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卫如 《江西教育》2006,(9):17-18
在当代家庭中,最牵动家长心的问题便是“如何教育好子女”。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家长就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教孩子背故事、学算术;孩子再大一些,家长就把孩子送进经过慎重选择的学前班,让孩子学舞蹈、弹钢琴;上学后,更是为了把孩子送进好一点的学校,托付给好一点的老师而煞费苦心,更不必说把送孩子进各类课外辅导班,不惜重金给孩子增加营养,风雨无阻地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了……用家长的话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能成才!”“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但如何“成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正确与否。人在成长历程的各阶段,心理特征也不同,如何…  相似文献   

2.
李芳 《教育探索》2001,(4):31-32
一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因而家长倍加关心和爱护,这使得家庭教育在理念上有了保障,但同时也容易走进以下误区:(一)重智轻德许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文化学习和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其思想品德的教育。孩子的学习表现及成绩常常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也是家长最为敏感、最能引起情绪波动的关键所在。为了让孩子学习好,一些家长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找好学校,找好班级;有的家长自己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从牙缝里也要省出些钱给孩子买钢琴或让孩子学绘画。家长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  相似文献   

3.
在孩子们真正独立踏上社会之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疑是最主要的教育手段。然而,有不少家长却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好的学校,就为孩子的教育投上了加强险,由此忽略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再加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就业压力和行业竞争加剧,很多家长更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学校,自己忙于工作,甚至与孩子相隔两地,一年见不了几次面。孩子没有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思想上与心理上都不健全,于是就造成了学校埋怨家长、家长又抱怨学校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4.
时下有不少家长,或许出于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或许出于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看到周围的一些家长不惜花高价把孩子送进知名小学或重点中学,自己就按捺不住了,生怕"亏待"了孩子,于是四处求亲拜友,花高价也把自己的孩子"塞进"知名小学或重点中学,以为这样,就等于将孩子送进了升学成才的"保险箱"。殊不知,这种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的盲目择校  相似文献   

5.
朱棣云 《家庭教育》2007,(11S):12-13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呢?每年开学前。总有不少家长托门路出高价,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那些实验学校。还有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老教师家或去教育发达地区的名校寄宿。在这些家长眼里,好学校、好教师就是优质教育资源。让孩子享受这样的教育资源,当然就是受最好的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现状     
《中学生电脑》2011,(11):5-5
不满目前教育体制 不少家长让孩子“在家上学”当很多家长费尽心思、斥重金要把孩子送进好幼儿园、好小学、好中学的时候,一些父母、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长却对身边的基础教育有着诸多不满,并涉足学科教育——让孩子在家上学。亲力亲为地做起了老师,或者让孩子进入个人办的私塾、学堂。他们的做法可行吗?  相似文献   

7.
<正>【本期话题】"高危"警报校长被视为职务犯罪高危人群,倒逼教育体制改革【话题背景】如今,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许多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托关系,找路子,四处奔波。在北京,一些家长甚至不惜花费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把孩子送进名校。因此,校长、教育行政官员也就成为众多家长追逐的对象。北京市西城区检察  相似文献   

8.
魏会 《中国教师》2010,(16):64-64
<正>在过去,不少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自己就万事大吉了,孩子成绩好坏,孩子道德品质如何,都与他们无关,这一切都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我刚刚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9.
岳慧兰 《早期教育》2002,(18):10-11
忙活了好几个月的家长们,终于把孩子送进了称心如意的幼儿园。许多家长松了一口气,总算万事大吉了!以后孩子咋样就看幼儿园老师的了。殊不知这时的孩子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更需要家长的关注、扶持。  相似文献   

10.
何勇海 《教育文汇》2005,(10):23-24
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没时间管孩子,面对漫长暑假,想把孩子送进夏令营,既可让孩子学到课外知识,又有机会结交伙伴,家长也放心,可谓一举三得。但是面对鱼龙混杂的夏令营广告,做父母的却有些不知所措了。  相似文献   

11.
进城务工人员因担心孩子“长大后你就成了我”,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城市学校;某些家长期望孩子“拥有体面的人生”,宁愿多掏几万甚至几十万不等的“赞助费”把孩子送进公认的优质学校;更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名校而设法购买学区房。这些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  相似文献   

12.
如何把孩子教育好.成了时下家长的一大难题。应当说,如今学习、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应好好珍惜,自觉加倍努力:然而,事与愿违,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就喜欢与家长“对着干”,甚至干出令家长困惑、社会不安的事来,对这类孩子,一些家长和老师往往束手无策.其实,打开锁要有对号入座的钥匙,教育好孩子也并非就没有“捷径”可走。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呢?每年开学前,总有不少家长托门路出高价,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那些实验学校。还有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老教师家或去教育发达地区的名校寄宿。在这些家长眼里,好学校、好教师就是优质教育资源。让孩子享受这样的教育资源,当然就是受最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搭好家园桥     
丛明 《山东教育》2002,(36):41-41
孩子是家长心中的宝,送进幼儿园牵肠挂肚少不了。睡得是否香?吃的是否饱?老师喜欢他吗?和小朋友关系好不好?尤其是不大不小的病痛,能否按时服药?做为老师,家长的心事我知道。除了把每个孩子照顾好,及时与家长沟通也很必要。早晨见面把孩子抱,询问在家情绪好不好?生病带药的幼儿需记录好,全天观察护理细致周到。傍晚时分家长到,抓紧时间把情况通报。孩子在园吃得挺好,睡觉不错,也按时服了药。游戏、上课时老师格外关照。对于孩子的不足之处,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把状告。分析情况,采取对策,家园联手,帮助孩子纠正提高。碰…  相似文献   

15.
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后,易出现以下几种负面类型,应引起家长的重视,更好地支持学校工作。 放心型: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学习、安全、品德等全由学校负责,自己不闻不问,甚至开家长会都三番五次请不来,完全把学校当成了“保险箱”。  相似文献   

16.
广大幼儿家长纷纷把孩子送进各种英语学习班,许多幼儿园也开展了幼儿英语教学活动,出现了“幼儿英语热”。幼儿学英语要取得成效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抓住关键期,有专业的师资,明确幼儿英语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同时还需要家长积极配合营造英语环境。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2004,(6A):41-41
把孩子培养好,首先家长要有自信心,要充满成功的信念。家长对孩子抱有更多的信心时孩子也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就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现在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入学开始,就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学习,把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都安排的满满的。孩子多学点东西是好的,家长这个出发点也是好的,但孩子是不是喜欢这样呢?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感受,以至于孩子学得非常辛苦,甚至产生了不想学习的念头,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怎样才能真正培养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现实的教育中由于社会的一些因素给中职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很多家长都是以孩子年龄小,不想让孩子过早的接触社会的思想,将孩子送进中职学习,其次才是为了让孩子学一些实用技术,这就在潜意识里告诉学生,上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混日子。从学生方面来说,认为上中职就会低人一等,就是不如别人,这是长期以来思想的一种错误认识。而归根结底想要改变学生和家长的这种观念还是需要从学生身上下工夫,因为学生是直接接受中职教育的人。  相似文献   

20.
我曾听过这样一件事:有两位母亲,带着她们的孩子去学画画,老师对两位家长说:“你们的孩子在绘画方面都是很有天赋的”。于是这两位家长信心百倍地陪着孩子学画画。其中一位家长总是把孩子画好的每一幅画都拿到老师那里,请老师细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