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真同志在与记者、通讯员谈新闻采写时说过:“你们写的新闻就象棉花一样,占的地方很大。一斤铁块,体积小,你挤不出它有什么空气和水分。一斤棉花,放在那里就是一大堆,用手一挤,多数是空气,虚的。新闻要写实的,文字要精炼,要学会写铁块式的短新闻,反对棉花式的长新闻”(《新闻研究资料》第十七期)。深刻理解彭真同志这段形象而精辟的论述,对我们写好新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彭真同志在与记者、通讯员谈新闻采写时说过:“你们写的新闻就象棉花一样,占的地方很大。一斤铁块,体积小,你挤不出它有什么空气和水份。一斤棉花,放在那里就是一大堆,用手一挤,多数是空气,虚的。新闻要写实的,文字要  相似文献   

3.
新闻"新"是第一位的。在日常新闻采写中如何求"新"是每一个新闻记者要面对的问题。 一是时效求新。它要求记者在第一时间采新闻、写新闻、发新闻,要有分秒必争的时效意识。我们最早写新闻用稿纸写好后,再寄到报社、电台,少说也要几天时间。那时候,求时效,  相似文献   

4.
刘厚良 《军事记者》2013,(10):72-72
新闻界有句行话:抢新闻。说的就是新闻人要有一双发现新闻的慧眼和快写快发的能力。虽然从事新闻报道时间不长,但一条突发新闻却让我真切地理解了"抢"新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1942年,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就讲到:"应当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1946年,胡乔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题为《短些再短些》的文章,倡导写短新闻、短通讯。上世纪50年代,新闻界前辈赵超构进一步呼吁文章要"短些、短些、再短些"。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内新闻业内,新闻要短,  相似文献   

6.
有一家媒体近期举办的记者、编辑和通讯员培训班上,一位讲课的资深编辑说,我给大家提一条冷门建议:请各位挤点时间,把鲁迅先生写的《文章秘诀》一文找来读读,反复深入研究他总结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12字对深化文章"有真意"的理解,增强所写文稿生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要深化对写文章"有真意"的理解呢?首先,深化了对写文章"有真意"的理解,就能做到真想写才写。真想写的前提是,  相似文献   

7.
在基层部队举办的新闻培训班上,学员们提问最多的问题是"怎样抓新闻"。因为许多初学新闻的同志不知道写啥,于是见啥写啥。而这样写出的稿件传到媒体采用率很低,不少报道员为此苦恼。  相似文献   

8.
新闻写多了,难免有种"疲惫感"。年年工作相似,生活一样,好像新闻也差不多,写得没劲,可以"复制"了。我认识不少通讯员,就有这种抱怨。他们觉得平静的生活没有新闻,写出的稿件质量可想而知。怎样才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挖掘新闻,从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捕捉“新意”,用“新”来带动时效、精练和报道质量,令人深思。在这里,笔者想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要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就要求记者善用独特视角报道新闻、强化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意识、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学会引导采访对象。要想提高收视水平,就要把"三贴近"贯彻落实到新闻宣传的各个方面,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树立好的文风,多写深入浅出、简洁明快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洪湖报把认真写好新闻评论作为办报人的“庭园经济”来经营,撰写编发了不少有一定分量和影响的新闻评论,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如何使地方小报的新闻评论写得有分量,做到“报微言重”能服人呢?洪湖报的作法是: 注重新闻评论的指导性。评论一定要紧扣时代脉搏,反映大主题。去年初,洪湖报针对社会上轻农业、挤农业、挖农业的现象,连续发了《居安思危话农业》、《重视粮食兴农业》、《减轻负担保农业》等9  相似文献   

11.
后新闻传播时代,新闻报道活动出现了报道价值观多元、新闻信息把关作用弱化、报道方式过度娱乐化、信息量过载等诸多问题,不仅干扰了新闻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也影响到政府对公共事务的治理。因此,从媒体角度,要加强媒体行业自律,倡导新闻专业精神,利用新技术堵漏,实现"疏";从政府角度,要加强新闻立法,建立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加强公众教育,进行"导",通过"疏"与"导"的结合,妥善解决新闻报道活动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飞 《新闻传播》2010,(3):99-99
之所以这么晚写下这段文字,回首"沿边行",原因有三个。一来,我只是个新闻报道实践者,不善也不会写新闻论文;二来,实践是最好的新闻,怕一总结,就"搁浅"了;三来,"沿边行"一路千头万绪,总怕挂一漏万。  相似文献   

13.
写新闻.特别是经济新闻和科技新闻,免不了要和数字打交道.因为数字往往是新闻事实的佐证,也是传播观察和报道新闻的一个观点。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1994,(1)
抓好稿“六”字诀重大事件、重要情况,促进人们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写稿的基础。要尽可能地少用形容词写新闻,防止失实。新──主题新,内容新,角度新。要锐意“出新”。快─—时效性强,写得诀,发得诀要求是当日新闻、昨日新闻、...  相似文献   

15.
在2012年度浙江省重大主题报道创新活动评选中,《丽水农民资产为什么能变为资本——中国首个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启示》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作为这一报道的采写者,既感到高兴和自豪,更觉得这是对基层媒体记者辛勤耕耘、默默守候重大主题新闻的肯定与鼓励。笔者跟踪守候了五年时间,终于抓获了这条新闻"大鱼"。由此,笔者深切地体会到,重大主题报道创新,要有甘于寂寞、坚持守候的心态,更要有"钓大鱼"的精神和勇气。在新闻题材的把握和具体采写环节上,特别要做到发现"鱼踪"不放松,巧织"渔网"捕"活鱼",细工慢火炖"鲜鱼",这样才能写佳作、出精品。  相似文献   

16.
去年我爱上了新闻写作,今年县、省的报刊、电台、电视台共采用了我的稿件19篇。一年时间的写作实践经验,使我悟出了两点体会,那就是:三股劲,即:挤劲、钻劲、韧劲,和三积极,即:写稿积极、发稿积极、看稿积极。挤劲:作为一个业余通讯员,时间是很紧张的,特别是农忙季节,就需挤时间,勤琢磨。钻劲:业余爱好者多数没经过专门培训,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写出好作品,就要下功夫,刻苦钻研。韧劲:业余搞新闻写作,贵在有恒心,不能像花开花落,一阵一阵的。写稿积极:作为刚学写新闻的人,发现一条好  相似文献   

17.
现场新闻与"现场"意识《西南铁道报》王振洪在新闻这个大家族中,现场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就在于"现场"二字。它规定着现场新闻的外延和内涵。从采访上讲,作者必须到新闻事实的发源地,从现场角度透视新闻,抓第一手材料;从写作上讲,主要靠第一手材料写稿,以叙述...  相似文献   

18.
著名记者郭玲春曾谈到她对新闻写作的自我要求——“我要写得与别人不一样”。同样,“你写的评论写得同大家不一样,你的评论就是最好的评论”——新闻界前辈这样认为。这里所说的不一样,就是说要有新意。新闻要新,评论更要新。1999年8月,我撰写的评论《踢好“后三脚”》,在铜山日报综合新闻版头条发表后,同年8月24日的经济日报、第10期《党的生活》杂志等报刊也先后刊出。这篇评论先后5次获奖,其中一等奖两次(获徐州市好新闻一等奖,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国内工作部等四单位联合举办的征文一等奖)、二等奖3次,是当…  相似文献   

19.
刘彬 《新闻爱好者》2005,(11):32-32
我是一个72岁的农民,与锄头镰刀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到了晚年才与新闻结缘,做了一名业余通讯员。回忆16年来走过的新闻路,我体会最深的就是:要想写好新闻,必须多学习,勤执笔,善于下水捉活鱼。  相似文献   

20.
广播新闻在写作上,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力求"短"、"精"、"简",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社会,从而提高广播新闻的收听率,增强广播的竞争力,发挥广播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