标融合测评可为学术期 刊影响力评价指标遴选、模型优化提供借鉴,也为改善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现状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以国际 综合类期刊为例,结合13个传统引文指标并引入15个Altmetrics指标,构建基于传统引文指标和Altmetrics指标的 学术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模型,从3个维度系统进行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标准化处理、相关分析、信度 分析、效度分析、因子分析分别对该3个维度进行评价。【结果/结论】得到学术期刊原生影响力二维评价结果和学术 期刊影响力三维评价结果。3个维度下的测评指标间均呈较强的正相关,且3个数据库中各指标在整体上与内部间 都具有显著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系统与其他评价系统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路 《情报科学》2005,23(1):71-74
从中国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现状出发,通过实例将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系统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及国内其他评价系统,在评价方式、评价范围、评价项目、评价结果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该系统以6500多规范化学术期刊为统计基础,采用计算机网络化先进手段,和大样本、多学科、跨专业的期刊综合统计方法,可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范围内进行评价,不仅可动态给出期刊引文颇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数据,还能给出论文的点击率、下载率等网上利用指数,为更加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本期刊,一篇论文,一个学校,乃至一位学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的基础上,将其医学领域二级学科与Web of Science中生物医学的学科类目进行映射,建立适用于我国医学二级学科的论文影响力和期刊影响力基线数据表,分别从基本数据和基线数据两个分析角度对不同学科和相似学科的学者进行了比较,并对学者优势领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基线数据的分析能够很好地评价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的学术表现。科学合理的基线可以大大提高引文分析在科研评价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徐芳  郑毅  刘文斌 《科研管理》2020,41(5):140-150
以引文数为主的科学计量学评价方法因其方法和指标的局限性,加上复杂因素导致的引文评价质量下降,激发了学术界对影响力定量评价新方法的探索。Altmetrics 的逐渐兴起提供了在定量评价中使用更多源数据的可能性,也引发了我们利用更宽广的数据范围开展定量评价研究的新思路。本文借助批判实在论的因果观探讨因果关系和证据链,尝试以Altmetrics 和引文数据为基础挖掘并建立学术成果从公开发表到产生学术影响力的证据链,并通过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的实证研究探讨了基于证据链的定量评价方法。实证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比起传统定量评价方法为科研管理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期刊施引和共被引网络结构演化的视角,探寻研究领域的知识扩散脉络,为基于引文网络的知识扩散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方法】 基于期刊双图叠加知识图谱和结构变换模型,以引文分析为例,通过绘制期刊双图叠加图谱,结合期刊引文网络结构变换计量指标,揭示引文分析领域知识扩散的路径,预测未来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结果】 引文分析研究的知识基础不断演化,核心基础研究正在逐渐增加,核心应用研究依然维持在心理学、教育、卫生学三大领域之中。2012年是引文分析研究网络结构变换的关键之年,Research Policy、Organization Studies、Scientometrics、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将成为引发新的结构变革的潜在标志性期刊。【结论】 为预测期刊知识扩散及其影响力提供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9.
数字出版时代的科学论文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科学论文在网络上产生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引用情况不再是评价论文影响力的单一标准。从评价单篇论文的综合影响力出发,在传统引文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将论文的其他影响力指标考虑进来,提出一种从多个角度全面综合评价单篇论文的思路。选取PLOS期刊中2010年发表的9247篇文献,在浏览、引用、收藏和讨论四个方面选出9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得出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两个主成分。确定每一个主成分的系数后,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分别对指标的贡献程度做出分析。最后计算每一篇论文的综合得分,并将其与传统的被引次数单一评价方法进行比较,认为使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一篇论文的影响力进行测度要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改进现有百分位数指标在揭示期刊载文量特征方面的不足,构建基于被引频次与载文量双重分布的期刊评价指标PRC。【方法】 以2016版《期刊引证报告》生物学学科的85种期刊为研究样本,通过二八定律筛选核心论文样本集,利用布拉德福区域分析法设计基于文献密度分布的载文量权重,利用百分位数建立基于被引频次分布的引文指标,构建期刊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PRC。比较PRC与其他文献计量指标的相关性,验证指标评价效果。【结果】 PRC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影响因子的内在缺陷,也能合理揭示期刊的出版规模效应,很好地均衡了相对值和绝对值两类指标,改进了百分位数指标的评价效果。【结论】 PRC指标兼顾被引频次和载文量双重分布,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衡量期刊影响力,可用于评价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学术期刊评价机构的视角,从评价机构、期刊社、作者、读者的关系分析入手,兼顾指标的人为操纵水平、指标的相对独立性、宏观和微观对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进行选取.认为对于期刊影响力指标要优先选用;对于期刊来源指标可以适当选取平均引文数指标和引用半衰期指标,其它指标不宜选取;对于期刊效益指标可以选取国际检索论文指标和国内检索论文指标,期刊获奖指标适当选用;对编辑质量指标一般不宜选取.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学术期刊影响力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学术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河南省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和h-指数等主要期刊评价指标进行了统计,并与各自学科内各指标的平均值和最高值进行对比,以了解河南省学术期刊的整体水平及其在各自学术领域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Scopus和WoS收录开放获取期刊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引导科学社群定量认识开放获取期刊在当前高水平学术期刊中的整体情况和发展速度,为国内同行进行开放获取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评价的实证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方法】采用引文分析法、多元统计法分析Scopus和WoS收录的OA期刊分布情况,比较各学科OA和非OA期刊各项评价指标均值差异,以及它们在这些评价指标的进步速度上的差异。【结果】发展中国家高水平学术期刊的开放获取程度普遍较高,然而中国出版的高水平学术期刊的开放获取程度却比较低;Scopus和WoS在医学、药学、生物和地球科学领域OA比例较高;Scopus和WoS收录的OA期刊在各学科上的期刊评价指标均值均低于非OA期刊,然而OA期刊相比非OA期刊在期刊评价指标的进步速度上更具有优势。【结论】建议从国家层面对开放获取期刊予以经费支持并制定相应的开放获取政策,在期刊开放出版领域普及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向科研社群普及开放获取期刊的利用政策。  相似文献   

14.
学术期刊网络结构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期刊的载文具有特定结构.文献计量方法和可视化技术为探索期刊的结构特征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以科学学领域权威期刊<科研管理>为例,对其1998~2006共9年内刊发的论文及引文进行了系统分类统计,从载文的地域分布、作者、关键词、文献引用等几方面进行剖析,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并结合近来流行的可视化技术,对刊物全方位计量研究和评述,为管理学研究者、期刊编辑、学术评价机构等提供期刊载文的内在结构、影响力和学术热点等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基于Web of Science和ESI数据库高被引论文的界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SCI)和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在全球科学评价中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利用引文分析工具对高被引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系统介绍了应用Web of Science和ESI数据库确定高被引论文的标准和方法,如限定被引频次法、百分比法、普赖斯定律法、共时法和历时法等。对各种确定高被引论文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单篇论文引证体现的期刊学科贡献性、重要性、长效性以及学术传承性4个维度,对期刊论文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析出重要的实质性引用并将其标准化,从而压缩被引频次的水分,实现更加有效和精准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立足“以文评刊”的理念,从单篇论文引证视角,采用论文引证标准化指数、论文复引频次、文献L指数及F1指数4个维度的6个指标,探索改进学术期刊评价的新方法。【结果】以自然地理学中文期刊为例开展实证研究,6个评价指标能更加准确地表征期刊的重要性和长效性。【结论】相比基于影响因子等传统评价指标的方法,基于单篇论文引证视角的期刊评价改进方法可更加合理地对期刊进行定量评价,有效促进期刊关注论文的学术质量及长期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期刊评价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学术期刊的时效性非常重要,目前缺乏基于时效性激励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提出时效性变权的TOPSIS评价方法以解决这个问题。[研究方法]基于变权的思想,提出时效性变权调节函数,针对时效性较好的期刊,对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提高权重,对办刊历史较短期刊的总被引频次与下载量降低权重,提出变权TOPSIS评价方法,并基于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SSCI期刊,采用中国知网的引文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论]研究发现:必须重视学术期刊的时效性及其关联因素;变权TOPSIS是一种有效的重视期刊时效性的评价方法;变权TOPSIS也可以用于其他期刊特色评价;应注重期刊特色与期刊总体水平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交叉学科内的学术影响力评价是科学计量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其对探究跨学科知识融合趋势及科研人员影响力的测度与评价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的影响力度量方法普遍存在着论文引用的载体单一化、传播单向化,并且没有考虑学者领域交叉程度等问题。[方法/过程]通过提取学者自身的领域信息特征,把影响力双向传播引入论文引用网络中,提出了一种融合论文引用传播与学者信息传播的交叉领域学术影响力识别方法(IPCSI),该方法首先通过量化t时刻节点文献的学科交叉度,构建学者—论文交叉度矩阵,在此基础上将引证文献对节点文献的引用传播作为影响力连边,计算t+1时刻引文因子向量,利用图上排序算法实现学术影响力的后向引文传播。其次,从学者间合著领域相关性视角,通过增加以学者自身为传播载体的学者影响力连边,计算t-1时刻学者因子向量,模拟该时刻下学术影响力的前向信息传播。最后,通过同时建模论文引文传播与学者信息传播,客观再现学术影响力的前序与后序传播过程,并采用调和计量方法分配学术贡献度,最终完成学者影响力双向传播的量化分析。[结果/结论]在真实数据集上验证了IPCSI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  相似文献   

19.
徐小莹  李辉 《情报科学》2019,37(12):71-77
【目的/意义】针对学术期刊多指标评价中存在的复杂指标关系,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深度自编码器的学术期 刊综合评价方法。【方法/过程】考虑到评价指标间存在的复杂相关性,首先分析了两两指标之间的四种关系;其次, 构造深度自编码器将多指标映射到三维隐元空间;然后,利用该空间分析学术期刊影响力;最后,利用非线性曲线 拟合分析预测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指数。【结果/结论】以法学类期刊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综 合具有复杂关系的多指标因素,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学术期刊影响力,能够自动发现指标值异常的期刊,并能 够应用学术期刊影响力分布规律精确预测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指数,是一种有效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江秋菊 《情报科学》2019,37(6):96-100
【目的/意义】本文综合考虑文献的主题、被引频次和发文时间,从三维视角出发,提出一种文献影响力指数 (Influence Index of Document,IIOD)计算方法,在主题分类的基础上对文献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方法/过程】以 中国引文数据库中2013-2017年情报学领域9本期刊的10523篇文献为样本,利用LDA模型进行主题提取,并将 LDA与K-means算法结合实现文本分类,进而计算特定主题下文献的影响力指数,根据文献影响力指数对文献进 行排名。【结果/结论】文献影响力指数综合考虑了文献的主题特征、被引频次和时效性,其排名结果更加全面合理, 为评价文献的影响力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