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纳米TiO2富集分离-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环境中的Hg(Ⅱ)、苯基汞,考察了两种形态汞在纳米TiO2上的富集、分离行为。试验结果表明:pH值对纳米TiO2吸附Hg(Ⅱ)、苯基汞影响显著,最佳pH值分别为9.0、10;纳米TiO2对Hg(Ⅱ)、苯基汞的吸附速度快,最佳吸附时间均为12min;φ(HCl)=15%时,对Hg(Ⅱ)和苯基汞的洗脱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采用富集微囊藻毒素的黑色大头鲢鱼为样品,对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RR-,-LR)的提取、纯化和HPLC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实验建立了固相萃取(SPE)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水产品中痕量微囊藻毒素的方法,利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38nm进行检测.其中,微囊藻毒素的提取溶剂分别为5%乙酸、75%甲醇和正丁醇-甲醇-水溶液(1∶4∶15),80%甲醇为洗脱溶剂.HPLC检测中的流动相为含微量三氟乙酸的55%甲醇溶液.研究结果表明,MC-RR的回收率为84.1%,MC-LR的回收率为89.9%.该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方法稳定的特点,适用于快速分析环境产品中的两种常见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  相似文献   

3.
通过电沉积的方法将钯纳米颗粒固定到Ag微电极上,制成了钯纳米颗粒修饰Ag微电极,并将此作为毛细管电泳的检测器测定了葡萄糖,探讨了检测电位、分离电位、缓冲溶液的pH值等条件的影响.该方法线性范围为4×10-5~2×10-4 mol/L和2×10-4~1×10-2 mol/L,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 0和0.997 5,检出限为1×10-5 mol/L,该微电极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迁移时间和峰电流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6%和3.1%(n=8),分别测定了2个健康人和2个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葡萄糖,所得结果与医院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在室温下,用六水合硝酸锌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通过扩散三乙胺制备了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5)的纳/微米颗粒.通过控制反应体系中水的含量,得到了不同形貌的纳/微米颗粒.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MNMOF-6的形貌为纳米颗粒的聚集体,每个纳米颗粒的直径为50-100纳米,样品MNMOF-7,MNMOF-8和MNMOF-9的形貌分别为棒状、针状和带状,我们对不同形貌的MOF-5纳微米颗粒的氮气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采用巯基棉分离富集痕量铜,用3mol.L-1HCl作洗脱剂洗脱富集在巯基棉上的铜,结合离子选择电权法建立了水饮料中痕量铜的离子选择电极分析方法.该法简单、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出限量8.30×10-8mol·L-1铜。相对标准偏差为3.8%(n=7;Cs=7.2×10-7mol.L-1Cu2+).  相似文献   

6.
合成乳糖酰基壳聚糖(GC)并以此为载体材料,采用静电喷射法制备载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GC纳米颗粒.在实验过程中,加入一定量聚氧化乙烯(PEO)于GC电纺溶液中,考察电纺溶液性质对颗粒形成的影响,优化溶液性质参数,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得到表面光滑、颗粒平均直径约为530nm的载IL-1Ra纳米颗粒,并通过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检测得到载药纳米颗粒包封率为(1.52±0.04)%(n=3),载药率达到(90.36±3.46)%(n=3).为了考察所制备的GC纳米颗粒对肝细胞的亲和靶向性,实验以猪肝细胞为实验组,猪骨髓基质干细胞为实验对照组,分别加入FITC标记的GC纳米颗粒培养24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猪肝细胞表面荧光信号明显强于骨髓基质干细胞,表明本实验所制备的GC纳米颗粒具有明显的肝靶向功能.  相似文献   

7.
乳液体系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胶体稳定性是一个关键参数。因此,本次实验通过将大豆油和水与表面活性剂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20)醚月桂酸酯(Tween 20)混合制备研究水包油乳液的胶体稳定性。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通过粒径和ζ电位测量,考察了沉淀时间和乳化剂浓度对纳米乳液胶体稳定性的影响。样品制备1天后,纳米乳液在Tween 20浓度为2-5%(重量)下保持稳定,最佳表面活性剂浓度是3.5%,在该浓度下ζ电位和粒径分别为-35.93 mV和37.17 nm。进一步研究了胶体在唾液、胃液和肠液等体液中的稳定性,结果显示颗粒大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制备不同粒径的胶体金颗粒并用于标记免疫球蛋白M(IgM)抗血清,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共振散射光谱法考察了不同粒径的金标记抗血清的标记效率以及液相免疫金体系的共振散射效应.结果表明,液相体系宜选择小粒径纳米金颗粒.  相似文献   

9.
溶剂萃取法在钨的分离、纯化、富集和回收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点.而萃取剂[ψ(N235)=15%,ψ(仲辛醇)=20%,ψ(航空煤油)=65%]中有机胺的含量直接关系到钨收率的高低.利用甲基橙与有机胺反应生成黄色络合物,进而用氯仿萃取进行比色测定以监测萃取剂中有机胺的含量,从而保证生产的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在真空条件下检测有机污染物挥发组分的新方法.在模拟的真空环境中进行有机污染物的采样、富集.利用纳米纤维作为吸附剂采集真空中的有机污染物,并且用甲醇洗脱.甲醇洗脱液中的组分利用气相色谱(GC)和气质联用(GC-MS)进行检测.纳米纤维由静电纺丝法制成,其材料为聚苯乙烯.实验前,纳米纤维在乙醇溶液中超声15分钟以去除杂质,后将其移入60℃的烘箱烘干,最后将10mg处理好的纳米纤维装入热塑性聚酯布袋中制成富集器.选择真空泵油和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作为目标物测试吸附剂,在真空环境中研究其采集效果.实验分别在压力为10-4和103Pa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纳米纤维的富集器在模拟的真空环境中对有机物具有采样和富集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月鳢血液的研究及其与性别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月鳢血细胞的显微结构、数量、大小,核的大小,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等方面进行了观察、测定,并进行了雌雄两性比较。结果表明,月鳢的血红蛋白量为(8.06±1.78)g/100ml;红细胞数量值为222.52±57.53(10^4/mm^3);白细胞数量值为2.25±0.51(10^4/mm^3);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淋巴细胞占(68.78±4.68)%,单核细胞占(8.42±1.78)%,血栓细胞占(7.59±5.54)%,嗜中性粒细胞占(15.53±5.54)%;红细胞大小(长径×短径)为(12.64±0.48)μm×(7.44±0.30)μm;红细胞核大小(长径×短径)为(6.02±0.29)μm×(1.89±0.14)μm。性别对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血液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红曲霉发酵酿造茶酒的原料中添加制茶下脚料,实验对比测定了发酵前后各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前物料中各营养含量分别为,总糖(302.2±3.29) mg/g,还原糖(126.3±7.46)mg/g,多糖(175.9±9.05) mg/g,粗纤维27.1%,氮(40.64±1.06) mg/g,游离氨基酸(47.04±0.75) mg/g。发酵后物料中总糖(199.1±1.64) mg/g,还原糖(29.07±0.34) mg/g,多糖(170.0±1.30) mg/g,粗纤维18.8%,氮(37.02±0.86) mg/g,游离氨基酸为0 mg/g。发酵前后物料总重量利用率39.4%,各营养物质的转化率分别为总糖60.06%,还原糖86.01%、多糖3.35%、粗纤维30.62%、氮8.91%、氨基酸为100%。发酵茶酒的酒精度达到13%。  相似文献   

13.
采用美国PowerIntegration(PI)公司的单片集成Dc—DC开关电源芯片DPA—Switch,设计并制作了一种DC—DC反激式高频开关电源,能够在12~48V电压等级蓄电池供电的电力电子系统中作为控制电源。介绍了以DPA—Switch系列DPA425芯片作为控制核心的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着重讨论了工作频率达400kHz的高频变压器的设计与制作。研究结果表明,该电源能够在12-48V电压等级蓄电池系统中稳定工作,输出±15V(0.3A)和±5V(0.5A)四路直流电压,各路输出电压波动小于5%,满足设计要求,该开关电源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眼进程不同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学变化,探讨白内障进展程度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视力一眼≤0.2,另一眼≥0.6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0例,视力≤0.2眼为A组,视力≥0.6眼为B组,分别对其双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大小变异系数(CV)及六角形细胞比例进行检查。结果A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297.65±364.66(cells/mm^2),变异系数(56.65±7.28)%,六角形细胞比例(35.06±5.45)%;B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570.46±340.25(cells/mm^2),变异系数(47.59±7.03)%,六角形细胞比例(41.97±5.19)%.A,B两组比较,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大小变异系数(CV)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进展程度的加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细胞大小变异系数增大、六角形细胞比例减少,显示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凋亡可能与白内障的进展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体外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网络为模型,应用钙成像技术,观察不同浓度乙酰胆碱(ACh)对海马神经元网络同步自发钙振荡的调控作用。方法取(18±1)d的SD胎鼠,分离海马组织,制成细胞悬液,进行细胞培养。培养9—13d的海马神经元用于实验。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ACh,应用钙成像技术,观察其对钙振荡频率的影响。结果加入1umol/LACh后,钙振荡频率增加至对照期的(116.10±2.63)%(x±s,n=16);加入10umoL/L,100umol/LACh后,钙震荡频率增加到对照期的(138.39±4.03)%(n=27)和(141.37±2.33)%(n=21);而加入500umol/LACh钙震荡频率在前4min可增加到对照期的(156.81±1.65)%(n=18),但在后6min时段内海马神经元网络同步自发钙震荡频率减慢,到16—18min,钙震荡频率减慢至对照期的(52.27±0.55)%(n=18)。结论ACh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加快海马神经元网络同步自发钙振荡频率,调节神经元网络兴奋性。  相似文献   

16.
以1mg/ml的柑橘和瓯柑橘皮类黄酮溶液、1%的柑橘皮和瓯柑橘皮水、乙醇提取液各0.1mL加入离体蛙心灌流液,结果使蛙心收缩力分别提高101.3±49.6(%),94.0±25.2(%),81.4±38.5(%),93.9±34.0(%),150.3±117.8(%),165.1±113.5(%);心率分别降低19.8±31.9(%),22.1±22.3(%),28.0±16.2(%),28.5±20.8(%),19.3±14.2(%),23.0±24.3(%)(均P〈0.05)。说明柑橘和瓯柑橘类黄酮、柑橘皮和瓯柑橘皮的水、醇提取液对离体蛙心均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作用,各药物的持续时间在2~12min之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监测血清脑钠肽水平下,短期使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分为常规组和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组,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和超声心动图情况,并监测BNP水平。结果:治疗7d后,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组临床有效率明显好于常规组(81.7%vs61.6%,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常规组(51±6)%vs(46±5)%,(P〈0.01),且血清脑钠肽水平明显降低(498±209)pg/mL vs(642±318)pg/mL,(P〈0.01),血清脑钠肽下降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提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提高及血清脑钠肽下降均强于无效者(P〈0.01)。结论:在血清脑钠肽指导下短期应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有助于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在预防脊柱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脊柱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术后均给予常规药物预防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给予足底静脉泵物理干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d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下肢肿胀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术后7d,两组患者下肢肿胀明显缓解,其中观察组下肢周径差值仅为(1.3±0.3)cm,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D-二聚体含量呈下降趋势,仅为(0.6±0.1)ng/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7d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3%和18.6%,观察组较低(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足底静脉泵在预防脊柱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能够安全、够快速缓解腿部肿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从竹叶中提取黄酮和多糖,用抑制亚硝酸盐显色的方法测定了竹叶黄酮和多糖清除亚硝酸盐的作用,并同Vc比较。结果:竹叶黄酮对亚硝酸盐有较强的清除率,剂量从0.1mg增加到4.0mg,清除率从15.72±1.83(%)增加到84.59±1.16(%),量效之间呈线性关系(r=0.9649);剂量再增加到5.0mg,清除率不再显著增加(P〉0.5)。竹叶多糖对亚硝酸盐也有一定的清除率,剂量从0.1mg增加到3.0mg,清除率从8.55±0.46(%)增加到36.10±0.61(%),量效之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0.9789);剂量再增加到4.0mg和5.0mg,清除率并不再增加(P〉0.4)。Vc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相当高,0.1mg剂量的清除率即达到61.24±6.31(%),剂量增加到1.0mL时清除率已达到100%,清除率随剂量增加的曲线似抛物线形。Vc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同剂量的竹叶黄酮和竹叶多糖(均P〈0.001)。  相似文献   

20.
灵芝凉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灵芝凉茶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温高压法提取葛根等药质有效成分,浸提条件为:料水比1:20,0.1MPa,121℃,0.5h.与茶提液进行调配时,通过添加包埋剂(β-环化糊精)和甜味剂(木糖醇糖浆与蜂蜜)得到口感清爽、色泽均匀、体态澄清的灵芝茶饮料,最佳的成分配比为:灵芝提取液25%(V/V),茶提液35%(V/V),β-环化糊精1%(W/V),甜味剂6%(V/V).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灵芝凉荼的最佳防腐护色方案,成分配比为:山梨酸钾0.20g/kg,抗坏血酸0.03%,柠檬酸3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