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丹术延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探讨了内丹术延寿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元神、元气耗散原因和积蓄元神元气的重要性,并提示部分内丹家的养生长寿术及其自身的实践,证明内丹术是养生长寿术。  相似文献   

2.
现代人对身心健康的渴求,对养生、健身的需要随着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而日益提高。体育养生秉承和谐的理念,追求人与自然、社会三者相和谐的整体健康,与"天人合一"思想结合,能使现代人达到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趋于完美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脑是人体的最高机构,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称:"脑为元神之府.”所谓"元神”即为人体精神活动的总称,是生命力的体现.因此,元神的健旺与否,直接影响着肌体的一切活动.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脑子健旺灵活.这里向大家介绍四则健脑益智的方法: 1、勤奋用脑.科学研究表明,勤于思考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张状态,神经细胞得到良好的营养,大脑功能就不会早衰.专家们还发现,人脑极具潜力,一般人都有相当多的脑细胞没有被充分利用,人的大脑受到信息刺激愈多,脑细胞就愈旺盛发达.  相似文献   

4.
哲龙 《武当》2006,(1):50-50
“性理养生”是中国古代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男女性生理、性心理、性技巧、性保健和性功能障碍康复等性科学内容。讲究“乐而有节”,强调“玉闭坚精”,注重摄生,追求长寿。性理养生是研究性生命运动规律,符合并促进人类健康、幸福与长寿的一门养生学问。  相似文献   

5.
练太极拳如何养神等问题。内经《灵枢·本神篇》中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神是由父母阴阳二精相结合而形成的,是生俱而来的。我国古人把与生俱来的神的功能,称之为元神,把人后天获得的意识活动,称之为谓识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元神与识神的关系,由知可知,神相当于大脑。大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练习太极拳养生,应该首重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孔子体育养生观的论述,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养生保健体系,弘扬孔子的体育养生之道,对人类的健康将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郭德才 《武当》2003,(2):44-47
中国本土的道教,是一个重道贵生的宗教。道教历来重视养生延寿、修道成仙,追求不拘于俗、长生不老,其修炼宗旨是“法天贵真,静观天道”,并将自已的身体与自然融为一体。道家认为,人是宇宙自然之子,人的生命与宇宙自然为同一条母根,这一母根自始至终都在人体内保持着连带和遗传性,人与自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是祖国武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武术项目之一。其功法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以提高人体调系统“元神”和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入手,达到改善身体基本状况的目的。其养生保健功效对于防止和延缓人的骨质疏松,改善微循环、延缓肌肉活动能力的衰退是非常有效、经济实惠且易于接受的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9.
章秀 《健身科学》2009,(3):35-35
现代人讲究养生之道,尤其是银发一族。何谓养生?是每天一定要吃早餐还是每天必须运动30分钟?是戒烟戒酒还是早睡早起?当然,这些都属于养生的内容。然而,真正的养生之“道”却指的是法则、原则,区别于个性化的养生经验,它所带来的是一种普遍适合原则,每个人都可根据这些原则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养生保健方法,并将其生活化。自古养生无定式,适合自己方为上。正如哲学家培根在《论养生》中所指出的:“养生是一种智慧,非医学规律所能囊括,在自己观察的基础上,找出什么对自己有益,什么对自己有害……”所以,养生没有“固定蓝本”,不必去效仿别人,应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运用掌握的知识与科技,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和生活方式,使自己聪明地抗老、健康地长寿,这是养生的最高智慧。  相似文献   

10.
练太极拳如何养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练太极拳如何养神范贵林(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练太极拳如何养神,就要知道什么是神,为什么养神等问题。我国古人把与生俱来的神的功能,称之为元神,把人后天获得的意识活动,称之为识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元神与识神的关系,就是大脑功能与意识的关系,由知可知,...  相似文献   

11.
高壮飞 《精武》2007,(3):35-35
太极拳在武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武术又富含哲理,既可技击又可养生。我们应从人类自身的结构去了解自己,再以太极拳的真髓功法去练习,方可达到养生和技击的作用。1.人类未达到自然寿命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指出,所有的哺乳动物的寿命都是其生长期的5到7倍。马的生长期是6年,其自然寿命为30到40年;牛的生长期为4年,其最高寿命为20到30年。所有的哺乳动物差不多都能活到自然寿命。而人的生长期为20到25年之间,其自然寿命应为100到175年,但人实际却达不到,其原因是人类进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邵火焰 《健身科学》2013,3(3):58-58
人们常说“脑子越用越灵”,这是有科学道理的。研究证明,人类的大脑就像身体一样,需要适当的运动。经常动脑,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罹患老年痴呆之类疾病的概率。而中医认为大脑为元神之府,是人体精华和神经高度汇聚之处,是生命要害之所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感觉、思维、记忆力等都受到大脑的操控。学会了养脑健脑的方法,对健康长寿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这些标杆式的长寿老人,则为我们做出了健脑的最佳示范。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三分钓技,七分钓位。”事实也是如此,再好的钓技,如果把钩抛到水缸里,那是钓不到鱼的;钓技再差,或者初次钓鱼的人,把钩抛到鱼窝里,也是可以钓得很好的。人类从钓鱼开始,就在琢磨着怎么选好钓位,而且积累了很多经验,流传着许多选钓位的钓谚。近些年,钓鱼媒体经常发表关于选择钓位的文章,这些钓谚和文章选择钓位的观点大体上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武术有着悠久历史,并融合了道家文化、中医养生文化等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因此,传统武术才真正称得上养生运动。而追求人类的福寿康宁,延长人类的生命,充满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质,养生文化代表着东方人对生命的认知模式,是东方文明古国古老文化宝库中的一种。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华夏民族创造了一种至今让西方人乃至于世界感到不能理解、感到迷惑的养生文化。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待现代传统武术与养生发展,以寻求其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归纳和分析的研究方法,将太极拳理、拳论中的“心”掷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中予以解读。结果认为太极拳健身文化之“心”偏重于它的思维和意识功能。它的机能器官是脑,通过脑的神经活动完成其相应的 活动。  相似文献   

16.
李芮蒙 《健身科学》2013,(11):47-47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可是古人却主张在“静中养生”,这让很多人感到了一丝困惑。即便是在喜欢运动的人群中,也是有的人非要大量消耗体力、出一身汗才觉得爽,而有的人则喜欢配合呼吸、缓慢动作即可。那么,生命到底在于运动,还是静养呢?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人类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在人类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养生理论.在世界各国中,我国的养生理论发展最早且最为系统,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自己鲜明的养生思想观点.在这众多的养生理论中,影响较为深刻的是先秦时期养生思想与魏晋时期的养生思想.  相似文献   

18.
广西传统民俗体育在形式上符合"亲近自然、增进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本原则,在精神上符合"自然、和谐"的养生理念.用养生健身理念引导广西传统民俗体育向现代转化,并以产业开发来引导广西养生健身文化的科学发展,可以促进广西经济朝生态型与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体育人类工效学是通过建立人、机械、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以提高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大众健身服务工作绩效的科学体系。探索体育人类工效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旨在用"人学"的思维方式来解释体育之道德、精神、生命哲学的实质范畴,并借用机械学原理改进体育器械工具技术,开发"实用性"和"器用性"运动装备,为现代体育形态演进效度提供科技支持,以及发挥体育运动场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空间结构上的补偿效应,维护体育科学发展环境系统的生态平衡。通过对体育人类工效学学理框架的梳理,认为人、物的双重作用,及二者之间的辩证互动发展演化构成了体育科学认知方式的逻辑起点;建立"人"与"环境"的和谐辩证匹配关系,为人类体育活动创设绿色健康的运动空间;解决"人"与"物"、"人"与"环境"单向度配置关系,发挥"物"与"环境"的辅助功能,有助于形成三维立体协同治理的文化生态结构范式。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深刻烙印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整体意识'阴阳'和'气'等普遍和谐价值观念,实现传统养生和拳术的和谐统一。人常练太极拳能体悟诸多和谐因素,促进人的心灵趋向美、善,达到与人、社会、自然友善和谐共处。在人类倡导维护和平与共同发展的主题下,习练太极拳对构建和谐社会、人类绿色有机生存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