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引入共生理论,尝试对下梅古村落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共生关系和共生性发展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生冲突状况及其共生条件;其次,提出下梅古村落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共生的目标模式是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模式;最后,从利益表达、利益分配、利益补偿和利益保障四方面来构建下梅古村落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共生机制。  相似文献   

2.
文章试图走出高职教育研究的封闭状态,引入利益相关者概念,以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分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动力机理,并由此得出结论: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必须进行生态位管理,明确"空间生态位"、优化"功能生态位"、拓展"多维生态位",以校企合作的协同效应获取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已经广泛运用到国内旅游研究领域和实践发展中,但在我国低碳旅游研究中尚未得到应有的响应。文章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我国低碳旅游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及现状,指出需要对现有的利益相关者角色和关系进行调整,真正使政府、当地社区、旅游企业、旅游者、非政府组织、学术界、媒体及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正确认识其在低碳旅游发展中的角色,在制度制约下规范自己的行为,共同推动我国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内古村落旅游公司的经营实践,本文尝试引入利益群体与公司治理等理论体系,研究介入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旅游公司的有效治理模式问题。论文首先对古村落开发过程中相关利益群体进行详细界定与分类,系统分析了古村落旅游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利益群体的核心利益诉求及其潜在的矛盾。在系统归纳国内外旅游公司的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从组建共同治理董事会和监事会及处理好各利益群体关系等方面提出古村落公司共同治理的模式;最后,论文构建了以各利益群体全面参与旅游公司治理与完善各利益群体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为核心的旅游公司共同治理模式,以期依此协调各方的核心利益诉求冲突,最终实现古村落开发与利用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基于组织生态学理论,从认知合法性、管制合法性、利益相关者合法性三个维度,采用案例研究法和扎根理论研究法,以HQ合作社和SL联合社为案例,分析合作社的生态位演化过程和演化机理。结果表明,在初创期生态位,合作社通过企业家市场机制和政府支持机制获得认知合法性和管制合法性,是解决“新进入缺陷”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成长期生态位,合作社通过组织声誉机制和内部合作增益机制获得认知合法性和利益相关者合法性,是增强影响力、改善发展环境的重要条件。在成熟期生态位,合作社通过外部合作增益机制提升利益相关者合法性,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在分化期生态位,合作社若能通过管理创新机制提高利益相关者合法性,就能迈上高阶生态位。  相似文献   

6.
利益相关者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旅游规划开发当中,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表现,最后提出了协调利益冲突的几点措施,以期对我国的旅游景区的开发中存在的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各核心利益相关者地位和不同利益诉求研究草原旅游发展模式对促进草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锡林郭勒盟草原旅游发展中各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不协调影响草原旅游的持续发展。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草原旅游发展中各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地位、不同利益诉求进行分析,构建政府主导的草原旅游开发模式、利益相关者分工合作的运营模式和政府、牧区、旅游者共同参与的发展调控模式,并通过组织创新、社区参与机制创新、行业管理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实践草原旅游发展模式,合理有效地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矛盾与冲突,进而推进牧区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引入利益相关者,并考察了利益相关者数目完全信息条件下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旅游资源开发者的行为.通过对有关合约结构的分析,本文认为,完全信息条件下固定合约和分成合约并不会影响旅游资源开发者的行为,但是,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旅游资源开发者却会由于利益相关者的序贯介入而掉入"公共地陷阱",并且会由于开发者的不完美预期,进一步导致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反公共地悲剧"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我国对于旅游企业绩效的评价侧重于经济绩效,较少关注其社会绩效。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界定了旅游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包括游客、员工、社区参与、环境、社会贡献等5个一级指标,以及每个一级指标下所包含的若干个二级指标的旅游企业社会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旅游目的地营销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初步研究。目的地营销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目的地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行业组织、目的地社区、目标市场等,它们有不同的利益,并对目的地营销实施产生不同的影响。目的地营销管理应重视对利益相关者的管理,对特殊的利益相关者群体采取特殊的策略,并建立平衡他们之间冲突的一般准则。  相似文献   

11.
市场竞争等若干因素使古村落旅游文化与品牌建构具有紧迫性。党家村古村落旅游文化与品牌建设滞后。“古村落”文化与品牌建构要突出核心价值,走名牌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业集群是一种旅游经济集聚现象.近年来,民族村寨旅游进一步发展,旅游企业和旅游产品相对集中,少数民族村寨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具有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等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存在生态破坏、品牌缺乏、竞争力不强等制约因素,因此,需要在政府引导,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强化区域旅游竞争力等方面作出切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开发长泰旅游资源推进海西旅游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泰位于厦门、泉州、漳州的结合部,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长泰旅游的开发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举足轻重,目前正遇上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分析了长泰县的旅游资源状况、整体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长寨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乡村生态旅游行业悄然兴起,成为旅游业中一个很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正确有效地运用营销推广方面的理论知识加以指导,对乡村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丰富旅游产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都具有现实的意义。从乡村生态旅游的概念出发,围绕福建省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发展现状,以莆田“笛韵森林人家”为例,通过分析营销推广策略在项目中的运用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推广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具体营销策略,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莆田“笛韵森林人家”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恭城模式是喀斯特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典范。20世纪80年代以前,脆弱的生态环境制约该地区的农业发展,人口增加,土地超载,使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恭城人变生态劣势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农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窑洞式生土建筑聚落孕育了黄土高原的民俗风情、体现出人地和谐发展观,是陕北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重要人文旅游资源。本文介绍了陕北的窑洞式建筑聚落发展及概况,分析其建筑、生态及文化、美学价值,探讨窑洞聚落不同层面的的旅游价值及其实现,深挖黄土文化内涵,在西部大开发及红色旅游蓬勃发站的历史机遇下,将窑洞文化旅游打造成为陕北旅游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7.
关于弘扬畲族文化发展章村旅游经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村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二流的生态环境,独特的畲族文化与民风民情,是发展长三角地区休闲、度假区的怠好场所。但是,目前章村的旅游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为此,笔者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与分析章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提出弘扬畲族文化,创建黄浦江源风景区的总体发展思路,以期为打造黄浦江源章村休闲、度假区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8.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贵州黎平肇兴侗寨325篇有价值的旅游者网络评论和游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肇兴侗寨旅游者对自然景观的偏好不及人文景观,旅游者对带有侗族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偏好较强。民族村寨旅游者偏好具有很强的求真性,民族村寨村民的言行举止、文化习俗和思想态度是民族村寨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从丰富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打造民族的旅游品牌、协调民族旅游与生态环境发展、建设可持续的特色民族村寨旅游、传承民族精粹文化等方面构建民族村寨乡村振兴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发展仅有30多年的历史,贵州西江苗寨是发展迅速的民族村寨之一。2008年政府主导开发后,其旅游产业突飞猛进,成为其他村寨旅游开发的效仿对象。然而在取得各类成绩的同时,由于其在开发过程中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与问题。现有开发模式是否能够既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又保证当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发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