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文学作品中的感人情景和人物形象,能够说出自己的体验"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鉴赏文学作品方面对考生提出的要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已经成为现今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常见题型和重要考点。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应对这类试题,做到准确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做出评价,写出自己的感悟呢?本文将简要分析。一、高考人物形象鉴赏题的命题类型高考语文人物形象鉴赏题的命题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根据文学作品中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简要概括人  相似文献   

2.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以授人以道、师人以德为重要根本,答疑解惑,传授知识。与此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纯净的心灵、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本文阐述了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秦敏 《成才之路》2014,(35):I0006-I0006
正"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所谓"文"是指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道"是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文道统一"就是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统一。换言之,就是语文教师担负着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双重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不是干巴空洞的政治说教,而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感情去渗透、感染,以达到"文道统一"的。如何实现语文教学"文道统一"呢?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一、渗透所谓"渗透",就是教师要像春雨一样,把"道"无声地润入学  相似文献   

4.
朱敏儿 《教学随笔》2014,(10):20222+22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针对社会需求道德型人才培养,在教学如何渗透德育艺术,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与难点。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德育教育内涵,阐述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艺术。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小学的主干学科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字、词、课文学习等环节巧妙地将德育内容融于其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对学生的健康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对于课文的学习中渗透德育教育,本研究主要论述了在介绍背景、创设教学情境、分析文中人物形象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除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师还应关心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巩固加强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是一个可以触动心灵的学科,通过这种触动使人感悟到做人做事的准则,从而使语文这个学科真正服务于社会。本文通过对如何在阅读、写作以及听说的训练中渗透德育思想的分析,探讨了如何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人而无德,行之不远,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有序,既要有"独善其身"的私德,又要有"相善其群"的公德.其中,社会公德是新时代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中职学生作为社会"准公民",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建设者和开...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是我们的共识。尤其是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语文教学,更应该将德育渗透在课堂中,在备课时有针对性地设计自己的教学,把德育融入语文教学中。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落实呢?下面我谈谈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享。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是一种渗透。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艺术性和操作方法。教师在具体操作中,要善于抓住关键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最感动自己的、最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的人无往不胜"。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人的发展是以必要的心理发展为前提的。因此,学校教育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必须的。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  相似文献   

10.
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主要的要素。那么,如何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这成为语文教学中小说部分最关键的一个知识点。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整体结构中是依附于选文而存在的。这种状况决定了教学语文知识,教师必须首先注意和善于从范文中提炼和抽取出有用的语文知识。这些知识包括"语言、言语"的社会性知识、他人言语经验中的人文性知识、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程序性知识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语文知识"?笔者仅以自己的两个教学案例对"语文知识"的开  相似文献   

12.
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教学也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只有坚持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收到"教书"与"育人"的双重效果.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多样,如在教学的导语设计中渗透德育教学;结合作品内容,进行品德教育;通过作品人物形象渗入德育教学均可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所谓的社会公德是指社会生活中的公共道德准则。一般包括:平等待人、礼遇于人、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尊重民俗等内容。社会公德礼仪要从小学生抓起,真正把社会公德教育做为常识常规,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渗透教育,从小打好社会公德的基础,将来成为一个遵守社会公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14.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以授人以道、师人以德为重要根本,答疑解惑,传授知识.与此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纯净的心灵、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本文阐述了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渗透着德育内容是语文教学本身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中不能单一地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渗透德育内容,二者必须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效果。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如爱国思想教育、科学思想教育、社会公德和家庭道德教育,通过教材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利用文中内容创设情境进行熏陶,对英雄形象进行分析,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渗透,均可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德作为人类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为维护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社会秩序、调节人们之间关系而形成的简单行为规范和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素质中最基本、最外在的体现。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如何,决定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良  相似文献   

17.
<正>人的生命历程,是一个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表现的过程,语文生活是人的本质属性的主要内涵。人,如何在语文生活中逐渐生成自我,逐渐成为真正的"人"?笔者以为这是个"陶冶"的过程。一个生命个体,呱的一声啼哭,是他使用天赋的第一个最简单最响亮的"语言",宣告自己作为"人"的诞生;接着,便进入语文世界,而后在由父母、家人、伙伴、同学、师生、同事以及书籍、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电影等等,  相似文献   

18.
职业学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阵地,对于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来说,一定要高度重视在专业中的渗透,这样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这是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同时敢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汽修专业作为案例,对语文教学在专业中的渗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对语文教学在专业中渗透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汽修专业作为案例就如何更好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专业知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提倡人文教育的理念,注重以人为本渗透人文教育。语文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语文的学习渗透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从实施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入手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曾明雪 《广西教育》2014,(13):70-71
【教材分析】《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拓展阅读"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杂文,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文章以极具特色的语言风格不断质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针对自己发现的现实生活中破坏环境、违反社会公德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了批判,同时呼吁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指责那些破坏环境和违反社会公德的人,批评他们,惩罚他们,监督他们改正,为了建设文明的、美好的社会做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