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与学前教育专业部分实习生及实习指导教师的访谈交流,并结合自己的带队实习经历,从高师院校,幼儿园及实习生等方面,探索改革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策略,希望能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活动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指导教师在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中有重要指导作用,其职责主要是从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着力培养和锻炼实习生的综合师范技能.具体任务是全面负责实习生的思想、安全、纪律教育,全程管理实习生的实习工作、生活,有针对性地做好实习生心理辅导,认真负责地做好实习指导,从而保证教育实习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校特教师范生在教育实习工作中态度积极、专业准备较为理想,环境适应能力强、实习内容多样,善于总结与反思、实习效果较佳。但在实习过程中也存在实习时间安排不甚合理、实习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指导教师指导效果不良、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教育实习改进不仅需要师范生不断增强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专业素养,也需要高校改革传统实习模式、加强实习管理。  相似文献   

4.
教育实习作为高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从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准备情况、教师专业情感、教育实习管理、教育实习任务的完成等方面调查分析了本科层次小教专业实习生教育实习的实践样态。  相似文献   

5.
原晋霞 《早期教育》2012,(11):34-36
教育实习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教育实践能力的机会。但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实习生普遍地产生了消极感受,这已影响到教育实习课程效果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质量。本文深入剖析了实习生消极实习感受产生的原因,并基于此,提出了改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大学16份实习生的实习材料进行定性分析,研究了影响实习生教育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影响实习生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实习生自身的努力,实习生的教学反思等.据此提出的建议是:编写符合实情的实习指南;以QQ群为基础搭建实习生集体交流平台;要求实习生拟写教学反思;高校指导教师定期检查、点评;以实习生所在实习年级为小组,建立实习共同体;实习结束之前,组内举行汇报性质的讲课比赛,中学指导教师当评委,以提高师范生实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指导教师在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中有重要指导作用,其职责主要是从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着力培养和锻炼实习生的综合师范技能。具体任务是全面负责实习生的思想、安全、纪律教育,全程管理实习生的实习工作、生活,有针对性地做好实习生心理辅导,认真负责地做好实习指导,从而保证教育实习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8.
谈教育实习中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导教师在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中有重要指导作用,其职责主要是从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着力培养和锻炼实习生的综合师范技能。具体任务是全面负责实习生的思想、安全、纪律教育,全程管理实习生的实习工作、生活,有针对性地做好实习生心理辅导,认真负责地做好实习指导,从而保证教育实习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
师范专业实习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11个非教育技术学专业的279名师范专业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师范专业实习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实习生的教育技术应用意识水平、对现代信息化教学媒体的应用水平、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实习生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整体准备存在不足;部分实习学校未能为实习生教育技术应用提供充分的条件;现有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途径有待进一步完善.基于问题分析,本文建议师范院校要多途径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应用意识;构建合理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重视教育技术实践环节;建设较为系统的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资源,促进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构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评价体系,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提供正确导向;在进行教育实习安排工作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教育技术应用环境并将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列入教育实习成绩评价体系.同时也建议师范生自身要制定合理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规划实现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参与中小学教育实践的最有效环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教育实习指导必须着眼于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要为师范生习得实践性知识创造良好条件,要给师范生以积极的引导,促进师范生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帮助师范生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师范生的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阻隔的反思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阻隔是一个老问题,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看,造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阻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由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认识引起的阻隔;由教育理论叙述方式、思维方式引起的阻隔;由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所处场域引起的阻隔。  相似文献   

12.
教育市场是以教育服务为等价交换物所形成的市场。培育和发展教育市场,是教育对市场经济的主动适应,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计划型的教育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才能产生强劲的发展动力与活力。建立教育市场,能够推动教育体制的深层改革,有利于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3.
教育资源红利的释放分布往往是界定教育公平与否的重要尺子.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下,资源红利的释放不仅要在面上做到全面覆盖,确保每个有需要、有意愿的受教育者能够顺利接受教育资源,享受教育改革发展红利,也要在点上做到有效释放,改变传统资源重投放轻质效、重前期轻管理的现象,确保不同资源集约利用、精准投放.首先,要聚焦资源挖掘,找到资源红利形成的适宜环境、科学路径、推动主体,加快教育资源红利形成.其次,要聚焦资源配置,持续用足教育资源红利,做好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资源归属与共享共建、技术支持与制度支撑、资源管理与教学管理的结合.最后,要聚焦资源增值,构建红利共享支撑体系:变革观念,强化教育资源红利意识;摸清底数,做好教育资源数据库建设;培育素养,提高资源红利共享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育资源红利的释放分布往往是界定教育公平与否的重要尺子.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下,资源红利的释放不仅要在面上做到全面覆盖,确保每个有需要、有意愿的受教育者能够顺利接受教育资源,享受教育改革发展红利,也要在点上做到有效释放,改变传统资源重投放轻质效、重前期轻管理的现象,确保不同资源集约利用、精准投放.首先,要聚焦资源挖掘,找到资源红利形成的适宜环境、科学路径、推动主体,加快教育资源红利形成.其次,要聚焦资源配置,持续用足教育资源红利,做好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资源归属与共享共建、技术支持与制度支撑、资源管理与教学管理的结合.最后,要聚焦资源增值,构建红利共享支撑体系:变革观念,强化教育资源红利意识;摸清底数,做好教育资源数据库建设;培育素养,提高资源红利共享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育资源红利的释放分布往往是界定教育公平与否的重要尺子.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下,资源红利的释放不仅要在面上做到全面覆盖,确保每个有需要、有意愿的受教育者能够顺利接受教育资源,享受教育改革发展红利,也要在点上做到有效释放,改变传统资源重投放轻质效、重前期轻管理的现象,确保不同资源集约利用、精准投放.首先,要聚焦资源挖掘,找到资源红利形成的适宜环境、科学路径、推动主体,加快教育资源红利形成.其次,要聚焦资源配置,持续用足教育资源红利,做好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资源归属与共享共建、技术支持与制度支撑、资源管理与教学管理的结合.最后,要聚焦资源增值,构建红利共享支撑体系:变革观念,强化教育资源红利意识;摸清底数,做好教育资源数据库建设;培育素养,提高资源红利共享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教育管理专业化是近年来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和主要特征,教育中介组织因其专业性特点而在实现教育管理的专业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目前我国教育中介的专业性还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如何构建专业性更强的中介组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教育问责昭示着特定的关系安排,它规定了与教育系统有关的不同群体之间一种正式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标明了一方就教育资源的管理与自身角色,对另一方所负的某种责任。在问责关系的安排下,教育问责包涵了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范围和结果等多种要素。教育立法是教育问责实践的核心依据,教育问责实践包含了问责的主体、客体、范围、标准和结果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教育领域不同程度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个性化缺失、教育研究能力弱化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及教师应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教育思想中获得启示,从思想上和实践上来改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状态,使学生在优质的教育氛围内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教育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8年末,由于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不足,物价指数持续下跌,财政和货币政策难以启动消费市场,社会各界开始思考通过教育启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因而引起教育产业问题的讨论,并对教育产业化从概念到运行方式发生争论,逐步形成高潮。有人认为知识经济的来临将加速教育产业...  相似文献   

20.
教育理论应该指导实践。教育理论何以才能指导实践?我们惯有的思雏方式过多地带上了教育研究者理论话语霸权的痕迹,而忽略了教育决策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的群体文化特征。为求教育理论指导实践,教育研究者应该更多地反求自身,加强与实践层的沟通,从研究问题的选择上、研究方式上、研究成果的内容上、研究成果的形式上谋求与实践的统一,并尽可能的追求自身理论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