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韦健 《兰台世界》2012,(19):55-56
鲁迅的文学事业应该说是从翻译和介绍外国作品开始的。从1906年与周作人《域外小说集》的翻译开始,直到鲁迅离世前对果戈理《死魂灵》的翻译,几乎一生的时间从未停止翻译活动。但鲁迅先生的作品翻译在研究界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文学翻译是从原有文本到翻译文本的直接文本形式转换,制约着对鲁迅翻译作品的传播和研究。从《域外小说集》最初刊印的数量来看,仅有  相似文献   

2.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与日本文学结下不解之缘。五四运动前后,鲁迅为中国的日本文学翻译转型做出了突出的个人贡献,他坚持直译,掀起了一股日本文学翻译的热潮。  相似文献   

3.
一代艺术大师丰子恺的漫画和散文可谓家喻户晓,但其实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他一生译著宏富,语言涉及日、英、俄文,内容则囊括了文学、音乐、美术、宗教等各个方面,共计150多部,给后世带来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回顾丰子恺先生生前的翻译活动,历数其翻译作品,并尝试解读其提倡"自然、流畅"的文学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4.
茅盾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与鲁迅、郭沫若等同属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大师级人物.茅盾的早期文学生涯是从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开始的,他起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编译工作,随着"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他致力于向中国民众翻译和介绍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并在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翻译观.茅盾与郑振铎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等文学和翻译专业团体,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为中国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早在未相见之前,瞿秋白与鲁迅就互相敬慕,当秋白看到鲁迅写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一文时。称赞说:“写得好,究竞是鲁迅!”鲁迅看到秋自的译作后,也高兴地表示:“我们抓住他!要他从原文多翻译这类作品!”此后,应鲁迅之邀,  相似文献   

6.
早在未相见之前,瞿秋白与鲁迅就互相敬慕,当秋白看到鲁迅写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一文时,称赞说:"写得好,究竟是鲁迅!"鲁迅看到秋白的译作后,也高兴地表示:"我们抓住他!要他从原文多翻译这类作品!"此后,应鲁迅之邀,秋白将《铁流》原本的序文翻译出来,鲁迅十分赞赏;  相似文献   

7.
有着"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著名文学家老舍一生有约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从事文学翻译工作。他在文学翻译实践中获得了诸多感悟,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老舍的文学创作成就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因于他的文学翻译成果。  相似文献   

8.
萧乾先生一生致力于英美文学的翻译事业,他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审视了西方国家的不同文化。同时,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英美文学翻译中,其翻译的大量英美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为中西文化交流及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刘霞 《出版科学》2004,(4):55-59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编辑出版家,他为我国的翻译出版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大量翻译出版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鲁迅特有的翻译出版思想和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10.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块丰碑。他以求实的精神为中国的文学增添了不朽的色彩,以至于他的名字曾一度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伟大”的代名词。毛泽东评价鲁迅为“现代的孔夫子”,可见鲁迅对于现代中国的影响。然而,究其一生,我们却不难发现,鲁迅有鲁迅的悲哀。他的一生有许多的挚友,也有许多的“怨敌”。因为要唤醒沉睡的中国国民,  相似文献   

11.
戈宝权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外国文学翻译家和研究者。他对苏联文学的翻译可谓情有独钟,他翻译了数十位苏联作家、诗人的50余部著名文学作品,为中国读者和文学工作者深入了解苏联文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字字句句皆心血——“鲁迅与校对”琐谈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传媒》1997,(9)
字字句句皆心血——“鲁迅与校对”琐谈之四文/管益农翻译出版外国作品,是鲁迅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最能显示他编校才华的一个重要方面。众所周知,鲁迅的文学生涯是从介绍外国文学开始和结束的。他自1903年翻译法国儒勒·凡尔纳的《月界旅行》起,直到19...  相似文献   

13.
茅盾是近现代中国文坛一位难得的"多面手",他在开始文学创作之前,就翻译了大量英美文学作品,并从中获得了丰富的创作启示。茅盾的多年翻译实践成果丰硕,在遵循"信达雅"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一套文学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钱钟书一生学贯中西,具有很深的文化造诣,对翻译理论也有深入研究,且积极投身于翻译实践当中,他的翻译人生是辉煌的一生。  相似文献   

15.
郑振铎(1898.12.9-1958.10.17),是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史家和藏书家.1958年10月17日,率我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逝世.郑振铎解放以后历任过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文学研究所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郑振铎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不仅写诗、写散文、小说、翻译介绍外国作家和作品,还嗜好收藏书籍,他一生“自  相似文献   

16.
林纾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从未学过外语,也不懂任何一门外语,但他却能够以惊人的能量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在他人口译、口授之下翻译完成了上百部西方文学著作,创造了中国翻译史上的一大奇迹。  相似文献   

17.
<正>苦难是文学的影子,苦难压不倒文学,反而会成为文学的营养,很多文学巨匠的成就与其生活的苦难密不可分。在抗战期间,在中华民族最苦难的日子里。一位翻译家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以过人的毅力与执著,翻译出了32个莎士比亚戏剧作品[1]278。他是天才的翻译家,他被中国翻译家协会尊为"译界楷模",他一生淡泊名利四处漂泊,他是将莎士比亚作品引入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他的  相似文献   

18.
鲁迅早年曾经留学日本,和日本人民有着深厚的友谊,因此,日本不仅是翻译和出版鲁迅著作最早和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研究鲁迅和出版鲁迅研究的论著最早和最多的国家。日本研究鲁迅的论著,我国翻译和介绍的还不多,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和吉林师范大学外国问题研究所日本文学研究室合作,编选了一本《日本人论鲁迅》的论文集,由戈宝权同志负责主编,供我国鲁迅研究者和广大读者参考之用。《日本人论鲁迅》收集了五十年来日本人研究和论述鲁迅的文章五十余  相似文献   

19.
郝昕 《兰台世界》2012,(28):45-46
林纾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鲁迅、周作人、郭沫若、茅盾等"新文学"的倡导者,均对林纾的翻译文学有过论断,充分肯定林纾的"口译转述"的翻译小说,为中国接近外来文学和思想打开了一扇窗,起到了搭建中西文艺交流平台的作用.有过文学翻译经验的周作人就曾经说过:"我们几乎都因了林译才知道有外国小说,引起一点对外国文学的兴味.  相似文献   

20.
编辑工作的楷模──读《鲁迅与编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工作的楷模──读《鲁迅与编辑》宋应离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杰出的编辑家。他一生著译近700万字。他的编辑工作与文学活动是同时开始的。在30多年的编辑生涯中,由他主编或参与编辑的各种文艺期刊近20种。新近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