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首善·首都意识与最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善·首都意识与最好隋喜文称首都为首善,始见于《汉书·儒林传》:“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古人解释《汉书》上这话说:“犹言立为模范,后因称京师为首善之地”。很显然,古人讲的“首善”,是讲首都应当成为全国最讲道德、最文明的地方;首都的...  相似文献   

2.
文翁化俗     
中国古代,到秦朝才有郡县行政区划,而由朝廷下令在郡国创建官学,则是在西汉武帝时期。但是,在汉武帝下令之前,在蜀郡成都就已经建立了一所官学,这是中国古代有郡级官学之始。“文翁化俗”这则掌故,源出《汉书·循吏传》,讲的就是文翁在蜀郡重视文化教育,创设官学,移风易俗的事。文翁,是西汉时庐江郡舒城(今安徽舒城)人,名党,字仲翁(或作翁仲)。他年少好学,后来到京师长安游学,专攻儒家主要经典之一的《春秋》。西汉景帝末年,他被任命为蜀郡太守。  相似文献   

3.
建立于二千多年前的西汉,为什么有由弱到强,由盛转衰的明显变化?究其原因有种种,其中与官制的变化有很大关系。西汉统治者曾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等的发展和强化统治的需要,几次调整、变革自己的政策,以及各种制度,其中官制变苴的次数尤多。《史记》、《汉书》、《后汉书》、《通典》、《通考》等书都从不同角度记叙和考证了西汉官制变革的状况。但是,他们都没有对各次变革的利与弊做出全面的、准确的评说,致使今人对西汉历次官制改革在各方而产生的影响,仍得不  相似文献   

4.
刺史一职,乃是“周行郡国,省察治状、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的。而苏俊良先生认为,这“只反映部分历史事实”,“却忽略了两汉刺史的职权范围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演变”。这个分析是中肯的。 政治上,两汉刺史除对郡国二千石实行监察外,对另外的监察侧重有所不同。 西汉刺史对郡国的监察,正如王先谦在《汉书补注》中引用清人王鸣盛语曰:“历考诸传中,凡居此官者,率以督察藩  相似文献   

5.
东汉酒泉郡延寿县城考李并成延寿县之名,始见于《后汉书·郡国志》“酒泉郡”条,而不见于《汉书·地理志》,知该县当为东汉新置的酒泉郡属县。该县位于何处?有的学者据《汉书·地理志》酒泉郡属县中有“天衣”而无“延寿”,而《后汉书·郡国志》中则有“延寿”而无“...  相似文献   

6.
关于金城郡的始置,在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昭帝纪》中明确说:“秋七月,……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各二县,置金城郡”。《汉书·地理志》注:应劭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瓒日:“称金,最其坚固也,故《墨子》曰‘虽金城汤池’。”师古曰:“……以郡在京师之西,故谓金城。金,西方之行”(笔者按:五行说法,金主西方)。《汉书·地理志》又载:“昭帝始元六年置”(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金城郡,户三万八千四百七十,口十四万九千六百四十八。县十三:允吾、浩(?)、令居、枝阳、金城、榆中、(?)罕、白石、河关、破羌、安夷、允街、临羌”。依《汉书》编写体例之说明,地理志云:“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据此,西汉金城郡的治所就是允吾。应劭注音“允吾”地名读作“(?)(?)”。 东汉金城郡沿革西汉所置,并略有缩小。据晋司马彪撰写的《后汉书志(郡国五)》载:“金城郡,洛阳西二千八百里。十城,户三千八百五十八,四万八千九百四十七。允吾、洛(?)、令居、枝阳、金城、榆中、临羌、破羌、安夷、允街”。首县仍是允吾。北魏郦道元在其《水经·河水注》条亦记曰;“允吾县,金城郡治也”。  相似文献   

7.
秦在地方的管理系统为郡、县、乡、里、亭。秦都咸阳在内史的管辖范围内,是内史的重要部分。内史的其它部分大体相当于咸阳的卫星城,供给咸阳的物资及人力等。《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穆公时期有内史廖,参与军国大事。从史料上看,内史权柄很重,而且将兵征战,虽非中央官职,但掌治京师,非一般郡守可比。史书记载秦时任内史的有蒙括、腾、保等,蒙恬是秦时著名的军事将领,由他来任内史,足见内史的重要性。在秦都咸阳未有县一级组织,但有咸阳令一官,按理令是县一级的最高长官,万户以上称县令,…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下文简称《说文》)[1]是东汉学者许慎编撰的中国第一部按部首排列的字书.历代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过研究,尤以语言文字学角度为主.笔者通过对《说文》中地理资料的整理,发现有一些郡国级行政区划的名称不见于《汉书·地理志》,还有一些不见于《续汉书·郡国志》(下文分别简称《地理志》、《郡国志》).  相似文献   

9.
本草探源     
《今日中学生》2010,(6):39-39
据现存文献考证,最早以“本草”两字代称药学的,是在西汉晚期。据《汉书·郊祀志》记载,早在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就有了“本草待诏”的官职。《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五年(公元5年),朝廷曾征召天下通晓天文、历算、方术、本草的教授者来京师。可见,本草学当时已成为一门与方术截然分开的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10.
关于西汉衡山太子刘爽获罪原因,《史记》与《汉书》记载不同。研究这一问题对于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的“亲亲相隐”制度,认识汉代“不道”与“不孝”的关系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汉的酷吏,《史记》、《汉书》的《酷吏传》已有精彩描述,学术界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并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认识。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西汉的酷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西汉酷吏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他们多活动于京畿地区,尤其是京师所在的三辅地区。这一点却很少有人论及。揭示西汉酷吏在京畿的活动,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西汉京畿制度的认识,也有利于我们对西汉酷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一、西汉军事制度概述西汉军事制度因循秦制又有所损益,到汉武帝时代逐渐定型。 1.中央军西汉的中央军可分为宫廷禁军、宫城近卫军、京师长安及畿辅驻军三类。宫廷禁军负责宫廷门户和宫内的警卫以及天子出入仪仗。其中给事禁中者为中郎、给事宫中者为郎中、给事宫外者为外郎。武帝时代禁军又增加了“期门郎”(平帝时更名为“虎贲郎”)、“羽林郎”和“羽林孤  相似文献   

13.
《汉书·食货志》是班固《汉书》的十志之一,分上下两卷.上卷言“食”,下卷言“货”.上卷比较系统地记叙了从远古、先秦到王莽改制时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土地制度、田赋征收和著名政治家的经济思想、举措等,下卷叙述了自先秦至西汉时期货币演变的过程,是研究西汉时期经济极为宝贵的资料.《食货志》对西汉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考察,以“理民之道,地著为本”对西汉所施行的财政经济措施及其得失作了探讨,具有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官员的公费用餐制度,可以追溯到汉代。此后,经过近10个世纪的逐步发展,到宋代终于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从西汉至五代十国,官员公费用餐制度初具规模,大致为官员在经过的地点,由地方官府负责供应公费膳食~①;京师各司和各州郡用一部分“公廨本钱”,供应官员和六宫的膳食;官员平时在官府办公,享用“公厨”提供的工作午餐~②;宰臣在政事堂的专门餐厅用餐,称“堂食”~③;常参官每逢朝见皇帝,由朝廷供应一顿午饭,称“常食”或“廊餐”、“廊下餐”~④,等等。到宋代,因为官员众多,该制度对各类、各级官员的公费…  相似文献   

15.
《汉书》是研究西汉历史和文学的重要典籍。班固因其才学得到汉明帝赏识,被召到京师任兰台令史,负责掌管皇家图书秘籍,不久迁为郎,典校秘书。任职期间,班固充分利用皇家藏书的大量图书资料的有利条件,以司马迁的《史记》和父亲班彪所著的《后传》为主要依据,写成此书。因此,《汉书》保存的资料比较丰富。对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记载,《汉书》虽然基本上移用了《史记》,但由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一,移用时也常常增补新的内容。《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93年 2月底至 4月底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 6座西汉晚期墓葬中 ,共出土了 2 4方木牍和 134枚竹简 ,其内容非常丰富 ,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一批郡级行政文书档案 ,为研究汉代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许多具体的第一手资料。本文试对几例职官及制度加以考述。(一 ) 奏事官《尹湾汉墓简牍》竹简三六号 :“壬午 ,奏事官已发。宿家。”此简出于六号墓 ,墓主为东海郡功曹史 ① ,奏事官当为郡向中央奏事的官员。《汉书·京房传》 :“时部刺史奏事京师 ,上召见诸刺史 ,令房晓以课事。”又同卷 :“元帝于是以房为魏郡太守 ,秩八百石 ,居…  相似文献   

17.
《说文·叙》:“郡国往往于山川得鼎彝.”段注:“郡国所得秦以上鼎彝,其铭即三代古文,如《汉书·郊祀志》:上有故铜器,问李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又美阳得鼎,献之有司,多以为宜荐见宗庙,张敞按鼎铭勒而上议.凡若此者,亦皆壁中经之类也.”王筠《句读》:  相似文献   

18.
从殷周到汉初地方行政制度变化 ,显现出分封到郡县再到郡国并行体制运作大势。西汉政论家贾谊对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利弊得失作出深刻的分析 ,进而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权势法制”、“定经制”等打击、限制、约束诸侯王势力 ,和建立起君臣尊卑分明、上下服从的封建等级制度的主张。  相似文献   

19.
“居庸天险列峰连、万里金汤固九边”.居庸关.史尝有军都关、铁门关、纳款关、蓟门关、西关、■螉塞、冷径等称.位于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军都山上:居庸关之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大汾、冥厄、荆阮、方城.殽、井陉、令疵、句注、居庸:《淮南子(?)称“天下九塞,居庸其一.”居庸关处于古时太行八陉之一.即军都陉(一名关沟)上.《地记》:“太行、陉、其第八陉为军都.”军都陉为古时蓟燕之地通往晋北和内蒙高原的重要孔道.”《水经注》.载:“居庸关在上谷沮阳城东南六十里.军都在居庸之南.绝谷垒石.崇塘峻壁,山岫层深.侧道褊狭.林鄣邃险.路才容轨.”陉口设关.即居庸关.宋程大昌《北边备对》载:“居庸关.太行山最北之第八陉,东西横亘五十里.中间通行之地才阔五步.”对民庸关地形的险要.古人论述不绝于书,元王中军《中堂纪事》论道:“两山(?)绝,中若铁峡,控扼南北,实为古今巨防.”清雍正《畿辅通志》”关门南北相距四十里,两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称为绝险.”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郡国志》所记载两汉郡一级户口数,估算出西汉元始二年嘉陵江流域有248 388户,有1 057 263口。东汉永和五年嘉陵江流域有297 015户,有1 119 986口。两汉人口的分布主要呈不平衡性和沿江分布的特点。文章还对涉及嘉陵江流域各郡的人口数量多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