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推进学前儿童发展评价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已成为当今世界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主流趋势.“学前儿童观察记录系统”是在美国学前教育项目中被广泛应用的儿童发展评价工具.本文在对“学前儿童观察记录系统”评价内容和实施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对于我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借鉴意义,即坚持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一体化,倡导课程改进与教育评价一体化,推动教师成长与教育评价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作为高宽课程(High/Scope)的儿童发展评价工具,儿童观察记录系统经历了建构阶段-形成阶段-完善阶段-推广阶段,其指标体系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儿童发展评价工具。我国在进行学前儿童综合发展评价的过程中,要关注儿童的主动学习,强调儿童学习品质的重要地位,推进教师发展和教育评价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评价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一直是幼儿园和家长共同面临的问题,家园合作评价幼儿语言发展成为一种评价新趋势。本文基于美国加州学前评价体系——预期发展结果评估档案(DRDP),梳理其语言与读写领域的评估指标、评估量表及评估方式,通过总结出DRDP语言与读写领域评价的三大特点,启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应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家庭及周围环境、以家园合作保证幼儿语言发展评价的真实性、制订全面细致的语言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学前儿童语言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是具有极强操作性的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能力而设置的一门课程。主要从课堂教学、内容设置、评价模式等方面,探究《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5.
学前课程创生指幼儿园教师主动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发展实际,结合幼儿园现状,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课程.以促进儿童多方面经验有效增长和建构、实现儿童全面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的过程。学前课程创生具有儿童本位、动态建构等特质,其意义可体现在教师的课程地位和学前课程形态的改变和课程适切性的增强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儿童的生活具有发展性、游戏性、整体性和自然性等特征。当前的学前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都疏离了儿童的生活。构建回归儿童生活的学前课程,课程目标要满足儿童现实生活需要,建构儿童的可能生活;课程内容要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在课程实施中要还原游戏的应有之义;课程评价中要建立儿童生活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7.
作为学前融合课程有效的评估方法 ,课程性评估是将课程目标作为教学评估的标准 ,并以此标准评估儿童能力水平和进步情况。课程性评估有非常明确的目标 ,根据不同课程模式可以分为发展里程碑模式、功能 /适应性模式、相互作用模式。通过它独特的关联系统实施评估 ,并根据现实性、公平性、会聚性和敏感性这四个标准保证评估的效果。文章就国内外有关学前融合课程中的课程性评估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以作为我国学前融合课程设置中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教育本质上是人为追求价值的生命活动,也是其生活的组成部分。那么,学前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核心,必然在承担实现学前教育价值的重任的同时,兼具教育源于生活的特性。首先,回归生活的学前课程包含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三个基本理念;其次,回归生活的学前课程应具有生活性、全面均衡性、探究性和生成性的特征;最后,建构回归生活的学前课程:面向儿童生活需求的课程目标、贴近儿童生活经验的课程内容、满足儿童生活兴趣的课程实施及关注儿童生命价值的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9.
中韩两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在课程性质、课程模式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方面都有着异同点。本文主要针对中韩学前儿童美术课程比较研究,从两国儿童美术课程比较中汲取韩国学前教育工作长处,克服自身存在的缺陷,以提高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水平,为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直面现实生活,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构建初步的学前儿童说谎行为的家长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包括两个个体行为指标和两个情境指标。其中,个体行为指标包括脱口而出和消极抵抗两个评估指标;情境指标包括逃避和获取两个评估指标。当学前儿童的行为符合评估体系中至少2个标准时,就具有说谎的可能性。作为中国学前儿童说谎评估上的尝试,该评估体系的构建对学前儿童说谎行为的恶性发展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