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事件性新闻,即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概貌性、经验性或典型性的报道。1998年,时任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主任的蔡惠福对部分军区军兵种报纸所刊发的新闻稿做过这样的统计分析:当年9月,各报所发的新闻稿件中,非事件性新闻平均占到了71.8%;2002年3月,学者王希鹏对部分军区军兵种报纸的一次统计结果表明,非事件性新闻比例有增无减,上升到了73.1%。由此可见,非事件性新闻在军队报纸上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写好非事件性新闻呢?  相似文献   

2.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标准。新闻学释义为:“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构成新闻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高,越丰富,价值就越大。”所谓新闻特殊素质就是它所包括的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和趣味性等等,新闻记者要根据新闻价值进行采访、报道,这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才能把握住新闻价值?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认为,新闻价值的实现程序,与传播者对新闻事实的及时发现、深入发掘、正确认识等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典型新闻题材,及时发现新闻题材,深入挖掘新闻题材,从全…  相似文献   

3.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的能力,也称新闻嗅觉或新闻鼻、新闻眼。它是记者的一种基本素养;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是记者发现新闻线索、写好一篇新闻稿的先决条件,是采访的基本功。有了较强的新闻敏感,记者才能在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事实中,通过观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10,(4):1-1
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有若干个,显著性是其中之一。何谓显著性?说雅一点,是指新闻人物和事件具有的引人注目的特质。说白一点。就是指名人,名地和重大事件。职务越离,名气越大的人,其一举一动新闻价值也就越高。反常的人,或反常的事,也同样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西方媒体曾流行一个“新闻数学公式”。很能解释这个道理。其公式是:  相似文献   

5.
非事件性新闻,即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概貌性、经验性或典型性的报道,而不是仅仅报道一个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1998年,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的蔡惠福主任对部分军区军兵种报纸所刊发的新闻稿做过这样的统计分析:当年9月,各报所发的新闻稿件中,非事件性新闻平均占到了71.8%。今年3月,笔者对部分军区军兵种报纸的再一次统计结果表明,非事件性新闻比例有增无减,大约占到了73.1%。由此可见,非事件性新闻在军内报纸上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鉴于非事件性新闻在军队报纸中的主导地位,它的成功与否已经成为军队提高报纸质量的关键。增大非…  相似文献   

6.
一篇新闻稿从采访到见报,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新闻事实一进头脑“加工厂”,往往会融入新闻发布者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是非标准、情感投入、兴趣爱好,对千千万万读者产生影响。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报道是人的主观反映客观的活动。假如报道者的主观倾向与客观事实相脱离,就难免产生新闻偏见。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新闻报道也越来越多元化,读者对新闻报道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一篇好的新闻报道,不仅能言简意赅介绍新闻事件,还会运用恰当的文学手法进行润色,凸显出不同类型新闻稿件的特色,提升新闻稿件立意,树立鲜明的新闻稿件冈格。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稿写作中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新闻稿件,优化新闻稿写作结构;根据新闻报道特色.  相似文献   

8.
从两次调查来看,国际新闻可以有三个初步的价值衡量标准:一是大国新闻的关注度较高;二是硬事件新闻的关注度较高;三是软性新闻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
娄炜栋 《新闻实践》2012,(10):52-53
细节失真就离"虚假新闻"近了一步 新闻稿要避免"千事一样"、"千人一面",细节便成了吸引受众目光的关键。艾丰先生说:"有特色的细节,常常成为一篇报道最生动、给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有了一个个生动的细节,让新闻稿有血有肉,画龙点睛,也就是常常挂在我们嘴边的那句名言——细节决定成败。去年10月,我省成立虚假新闻投诉中心,至今已有10个月,受理投诉700余件,  相似文献   

10.
端木夏 《新闻界》2000,(5):59-60
读者看新闻,对新闻事件总有自己的评价。其评价的客观根据,除了有它种信息来源的读者,总是所读新闻提供的材料。这就有一个新闻导向问题。新闻导向正确与否,不在于报道的事是社会的光明面或是阴暗面,关键是怎么样报道。其中的重要一环又在材料的取舍与表述。正确取舍和表述材料,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事件。不能正确取舍和表述材料,读者据以对事件作出的判断就会是错的。导向不可能正确。下面评析报道同一事件的两篇新闻稿,就因取舍和表述材料不当而出现了导向错误。本文系探讨新闻写作业务,故对涉及的报纸隐去真名,分别用“甲”、…  相似文献   

11.
朱锡光 《新闻实践》2010,(10):74-75
“新闻通稿”是新闻行业的专业术语,它一般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活动的主办单位提供给前去采访的新闻记者的基本情况介绍,包括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意义和经过,活动的主要内容以及有关背景等。它虽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新闻稿,但新闻要素基本完备,记者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采用。另一种也是由活动的主办单位提供,但它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新闻稿,记者不可以随意增删,直接采用就行。  相似文献   

12.
王进 《新闻世界》2013,(10):153-154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上方方面面的事情都有可能在中国国内引起反响,国内老百姓了解国际大事的愿望也与日俱增,这使得各大新闻媒体对国际新闻版块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作为一名都市报国际新闻版编辑,需要具备一定的选稿技巧,才能在浩瀚的普通新闻稿中“慧眼识珠”发现有重要价值的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3.
一 些重要新闻事实因得不到及时反映 ,报道和传播就成为旧闻或历史。那么 ,如何报道已过期的重要新闻呢?笔者以为可以从扬长避短 ,避急求深 ,转化为非事件性新闻 ;撰写记者述评 ;撰写一定程度的新闻评论 ;通过人物访谈把整个事件凸现出来 ;留意发展 ,抓住新闻由头以及作后续报道等多个方面作努力。扬长避短、避急求深 ,转化为非事件性新闻重要新闻体现在报纸上的新闻文体 ,以事件性新闻为主 ,其新闻价值受新闻事实所发生的时间的限制。而非事件性新闻 ,时效性差 ,但指导性强 ,报道的是一个阶段持续发展的事物 ,时间概念在“前一个阶段” ,延…  相似文献   

14.
孙法智  任建谊 《传媒》2000,(3):16-17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高越丰富,价值就越大。 新闻价值观决定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价值取向。资产阶级新闻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对于判断、衡量、取舍和选择新闻的标准截然不同。新闻工作者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才能正确判断和衡量新闻价值的大小,并决定其取舍。 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把导向性作为新闻价值的第一要素,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作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新闻专题就是各个新闻网站根据新近发生的某个或某系列有重大影响的新闻事件,或自身对某个新闻事件的判断,经过周密的策划,运用互联网最新和最全的技术手段,集新闻稿件、照片、视频、音频、论坛互动、网上访谈等表现形式和手段于一体的综合性新闻报道集合体,它属于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起到了报道最新动态,整合新闻资源,揭示新闻事件本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振义 《新闻传播》2010,(9):118-118
是否能采写出一篇有价值、有一定影响的新闻作品,关键在于记者的“内功”练就得如何。本文从新闻采访的角度,提出应把握好新闻采访的“四最”,即最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最有价值的事实、最佳的角度、最独特的新闻,以为采写好新闻稿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一般新闻而言,鲜活、生动的事件性新闻更具有新闻的故事性,贴近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新闻价值也更为突出,因而对读者更具吸引力,能激起读者的关心。这类新闻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仅"可看",而且"可讲",能够在读者的口头传播中扩大新闻影响力,提升新闻价值。正因如此,努力提高事件性报道在版面上所占的比例、一版头条多用事件性新闻,不仅仅是吸引  相似文献   

18.
"年度新闻"是新闻价值观的鲜明体现 新闻是选择的艺术,而选择的标准就是新闻价值观。据《新闻学词典》的解释,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  相似文献   

19.
石翼 《军事记者》2010,(2):65-65
五个“W”指新闻的五个要素,即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这五个“W”是怎样来的呢? 1851年关联社首次用电报发新闻稿。由于当时电讯技术很不完善.收发电报常出现故障。于是编辑部就向记者提出发稿要求:发新闻稿时一定要把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要素统统塞进第一段,这样,一旦电讯发生故障,只要第一段收到了.也算收了一篇完整的新闻稿.  相似文献   

20.
翻读历年好新 闻作品,一些看上去 非常朴素的文章给 读者留下了美好的 印象。从中我想到了 新闻的朴素美这个 问题。当年周恩来总 理曾说:“劳动可贵, 朴素最美。”这句话 用于新闻写作也同 样适当。新闻的力量 在于真实。新闻越朴 素就离真实越近。 目前有的新闻 稿越写越长,场面铺 得很大,记者的话太 多,实际东西不多。有 的新闻稿写得太花 哨,描写性的话太多, 这些文章就像一个 人施了太多的脂粉, 模糊了本来面目。 新闻朴素美的基 点是用事实说话。 1992年中国新闻奖 一等奖作品中有一消 息《上海证券交易与 国际市场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