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发酵温度、盐浓度、发酵时间作为正交试验的3个因素,以酸茶成品的感官指标评分为试验指标,进行L9(34)正交试验,选取能够获得最佳品质泡制型酸茶的最优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2.
针对夏秋季茶树鲜叶资源利用率低、茶产业效益偏低等突出问题,依据少数民族生产和食用酸茶的传统,以夏秋茶树鲜叶为原料,开展新型生物茶产品――泡制型酸茶发酵工艺技术研究,为夏秋茶树鲜叶的开发利用提供新途径,同时丰富了生物茶产品的种类,提高茶产品价值,满足人们的保健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3.
普洱茶是由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叶制成的,根据发酵与否,分为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本文综述了普洱茶发酵后特征成分的变化及相应药理功效,为开发普洱茶特征成分提供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4.
茶是我国主要的茶叶品种由荼鲜叶经炒烘晒、蒸工序制成不发酵。我国绿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85%。绿茶富含荼多酚、茶多糖氧基酸茶色素、咖啡碱等成分以荼多酚含量最高.约占茶千物质的18-36%.绿茶具有解毒、抑菌、抗病毒功效特别是茶多酚其浩病和保健功能更为显著而全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六堡茶产业的逐步壮大,对六堡茶的各项化学指标进行明确规定,进一步改进六堡茶的加工工艺,有利于加快六堡茶的标准化发展步伐,确保六堡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介绍了六堡茶的化学成分,贮存环境、贮存时间、发酵方式等对六堡茶化学成分的影响,以及六堡茶化学成分的功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六堡茶成分变化的机理研究、功能性和活性成分的分析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金荞麦叶和覆盆子叶为植物原料,经酵母菌发酵制备农用酵素营养液,研究其发酵过程中主要营养组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金荞麦叶和覆盆子叶农用酵素营养液各营养组分的变化趋势类似。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总氮含量呈不规则变化;总酚、总酸和总磷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钾离子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再上升变化。但两者养分含量除钾离子外差异较为明显。金荞麦叶农用酵素营养液的总氮、游离氨基酸以及总酸含量高于覆盆子叶农用酵素营养液;而覆盆子叶农用酵素营养液的总糖、总磷和总酚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产茶国从70年代开始研究红碎茶发酵机具,以代替自然发酵。国外大部份已采用人工操作的发酵车。为发展优质出口红碎茶,适应CTC制法的需要,实现发酵连续机械化,突破红碎茶加工技术中靠手工操作的工艺过程,以便进行流水作业,我们进行了发酵机的研制。并已在广东湛江湖光农场投产使用。一、结构原理发酵机全长9.6m,宽1.784m,前低后高略倾斜,结构外形见图。茶鲜叶经萎凋、揉切破碎之后,茶多酚与多酚氧化酶混合。在酶的作用下茶多酚吸收氧气,迅速发生酶促氧化,产生一系列的生化变化。经氧化、聚合、转化,形成邻醌、茶黄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杨梅果实采后营养物质变化和腐烂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郑永华  陈宗良 《科技通报》1993,9(4):254-256
杨梅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糖、酸、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都是逐渐下降的,其下降速度和程度与温度成正比,低温能较好地保持果实的营养成分和品质.以食用品质尚好为标准,在0~2℃,10~12℃,20~22℃下的贮藏期约分别为9~12d,5~7d和3d.  相似文献   

9.
以“金观音”茶叶为研究对象,对浸泡过程中茶水浸出成分——茶多糖、茶氨酸、茶多酚、茶黄索和茶红素的浸出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观音”茶叶的最佳浸泡条件为温度80℃、料液比为1:25、浸泡时间4h,在此条件下,金观音茶叶中各成分的得率均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丹贝(Tempe)发酵过程中的成分变化及其功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贝(Tempe)是一种传统的印度尼西亚发酵豆制品,比未发酵豆制品具有更多的生物活性成分.这主要是由于丹贝在发酵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主要体现在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B族维生素及生育酚、可溶性矿物质含量的增加,活性异黄酮苷元、SOD的产生,抗营养因子和胀气因子的有效去除.文章对发酵过程中的成分变化进行了具体综述,并对Tempe的功能性及其产品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C二步发酵过程加糖工艺对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加糖方式、加糖速度等参数的控制,以及其对产酸值、发酵收率、发酵周期等的影响和加糖分批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维生素C二步发酵过程连续加糖的最优条件.在最优恒速流加山梨糖分批发酵条件下,100m3发酵罐2-酮基-L-古龙酸产酸达98mg/ml,转化率达895%,发酵周期58小时,结果明显优于间歇加糖.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克菌灵P系列产品(P308)为核心的酒精无酸发酵技术,替代传统酒精业生产中普遍依赖于H2SO4进行杂菌控制的技术。结果表明,添加10~50 mg/L的P308对酿酒酵母的生长、出芽繁殖及酒精发酵没有任何不良影响;10 mg/L的P308即可替代H2SO4完成对酒精发酵过程中常见杂菌的杀灭及抑制作用;以P308为核心的无酸发酵技术还能显著减少酒精生产中蒸馏废液部分的SO42-含量,减少酸对设备的腐蚀,更能显著减少蒸馏废液对环保后续工段的压力及中和废液所必须的用碱量,是一项在节能减排上有重要意义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流言:前段时间,网络被"普洱茶致癌"的说法刷了屏,这种说法的流行是因为普洱茶中含有黄曲霉素。事实究竟如何?真相:黄曲霉素的生长条件是黄曲霉作用的基础物必须是含有蛋白质、糖、脂肪为主的物质,虽然普洱茶中也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类物质,但含量实在太少。在发酵过程中,普洱茶中少得可怜的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微量的  相似文献   

14.
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中乙酸乙酯含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酒在生产过程中,酸与醇发酵生成各种酯,由于各种酯类的不同和含量多少决定了白酒的香气和风格,它对白酒香型的确定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无酸发酵复合酶是一种新型高效生物复合酶制剂,作用时间长,抗药性小.能有针对性杀灭和抑制产生起酒精生产过程中产酸对发酵有害的杂菌,而对生产酒精酵母没有任何影响,是一种专为提高抑菌效果及原料利用率,同时由于发酵pH的提高,促进酵母代谢,提高酒精度,降低成熟醪残糖,减少有害废水排放.可以完全替代硫酸的使用,防止因使用硫酸导致的管壁结垢,延长生产设备使用寿命,从而达到无酸发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中乙酸乙酯含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酒在生产过程中,酸与醇发酵生成各种酯,由于各种酯类的不同和含量多少决定了白酒的香气和风格,它对白酒香型的确定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腌制的梅菜中分离出9株乳酸菌,并对它们发酵过程中的pH值、产酸量和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筛选出了3株产酸快、生长稳定的菌株。  相似文献   

18.
食用酒精在生产过程中,发酵过程是比较重要的生产环节,发酵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原料淀粉出酒率,而发酵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酵母在生长、代谢过程中营养条件及相关控制,本文就酵母在发酵过程中酵母数、出芽率及死亡率的检验及控制,如何提高食用酒精在发酵过程中淀粉出酒率。  相似文献   

19.
吴春霞 《科教文汇》2009,(25):279-280
以甘薯为发酵原料,利用黑曲霉发酵柠檬酸,并通过不同组对照实验得出产酸的最佳时间和发酵基质的最佳发酵条件。实验表明,在培养75小时后,产酸最多。发酵基质的最佳发酵组合是甘薯50g。CaC03 1.25g。麸皮10g最佳加水为40ml,最佳蒸煮时间80min,最佳接种量0.4g及补水7ml。  相似文献   

20.
川味泡菜红润晶莹,咸酸适宜,脆嫩可口、味道鲜美。特别是小袋包装的川味泡菜倍受消费者欢迎。现将泡制技术简介如下: 一、选泡菜坛:将坛子浸入水中观察,若坛内未见浸入水就证明坛子无损完好。再用热水泡,彻底洗净脏物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