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ICP-MS法测定茶叶及茶汤中铅、铬、锌、铜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研究不同浸泡时间和浸泡次数对茶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从而对饮茶安全作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茶叶干样中重金属含量越高,茶汤中的重金属含量也越高。四种茶叶茶汤重金属浸出量均未超标,饮用安全。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各元素浸出量不断增加。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逐次下降。茶汤中重金属的含量以头道茶最高。  相似文献   

2.
你知道吗     
正为什么保温杯不能泡茶叶保温杯泡茶不仅会降低口感,而且容易危害健康。据报道,如果用保温杯泡茶,使茶叶长时间浸泡在高温、恒温的水中,就如同用温火煎煮一般,茶中的维生素大量被破坏,芳香油挥发,单宁酸、茶碱大量浸出,不但降低了茶的营养价值,还会使茶味苦涩,甚至因为浸泡时间太久,茶叶可能会释出重金属物质,有害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精制茶厂中,要想把毛茶中不同等级茶叶分开,一般采用筛网、风扇等。而茶叶静电选分机是根据不同介质(茶叶与茶梗)之间电性能(如介电常数、电阻率等)的不同,而将茶叶、茶梗选分开。在国内静电拣梗的研究史上,有人曾发现过所谓“昙花现象”,即巧遇某种条件时,电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苑》2008,(5):73
从事茶叶工作60多年的黄崇焘先生再次荣获“觉农勋章”。黄崇焘长期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加工、贸易和研究工作,指导科技成果转化20余项,创制名优产品11个,在茶叶人才培养和软件学科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其茶叶著作文章累计180余万字,曾参加编写国家“八五”重点图书《中国茶叶大辞典》和农业部《茶叶初(精)制技术》等,多次被省市科协评为先进个人,获“中华茶寿星”等荣誉称号。业绩先后收入《中茶史录》、《中国专家大辞典》、《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中国世纪专家传略222》、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祖先最早是用茶做药的。古书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另据考古工作者从茶树化石中的发现,强有力地证明我们的祖先最早发现茶叶、栽种茶叶的。到秦汉时期,已开始以茶作为饮料,到了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茶叶的加工、品饮才形成系统理论,上升为“中国茶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茶文化影响深远,英国最早向中国进口茶叶,俄国的茶叶也是中国人去种植的,日本的“茶道”也是从中国输入的。  相似文献   

6.
郑心  夏冰 《科学中国人》2023,(12):82-83
<正>中国人大多是爱茶的,即便有些人“六茶不识”,也总能在嗅到茶香、品到茶味时心生静谧。茶本起源于中国,一杯中国茶,初品“色香味”,再品“精气神”。“茶和天下”的文化、“清静和雅”的理念既被书写在卷帙浩繁的典籍中,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在一次次技术革新的支持中,鲜活于当下。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郝志龙投身茶叶加工工艺研究十数年,正是茶韵悠长的见证者,也是继续为茶香添韵的行路人。  相似文献   

7.
吃茶之益     
茶叶是全世界人民普遍爱好的一种饮料。我国利用茶叶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了,开始作为药物,以后发展为日常的饮料。《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神农赏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以后东汉华陀所著《食论》、唐代《本草拾遗》、明代《茶谱》等古书中都有关于饮茶功效的记载。人们常提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了。茶叶如此广泛的被人们所利用,不仅它可以止渴和丰富人们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12种市售茶叶经沸水浸泡的茶叶水中的铝含量。经实验测试12种茶叶水中的铝含量均在安全摄入量范围内,铝在不同种类的茶叶水中溶出量不同,在同一种茶叶经沸水浸泡后的一泡、二泡、三泡液中溶出量也不同。本文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茶叶中铝含量提供了资料及数据,也为健康饮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该矿区金矿可供回收利用的元素为金、银综合回收。在本次试验中采用单一重选、单一浸出、单一浮选、重选+浸出、重选+浮选5种工艺进行了对比,因原矿中有部分颗粒金的存在,重选工艺可以保证颗粒金的回收。最终推荐采用原矿重选+浸出工艺。最终获得重选+浸出流程金的总回收率为95.34%,银的总回收率为83.73%。  相似文献   

10.
《云南科技管理》2015,(6):62-65
酸茶是我国民间一种传统茶叶制品,但一直缺乏相关的研究。文章中采用自然发酵的方式,探讨了茶树鲜叶在泡制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成分变化规律。在11 d的发酵过程中,p H值、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内含成分的含量均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在发酵初期的3 d下降迅速,然后下降缓慢并逐渐趋于稳定。在发酵第7 d的时候,有利于形成泡制型酸茶的独特品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喝茶的历史很久了,据古书上的记载,我国在公元前三百五十年左右就栽培了茶树,比起任何国家都早。喝茶在我国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并且还拿它来作为礼品或招待宾客,我国古诗上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名句。茶叶最主要的成分是单宁,它的含量约是百分之十至二十四。单宁味涩,有杀菌的作用,还能把饮料中不干净的漂浮物带着沉淀下去。茶叶中还含有约占百分之七至十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类(葡萄糖、果糖、蔗糖)及百分之六至十的果胶。在药物上很重要的咖啡碱、可可碱和茶碱,在茶叶里约含有百分之二至四。所以在古时候也拿茶叶当药来煎饮,就是现在也有时拿它当药用。茶叶中最宝贵的成分是维生素,鲜茶叶中所含的丙种  相似文献   

12.
赵和涛 《资源科学》1991,13(3):38-40
多年来,我国的茶业生产基本沿袭着采摘芽叶加工成各种茶叶,从而获得收入的传统的单一生产经营方式。而对茶灰、茶末、茶梗、茶朴、筋毛、茶籽(茶果)以及被修剪的枝梢等副产品,大都未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使几百万吨茶叶副产品白白抛弃。这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成为某些茶叶生产单位难以处理的“包袱”。然而,国外如日本、苏联、印度等产茶国,  相似文献   

13.
茶多糖是茶叶中一种重要的功能性大分子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保健功效随着茶叶在医药、人体保健、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茶多糖的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茶多糖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为原料,分别与青稞、黑枸杞、红枸杞进行配伍,研发出金露梅袋泡茶系列产品。冲泡金露梅袋泡茶,适宜冲泡次数为2次,时间以5min~10min较优。3种配伍的金露梅袋泡茶多酚含量为13.79%~15.05%,接近普洱饼茶;总黄酮含量在14.75%~15.58%,远远高于海南苦丁等茶叶;可溶性总糖含量为13.6%~14.5%,远高于铁观音等著名茶叶;总灰分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低于特级花茶、普洱茶、碧螺春、毛尖茶叶含量。  相似文献   

15.
喝茶可防癌     
《科技广场》2002,(3):45
茶叶对人体有保健作用,还可以防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专家经过20年的研究,首次为这一说法提供了直接的证据。目前他们已发现茶对由化学物质诱发的食管癌、结肠癌、肺癌、口腔癌和肝癌都有预防作用。从天然食物寻找肿瘤的化学预防剂,是预防肿瘤的发展方向。这项名为《茶叶防癌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和卫生部的科技进步奖。茶叶是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我国又是产茶大国,因此这一研究还有经济意义,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研究人员从多种茶叶成分中筛选出茶多酚、茶色素、儿茶素等几种…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文化》2012,(7):4-5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连续两份关于立顿和其他知名品牌茶叶的报告,让茶叶农药残留问题成为焦点。作为绿色保健饮料,茶叶是除水之外的世界最流行饮品。如今“绿和”的这两份报告都强调这些茶叶使用农药并“检出农药残留”,这令嗜茶的中国人迷惑:茶还能喝吗?  相似文献   

17.
侍兴君  魏宗武  魏雪艳  高玚 《大众科技》2021,23(4):45-47,44
文章针对碱性湿法浸锑过程中,人工操作误差大,造成药剂用量不均、浸出指标不稳定的问题,设计了一套碱性浸出锑的自动控制系统并对含锑金精矿进行碱性湿法浸出研究.通过PLC控制系统进行碱性浸锑,不仅可保证浸出过程稳定,减少浸出药剂消耗量,降低电能消耗,同时可获得锑的浸出率为93.17%.  相似文献   

18.
宜昌地区是湖北省茶叶主产区之一,是著名的“宜红”茶产区。该地区出产的许多种青绿茶,在全国亦享有较高的声誉。如远安县出产的鹿苑茶,古今均被誉为茶中佳品;长阳县清江中游南岸出产的假山鹊舌茶,宜昌县莲沱公社金刚山茶场生产的金刚银针茶,五峰县水浕司天池河衅生产的水仙茶、冷后浑茶也颇受国内外茶叶市场的称颂。因此,宜昌地区目前被公认为是湖北省出产名茶最多的一个地区。 解放前,宜昌地区虽然生产许多名茶,但茶园面积不大,产量不高,全地区仅有茶园26754  相似文献   

19.
《科学生活》2009,(11):73-73
用冷水冲泡茶叶,不仅能使茶叶释出更多的儿茶素,还可以让咖啡因含量降低。想要泡出好喝的冷泡茶,方法比热泡还要轻松容易,适合忙碌的上班族、上课族、开车族。冷水泡茶有哪些好处静心喝茶,修身养性。自古茶文化都是以热开水冲泡为主,而近代实验证实,茶汤中含有单宁酸、儿茶素、维生素C等为健康加分的成分,让茶一跃而成为保健饮品。  相似文献   

20.
茶水“与墨汁”互变操作:事先在茶杯盖内侧涂一些三氯化铁溶液;将干净的毛笔用饱和草酸溶液浸湿。操作表演时,将少许茶叶放入无色透明的茶杯中,倒人开水,泡一杯茶。然后盖上盖稍一摇晃,发现茶变成“了墨汁”。待用毛笔蘸这“杯墨汁”准备写字时“,墨汁”又重新变成了“茶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